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放开粮价助力经济调控 2004-05-25 14:40
证券之星5月25日消息: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上周,就在“宏观经济调控”依然保持了最热门话题地位的同时,国务院召开了一次常务会议,温家宝总理主持,决定今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表面上看来,这是中央政府自今年初开始,大力启动农村经济改革以来的一次工作延续。但是如果悉心分析就会发现,此时此刻中央决心放开市场,让市场决定粮价,实际和宏观经济调控密切相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曾把经济学家比做“传教士”,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林毅夫深得其精髓。对于农村问题,林毅夫就像“传教士”传道一样永远是放在嘴边的。近日他又在港报上发表文章,题为“启动农村消费解决过剩问题”。 有人会问,林老师这个话讲了不下百遍了,能否有什么新的高见呢?我却万分同意林老师一以贯之的思想:从长期经济发展而言,防止经济过冷只此一方。 虽然林老师像一个“传教士”,但是实证经济学是不讲道德问题的,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性也是从实证的逻辑推理中得出的: 目前,为了抑制经济的过热,市场手段以及有限度的行政手段被联合使用,相信经济降温可期。但是,压制经济过热的部分是一个方面,它解决的是波动问题;而刺激经济过冷的部分确是另一个方面,它解决的是经济长期增长问题。 在治理经济过热的时候,提出启动经济过冷部分尤为重要。因为在行政手段参与治理过热的情况下,存在经济受到过度压制的可能性,如果此时不注意启动经济的潜在需求,中国经济渡过通货膨胀危机后,再滑入通货紧缩漩涡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别人都说“防止通货膨胀”,林毅夫还是一直在说“也要防止通货紧缩”的原因。 那么什么是过冷的需求呢?现在对于提高需求存量的三个重要方面,外商直接投资、民营企业投资、城市居民的房地产和汽车消费需求,中国都是过热而不冷的,惟一冷的还是农村消费。因此,所谓启动过冷的需求也就是启动农村消费需求。 而且这一次的中国经济过热,是因为钢材、水泥、汽车、房地产的过度投 资,而这一部分并非农村需求;农村需求的是另外一些工业制成品,比如现在正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彩电。因此,启动农村消费,既不与压制经济过热相矛盾,还可以吸收已经产能过剩的产业。 如何启动农村消费需求呢?首先就是提高农民收入,而种粮卖粮是中国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所以让农民种粮食卖粮食有利可图就是关键。放开粮食价格,让市场决定粮价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讲到这里,上周中央政府“今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决定和宏观调控的内在关系就非常清楚了。经济的宏观调控不能只“治热”不“治冷”,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就是要让农民种粮卖粮有利可图,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在治理经济波动的同时解决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问题,避免经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 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研究部署的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 税费改革工作,两者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 改革农村税费问题是为农民减负。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是农村改革的重任,对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都有意义。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则是为农民增收。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草案)》,要求今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其实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是要“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更重要的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在没有政府农业保护的条件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不依靠市场,政府保护农业总是没有出路的。为什么呢?如果政府要保护农业,当出现市场价格较低时,政府就会人为地控制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就会出现生产的过剩,还会刺激高成本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农村的生产率会人为的被导致下降,同时还表现为政府高额的农业补贴财政负担。 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根本都在于放开粮食价格,让市场定价,让市场供求决定产量。 根据上周的会议内容,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二要建立直接补贴机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三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四要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五要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六要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认真分析,我觉得关键在于第三条: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因为要建立粮食市场流通机制,市场流通的主体就最为关键。粮食流通企业如何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首先就要求它自身是一个市场化的主体,而这一条件正是目前政府主导的粮食购销企业所不具备的。 政企分开肯定是第一步,这些国有的粮食流通企业必须和粮食局这样的政府部分彻底脱钩,大型粮食流通企业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小企业则最好是拍卖掉。 话说到这里,又会发现国企改制的问题横在前面,中国的经济问题,分析 来分析去,大部分都会回到国企问题上。这也是一件好事,虽然国有企业问题难解决,但是如果它是很多其他问题的起因,那么认真啃下国企改革的硬骨头,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程凯)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