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金融监管再施高压政策--外资银行“正中下怀”? 2004-05-08 09:19
中国经营报 “我们已经向银监会提交了报告,年内将广州代办处升格为分行应该没有问题。渣打现在还可以公布入股内地银行的条件,希望能与更多中资银行合作。” 相比于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麦天辉的意气风发,正遭遇政策调控之惑的中国同行们就显得疲惫得多。提高存款准备金、银监会通知停贷风波,央行升息传言……商业银行的神经绷得一次比一次紧。 而在中资银行银根被抽紧的同时,外资银行的发展空间正不被察觉地宽松起来。截至四月底,汇丰、花旗、东亚、恒生银行和渣打银行等14家外资银行已先后取得了向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的执照。 此时,中资银行因宏观调控退出部分信贷市场似乎正中外资银行的下怀。 央行严控信贷规模 外资银行乘机抢单 针对银监会要求银行暂停贷款的传闻,记者近日从广州商业银行一家支行获悉,“五一”收假后贷款是否发放尚不得知,在等待的同时,他们一部分贷款项目可能会与外资银行合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商业银行停贷的50万元以下的贷款,有些已经转到外资银行办理。 记者随后向渣打银行深圳分行有关人士咨询,该人士表示,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内商业银行拆借,十几年来双方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借贷关系。近期央行严控商业银行新增贷款量后,不排除商业银行通过委托外资银行放贷稳定老客户曲线保市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贷款利息,尤其对已上市的商业银行,没有利润,报表将很难看。 “我们现在压力较大,央行四月份刚成立的存款保险处已经开始运作,据说第一件事就是测算商业银行一旦陷入困境后,央行承担的支付风险有多大。不排除银监会可能会对部分银行实行破产关闭。”广东证券一位金融分析人士表示:“但目前一系列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外资银行影响不大,如渣打银行已经与TCL集团签署了银企合作计划,全面托管TCL的远期票据业务,未来半年内还将延伸到现金业务,包括信贷,这已经是一个信号。” 这位人士还表示,企业不想因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自己的资金流转,这也正是外资银行为什么能争取到一部分像TCL集团这样年资金量高达百亿元客户的重要原因。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和壮大,意味着央行直接控制的资产规模有所缩小,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外资银行的实际影响很弱。 广州商业银行一位人士还表示,珠三角地区的部分企业贷款也有可能转向港币或美元,尤其对一些外向型企业而言,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到国外购买设备、垫支原材料资金等,这类信贷实际上没有什么风险,这也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对手银根紧缩下乘机抢占市场的主要目标之一。 外资活跃之监管隐忧 调控效果可能打折扣? 针对部分商业银行无视央行权威顶风放贷,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节前在一次公开场合以罕见的强硬口气警告——“不要与央行博弈”!然而商业银行自我检点之声未落,外资银行又“活跃”地闯入监管者的视野。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在国内注册的外资银行已超过一百家,但总体实力与内资银行相比仍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银监会规定外资银行一年只能开设一家分行,按照这样的速度,外资银行即使在2006年享受国民待遇后,仍难与中资银行正面竞争。在借央行控制信贷之机突入市场的背后,外资银行更渴望的是借机参股中资银行,以迅速扩张自己的触角。 麦天辉表示,目前渣打实际上与多家中资银行有业务合作关系,之所以想入股某家中资银行,因为只有入股才是网点扩张最快捷的途径。 但部分专家认为,外资银行不断入股中资银行会降低中资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覆盖面缩小,从而使央行的调控遭遇部分盲区”,令政策效果出现折扣。如监管者通过指导收紧钢铁、房地产与电解铝等过热行业信贷资金,但这些行业可能转而向外资银行贷款。 但对此担忧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表示,目前国内银行体系非常脆弱,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金充足率低、内控风险管理薄弱,外资银行参股是利大于银监会与央行现时担心外资银行影响调控目标大可不必。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