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寻找投资源头:2004中国最具爆发力的资本力量 2004-05-15 21:42
Page: 1 2 3
--------------------------------------------------------------------------- 以极端而创新的形式,民间资本向人们展现了其卓越的投资能力和狂热的投资欲望。 这种能力和欲望,将会在2004年获得更充分的展现——2004年一季度,民间资本的投资趋势呈现爆发性的增长趋势,而在下面三个季度,这种民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没有理由会出现逆转。 “温州首个太太购房团成员吴爱社已经安安稳稳坐在去北京的火车下铺上等待出发。‘我的预算是80万元,想买北京的10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吴太太自豪地说”。3月12日,《温州都市报》的报道如此写道。 2003年起,温州购房团就把投资焦点从上海扩展到全国各地城市。2004年的“温州购房团”更是全面出击。 民间投资的快速和持续性增长必然会带来本质的变化:国民经济投资主体由国有经济为主向民营经济为主过渡和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2004年民间投资的崛起会是民间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投资主体的一个起点。[全文] ■中国投资全面转向民间主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迎秋教授专访 长达4年多的以政府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从2002年下半年出现转向,到2003年这种以民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已经确立下来。估计,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产增长的格局还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大幅度增长。[全文] 中国的产业巨头们正在通过不动声色的资本暗流与大张旗鼓的投资热潮,酝酿和导演一出产业资本的“大串联”。 若干年后,中国会不会出现通用电气这样的横跨实业和金融领域的产业巨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打造产融结合的产业帝国,现在已经是中国产业巨头们的一个众人皆知的盘算,他们早已经开始致力于在实践中对通用模式的学习和模仿。 通用电气金融的成功之道 由1977年的6个小融资公司发展到如今30余家经营范围各不相同的企业,通用电气金融服务集团(GE Capital)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GE金融强大的原因来自其庞大而复杂的功能,它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外汇借款、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企业外募集资金、牵头国际银团贷款等复杂手段融资,还可以灵活放贷或组合投资—或把资金贷款给全球任何一家有信贷需求的成员单位、GE产品的消费者、客户及供应商,或组合投资有价证券、参股金融企业或实业,或介入保险、担保、租赁、投行市场。 收购一直都是GE金融的核心,通用关注几乎所有可能的收购机会。在GE金融,除有200多人专门从事寻找收购机会的工作以外,集团的每个领导每天早上上班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有哪些潜在的交易机会。也正是因此,GE金融才能够在过去十年里完成总共400多项收购,而其中不但包括金融类公司,也包括众多的工业企业。 产业巨头们如今不同程度的患上了金融饥渴症,服务效率低下的银企通道早已不能满足大企业们旺盛的融投资需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产业巨头们正在把他们的触角有计划的渗透到金融的融、投通道,像猎豹一样积蓄能量、等待投资机遇。通罗马的条条大道正在被产业巨头们小心翼翼却又是有计划的的一一试错、探路。 与产融结合昭示出的资本暗流相对应,跨产业投资烘托出的投资热潮更加显性。一份长长的名单上,已有的产业势力有家电巨头(春兰、奥克斯、格林柯尔、美的、新飞、小鸭),手机制造商(波导、夏新),烟草业巨头云南红塔,电池生产商比亚迪,酒业巨头五粮液,摩托车巨头力帆,机械巨人三一重工等等,而且名单还在被延长。[全文] 在2004年的投资力量中将会加入一个实力非凡的后起之秀,那就是证券融资。他从何而来?又为何姗姗来迟?他又会投向何方? 正所谓“物极必反”,跌了2年多的证券市场终于在2003年的11月发生了根本性的反转行情。而作为市场涨跌“晴雨表”的发行市场也迅速转暖。据证监会资料显示,仅2003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的证券市场融资总额就达到了惊人的607.56亿元,而这个数字竟是之前两个月(10月和11月)融资总额165.85亿元的3.6倍之多。市场的上涨使得证券融资见到了久违的曙光。 “我们预计2004年证券市场的融资额将大大超过2003年的总额”。海通证券发行部的李英肯定的表示。 五大因素支持2004证券融资大发展 1、证券市场的反转上涨 2、绿色通道加快市场融资 3、融资市场新亮点:中小企业板 4、国外资本市场锦上添花 5、银行改革推动证券融资需求[全文] 伴随着汽车业的持续升温,汽车类上市公司在2004年也必将会掀起一个再融资的高潮。同时,2004年对于水泥类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最佳的融资年。此外,像电力、房地产、煤炭、石化等热门行业的上市公司在2004年的证券融资市场都将会有着很好的表现。这些上市公司融资额的快速增长意味着他们的投资力量将会在2004年有着一个快速的增长。而这股来自上市公司的巨大投资力量也必将会成为2004年最具爆发性的投资力量之一。[全文]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