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专家视点:对于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效果的调查

    2004-06-02 08:33


    上海证券报
      
        对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效果的专家调查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投资持续高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那么,今年全年经济走势如何,未来经济能否继续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措施,均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和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5月份组织了"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家调查活动"。

        ■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提高,但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反馈问卷的专家分别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中国银监会、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北大学、国家信息中心、辽宁省信息中心、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市信息中心等单位。

        一、对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1、经济增长8.7%左右

        对2004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只有2.9%的专家认为GDP增幅在8%以下,8.8%的专家认为GDP增幅在8%左右,44.1%的专家认为GDP增幅在8.5%左右,32.4%的专家认为GDP增幅在9%左右,11.8%的专家认为GDP增幅在9.5%左右,算术平均,估计2004年我国经济增幅在8.7%左右,接近9%,比2003年略为下降。

        2、CPI涨幅3.7%左右

        2004年以来,在粮食价格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CPI)也逐步攀高。根据专家们的判断,2004年全年CPI比2003年高,但也不会太高,大致在3.7%左右。其中13.9%的专家预计在2%左右,33.3%的专家预计在3%左右,38.9%的专家预计在4%左右,5.6%的专家预计在5%左右,8.3%的专家预计在5%以上。

        3、投资增长继续保持高水平

        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判断,只有2.9%的专家认为增幅会低于15%,认为增幅在18%左右也只占2.9%,35.3%的专家认为增幅在21%左右,11.8%的专家认为增幅在24%左右,47.1%的专家认为增幅在24%以上,最高预测值达到40%,算术平均,估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左右,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尽管今年物价有所上涨,(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会略有提高,但其平稳增长态势并不会改变。2.9%的专家认为增幅在9%左右,11.4%的专家认为增幅在9.5%左右,48.6%的专家认为增幅在10%左右,8.6%的专家认为增幅在10.5%左右,22.9%的专家认为增幅在11%左右,5.7%的专家认为增幅在11%以上,算术平均,估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左右。

        5、进出口增幅较高

        尽管2003年进出口增幅很高,基数比较大,但专家们对2004年进出口的增长仍比较看好。预计出口增幅在15%左右的占28.6%,预计出口增幅在20%左右的占22.9%,预计出口增幅在25%左右的占14.3%,预计出口增幅在25%以上的占34.3%,算术平均,预计出口增幅在23.5%左右。预计进口增幅在15%左右的占5.6%,预计进口增幅在20%左右的占25%,预计进口增幅在25%左右的占22.2%,预计进口增幅在25%以上的占47.2%,算术平均,预计进口增幅在28%左右,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4.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将减少。

        6、货币供应量增幅略高于计划目标

        2004年,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计划目标是17%,根据专家们的判断,全年货币供应量将略高于计划目标。认为M1增长15%左右的占5.9%,认为M1增长17%左右的占26.5%,认为M1增长19%左右的占61.8%,认为M1增长19%以上的占5.9%,算术平均,预计M1增长18.3%左右。认为M2增长17%左右的占36.4%,认为M2增长19%左右的占39.4%,认为M2增长21%左右的占24.2%,算术平均,预计M2增长18.8%左右。

        7、财政收入预计增长17%左右

        在经济保持较高增幅的背景下,专家们对财政收入增长预期也比较乐观,其中认为财政收入增幅在13%以下的仅占5.6%,认为财政收入增幅在13%-15%的占33.3%,认为财政收入增幅在15%-17%的占27.8%,认为财政收入增幅在17%以上的占33.3%,算术平均,预计财政收入增幅在17%左右。

        8、居民收入增幅比较高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央政府对居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2004年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有望稳步提高。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低于5%的仅占2.8%,认为增长在5%-7%的占8.3%,认为增长在7%-9%的占66.7%,认为增长在9%以上的占22.2%,算术平均,预计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在8.2%左右。认为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在1%-3%的仅占2.9%,认为增长在3%-5%的占17.6%,认为增长在5%-7%的占44.1%,认为增长在7%以上的占35.3%,算术平均,预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在6.5%左右。

        9、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高增长

        工业增加值的高增幅是2003年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专家们的判断,2004年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高增长。其中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长低于11%的仅占3%,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的占6.1%,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的占15.2%,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的占18.2%,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的占21.2%,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的占33.3%,算术平均,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左右。

        二、对经济增长的认识与判断

        1、对过热倾向的判断

        200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倾向,一般大家称之为局部过热,那么,目前经济发展态势与2003年相比局部过热倾向如何?15.6%的专家认为情况有所好转,18.8%的专家认为变化不大,62.5%的专家认为比2003年矛盾更为突出,3.1%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是金融过热而不是经济过热。当然也有专家认为不宜用冷热来分析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而有的专家也明确指出不是局部过热的问题。总体上看,2004年经济运行中体现出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2、推动经济高增长的因素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幅较高,那么推动经济高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什么?为了方便选择,我们给出了新发展阶段的必然(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对外贸易的大发展、周期性回升、积极政策的累积效应、政府推动和其他几个选项(由于可以多选,故各项相加大于100%)。其中56.7%的专家选择了政府推动,认为政府在目前的经济高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50%的专家选择了积极政策的累积效应,认为目前的高增长是前期积极政策的滞后效应,积极政策释放能量,推动了经济的高增长;43.3%的专家选择了新发展阶段的必然(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带动本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40%的专家选择了周期性回升,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的较高增长是相对前些年增长比较慢的正常回升,符合经济增长周期理论;33.3%的专家选择了对外贸易的大发展,认为由于加入WTO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关系密切,外需的拉动力比较强;33.3%的专家选择了其他,主要是认为:目前的高增长是信贷支撑的,是投资高增长带动的;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加上地方政府换届后的行政冲动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长周期的上升期,新主导产业形成,需求比较强;二元结构既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也是不衰的动力;另外,还有的专家认为目前的增长是金融投机泡沫型的增长。

        3、对目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判断

        去年我国经济增长9.1%,2004年一季度经济又增长9.8%,经济增长加速势头不减,那么,目前这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如何?

        大部分专家认为目前这种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保持时间不会太长,因为目前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引起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使得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瓶颈约束加剧,能源资源供应紧张,社会矛盾尖锐化,会引起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调,时间长了还会引致银行呆坏帐问题,并可能引发高通胀,严重的话可能产生滞胀。

        一部分专家认为,目前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健康的,是可持续的。理由一是2003年经济虽增长9.1%,是近7年来最快的,但从1990年到1998年只有3年是低于9.1%的水平,如果将观察期扩大到20年,9.1%则处于偏低水平。二是当前的经济增长与以往的条件有很大不同:从供给方面看,与以往的短缺时代比较,无论最终消费品还是基础产品,增长的潜力都要大得多。一方面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充裕;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从需求条件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将持续进行。与以往的食品、服装、家电等消费内容比较,规模要大的多,持续的时间要长的多,新的消费内容对产业和投资的拉动比以往要高的多。因此需求的增长潜力也很大。同时,这一轮经济增长中市场的作用开始居于主体地位,供给和需求受市场调节的程度比以往要高得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当然,他们也认为,潜在的风险在进一步积聚,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和高能耗、发展模式趋同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即短期中可能出现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并存的局面,长期中出现产能过剩引发更大的经济紧缩。因此,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方式应相应改变。

        三、对调控政策效果的评价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到目前为止,其成效如何?9.1%的专家认为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66.7%的专家认为取得一定成效;21.2%的专家认为成效不大;3%的专家认为没有效果。可见,尽管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与大家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缘由何在:

        (1)时滞。宏观调控政策从实施到见效本身需要一段时间,政策的时滞性是一个原因,下半年效果会比较明显。

        (2)认识不统一。一些地方政府在思想认识上与中央有差距,认为本地经济不热,不少地方仍热衷于增投资上项目。由于各地方政府的认识不一致,使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有待落到实处。国家政策与地区局部利益冲突,地方上采取措施规避目前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被抵消。

        (3)一些调控政策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影响。如调高准备金率的收缩性政策受到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影响,其作用力度有所减弱。

        (4)体制问题。比如,企业预算软约束,错误政绩观作崇,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化、吃皇粮的人太多,以及以权谋私,搞腐败现象等问题的存在,出现体制的结构矛盾与宏观政策不协调。

        四、财政政策取向及选择

        针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财政政策,21.2%的专家认为应加大力度,当然这里专家所言的加大力度主要是指国家应该付出而目前又没有达到的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在环境、教育等方面,而不是意味着建设国债等建设性支出的加大力度;15.2%的专家认为应保持现有力度;54.5%的专家认为应逐步减弱,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6.1%的专家认为应大幅减弱;3%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财政政策主要是转变投向问题,财政支出应用于当年社会保障支出方面。总体上,专家们对财政政策的转变基本上有一定的共识,即建设性支出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

        关于财政政策的选择,大致有:

        (1)尽快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削减赤字,延缓增值税改革步伐,减少国债发行,投资性支出一定要减少,从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出发,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2)财政政策作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加大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长期国债的规模和使用结构。对技术含量高、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如农村水利、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予以支持,收缩建设性投入,增加社保投入,加大对农业发展、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要求、科技教育等支持,对农民的减税应保持力度。坚决刹住对"政绩工程"的投资,加大对西部开发的投资力量。

        (3)推进税制改革。特别是加快企业所得税并轨步伐,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对"准政府"投资的监管。

        五、货币政策取向及选择

        货币政策是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此,没有专家认为应全面收紧,即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宜采取一刀切式的全面紧缩政策;57.2%的专家认为应适度收紧,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使其恢复正常;31.4%的专家认为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5.7%的专家认为应保持现有力度,不做太大的变化;5.7%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应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总体上,专家们的选择与目前中央的政策取向基本趋同。

        关于货币政策的选择,(1)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贷款结构,支持有利于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的资金需要。(2)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的中性化(无所有制歧视),抓紧银行体制改革,政策可暂不动。(3)加强窗口指导、公开市场操作,适当提高利率,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继续减少货币投放量。(4)加强外汇管制,切实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解决农村的金融问题。(5)加强监管。如果不同时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和信贷风险的监管,仅仅依靠央行提高利率是不能很好地抑制地方的投资需求过快增长的。

        此外,可考虑储蓄免税,增加消费信贷品种,企业债券适当放开,加强投资贷款项目资本金管理、加强贷款额度管理,实行差别贷款利率等。

        股市趋势:将在盘整后继续上升

        一、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矛盾突出

        1、2004年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矛盾难缓解。

        2003年以来,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投资增幅高,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矛盾突出,展望2004年的情况,47.2%的专家认为这一矛盾会越来越突出;33.3%的专家认为这一矛盾变化不大;16.7%的专家认为这一矛盾会逐步缓解;2.8%的专家选择了其他。总体上看,这一矛盾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宏观调控效果如何,但总体变化不大,也有的专家认为,电力、能源会更突出,而交通运输会有所缓解。

        2、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矛盾突出的原因及对策。

        (1)直接原因是电力、能源、交通运输领域供给能力增长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深层次原因既有经济粗放扩张高能耗不合理的一面,也跟供给方面存在过多的垄断、计划和管制有关。

        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需要加强需求管理,合理使用资源,另一方面是改革供给方面的管理体制。减少不必要的管制,让更多的生产者进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供给能力。如果不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经营,矛盾不可能解决。

        (2)需求增长太快而不能遏制,投资与生产过度膨胀,经济强劲增长是主因。应主要通过价格信号调节投资增长,从环保、工人权益等方面提高使用这些资源的成本,用高强度的政策调控需求。

        (3)预期与规划不适应,规划脱离实际。多年矛盾积累是前几年对此类行业政府控制所致。以后要注重基础部门发展的长期规划,产需关系与预测工作应加强,在投资、信贷方面加大力度,电力煤炭交通应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能运能,加快核电、水电建设,加快相应能力建设。

        (4)经济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计划经济手段太重,应加快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现代产权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落实,节能和节约资源的措施要有力推行,对循环经济给予政策支持。

        另外,投机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适当运用价值规律来加以调节,比如提高利率水平。

        二、粮食生产及粮价走势分析

        1、粮食生产小幅提高。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和政府对农业生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之后,专家们预计在利益驱动下,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将扭转近年来连续下降的局面,出现小幅上涨。认为2004年粮食生产会有比较高的增幅的专家比例为28.6%;认为2004年粮食生产会小幅增长的专家比例为65.7%;认为2004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专家比例为5.7%;没有专家认为2004年粮食生产会减少。

        2、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展望2004年的粮食价格走势,28.6%的专家认为上涨幅度较大;54.3%的专家认为会有一定的上涨;5.7%的专家认为将保持基本稳定;8.6%的专家认为将稳中趋降;2.9%的专家选择了其他,总体上看,粮食价格上涨态势一时还不可逆转。

        3、供给不足是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价格的变动有很多原因,既有供给方面的,也有需求方面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当然,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也很难用一个因素去全部解释,不过,在影响因素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从专家们的选择中可以看出,认为供给不足是导致本轮粮食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选择比例达到了73.3%,即近年粮食生产的下降是导致粮食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因素。40%的专家选择了预期变化,认为预期变化在粮食供求关系中起到了放大作用,加大了粮食价格波动的幅度。26.7%的专家选择了国际市场变化,认为国外粮食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13.3%的专家选择了需求增大,即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水平提高,拉动了价格的上升。6.7%的专家选择了中间环节问题,认为由于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种种问题对粮食价格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6.7%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粮食价格变化是农业投入产出比连年下降的结果,是占用耕地太多,农业制度不合理的结果,是货币溢出效应,同时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

        三、股票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

        分析2004年下半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33.3%的专家认为将会继续上升;45.5%的专家认为将会维持盘整态势,变化不大;9.1%的专家认为将会出现下跌趋势;6.1%的专家认为可能会出现问题;6.1%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看不清楚下半年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总体上看,认为盘整和继续上升的居多,也有专家认为可能的趋势是在盘整后继续上升。

        截止到5月下旬的情况看,股指降幅大,成交量明显减少,而且企业债券和国债发行不畅,这个动向值得关注,怎样看待股票市场的发展,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1)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开放市场。股市与经济发展背离,仍是一个政策性偏强的市场,调控的方向是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调控,严格制度,稳定政策。

        (2)进一步加强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严格新股上市规则,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股市监管要和银行监督相配合。

        (3)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全流通问题,扩大开放度(对外、对内),鼓励基金投资的增长。

        [观察]热点问题引起特别关注

        1、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2003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引起了大家对通货膨胀特别是严重通货膨胀的担忧,那么,假如保持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超出10%)的可能性有多大?70.6%的专家认为不会出现;认为出现概率为10%的专家比例为5.9%;认为出现概率为20%的专家比例为2.9%;认为出现概率为30%的专家比例为5.9%;认为出现概率为40%的专家比例为2.9%;认为出现概率为50%的专家比例为5.9%;认为出现概率为60%和70%的专家比例同为2.9%;没有专家认为出现概率达到70%以上。总体上看,专家们认为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超出10%)的可能性很小。

        2、炒作在房价中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全国房价走高的态势,43.3%的专家认为消费需求拉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需求强烈的拉动结果;36.7%的专家认为是成本推动的结果,比如土地成本趋于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带动了房价的上涨;83.3%的专家认为炒作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房价上涨的不合理因素比较多;40%的专家认为预期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6.7%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土地供应体制严重失误,利用金融结构炒作等。总体上,尽管房价上涨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供需关系的变化等,但大家对炒作在其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关注。

        3、市场需求和物价上涨是企业效益提高较多的主要原因

        分析企业效益大幅提高的原因,70%的专家认为是市场需求强劲的效应;由于效益指标是现价表现的,因此,66.7%的专家认为是物价上升的结果;46.7%的专家认为是高投入的结果,即大量的投入为短期收益的提高创造了条件;13.3%的专家认为是技术水平提高的结果;只有3.3%的专家认为是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的结果;6.7%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低利率政策、资金成本低以及经济景气回升是原因。展望下半年企业效益情况,只有9.4%的专家认为将继续保持高水平;90.6%的专家认为增幅将略有下降。

        4、投资增幅明显偏高

        对于目前的投资增长水平,72.7%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21.2%的专家认为偏高;6.1%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总体上看,专家们认为目前的投资增长已超出正常水平。对目前投资高增长可能产生的后果,专家们对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投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给予了比较高的关注,选择比例分别达到65.6%、56.3%和62.5%;即认为这种非理性的投资增长可能会进一步扭曲经济结构,对资源利用效率不利,为将来的投资收益回报埋下隐忧。12.5%的专家认为没太大关系,12.5%的专家选择了其他,认为可能会造成环境恶化,形成过剩生产能力等。

        5、利率水平应视物价波动情况作小步微调

        针对目前物价水平已高于存款利率、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39.4%的专家认为应提高利率水平;24.2%的专家认为应保持不变;36.4%的专家认为应视物价情况灵活掌握。如果要调高,8.3%的专家认为应一次到位;91.7%的专家认为应小步微调,多次调整,关于调整范围的选择,30.4%的专家选择0.25个百分点;39.1%的专家选择0.5个百分点;21.7%的专家选择1个百分点;4.3%的专家选择1.5个百分点;4.3%的专家选择其他,认为应根据价格变动灵活掌握。

        6、对外部环境趋于乐观

        (1)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对比200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认为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比2003年略高的专家比例达到了67.6%;认为明显高的专家比例为29.4%;认为保持稳定的专家比例为2.9%。没有专家认为增幅会降低,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比较看好。(2)贸易摩擦不会减少。尽管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不断改进,但鉴于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加强等,预计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不会减少。其中29.6%的专家认为贸易摩擦会大幅度增加;63%的专家认为与以前差不多;只有7.4%的专家认为会减少。(3)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力略有增强。调查显示,41.9%的专家认为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力会进一步增强;54.8%的专家认为变化不大;只有3.2%的专家认为会减弱。(国家信息中心胡少维)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16,003, 栏目计数: 5,566,33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