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郎咸平公:点评韦尔奇和李东升(实录)
2004-04-26 22:03
|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晚上好!我是深圳首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雅洁。今天很荣幸能与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一起举办这样一个企业家共同学习的活动。
现在我们请出今天晚上的主角,郎咸平教授!掌声热烈点!
郎咸平: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进行交流。我的观点向来和别人不太一样,今天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对于韦尔奇和李东生不一样的观点。在大家的眼中他们是很成功的,在我的眼中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谈韦尔奇吧。
郎咸平:80年代的美国人对于公司收购是疯狂的毫无理性的,韦尔奇在1983年开始这个游戏,首先跟国营企业的老总做法是一样的,前一任CEO的做法到他那里就全部推翻。前任CEO收购跨国公司,他一上任之后马上卖掉,股票价格立刻翻了一番,上升到50美元的关口,在通用电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家公司非常稳定,不可能股票如此大升值,必须要利用到股票市场的升值来建立自己通用帝国王国,从那时候开始形成。
郎咸平:1985年花了62亿美金买下美国无线电公司以及下属公司NBC(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因为它是最好的,而且通用电器当时是美国第九大公司,而美国无线电公司是第二大服务业公司,两家合并之后每年营业收入400亿美金,股票价格再次上升。一般人认为通用电器是无与伦比,最具有科技的制造业公司,这样想就错了,韦尔奇先生把这一切毁掉了。
郎咸平:他上台之前85%的业务是制造业,另外14%是制造业型的服务业比如售后服务之类,金融只占了1%,这是我们心目中的通用。这是在韦尔奇以前的时代,韦尔奇执掌20年之后,他下台的当年,通用电器的一半是金融服务业,制造业25%,另外25%是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包括电视台等服务业。到他下台的当年,通用电器已经是一家什么都干的行业了,再也不是我们心目当中的通用电器了,但是股价继续上升。有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讲过一句话,股票市场有一种兽性的冲动无法解释,泡沫迟早要爆破。
郎咸平: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兼并收购原则。14个主要行业里面,在全世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包括飞机引擎,包括广播事业,包括国防工业,包括金融服务,包括运输系统、医疗系统以及我们用的家电产品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把所有权世界最好的东西加在一起是最好的吗?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形成一个这么大的公司是对国家好吗?是对股民好吗?我需不需要你这么忙,帮我把它收购起来。我作为一个股民何必这么麻烦呢?你有一百家好的公司我们买一百家股票不是很好吗,何必买一家通用电器的呢?买一百家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的老板集体发生错误的机率是零,但是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发生错误的机会非常之大,他错误的话这一百家都错了。这个就是通用的中小股民到了2000年以后所遭受到的滑铁卢。
郎咸平:这么伟大的产业为什么不能给小股民创造财富?这是我今天要谈论的主题。80年代通用电器继续收购,股价依然持续上升,这些收购统统都是一些所谓的金融服务公司。韦尔奇传奇的结束,他收购了汉尼韦尔公司,市场开始反省,20年的作为到底带给通用股民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值得反思。从韦尔奇开始收购汉尼韦尔,股价大跌,韦尔奇退休。这个已经不是激流勇退,因为市场已经开始反省你了,市场开始反思了。
郎咸平:他退休以前《华尔街日报》给他一句评语,像韦尔奇这样庞大的企业故步自封,不尝试寻求机会,迟早难逃衰败的命运。韦尔奇收购一家投资银行经营不善卖掉,他说我可以做错事,为什么我可以做错事呢?因为像通用这么大的公司我可以错30%没关系,通用能够顶得住。你就是这种态度对你的投资人吗?为什么市场容许你犯错误,就是因为这句话被《华尔街日报》点名批判,从此之后美国市场开始改变开始检讨,你创造出什么价值来。
郎咸平:韦尔奇创造的通用电气的股价跟大市比起来,一个是标准普尔,一个是道琼斯指数。与其说是韦尔奇传奇,步入说韦尔奇泡沫好一点,韦尔奇带给通用电气股民什么东西?就是一堆泡沫。
郎咸平:当时股票市场对他感到疯狂的时候,没有人想到美国会发生安然事件,这个事情在美国股民心目当中不存在,可是不幸发生安然事件。之后通用股民开始怀疑,你今天创造的这一切是不是做出来的。结果很不幸,披露了一件不该披露但是不得不披露的事情,通用电气在2002年下一任CEO4月11日公布第一季度业绩,发现盈利比上年同期增长17%,但是现金流下跌50%,股票大跌6%。通用电气的股价大跌6%是一个什么概念?
郎咸平:几乎超过全世界90%国家的GNP。盈利怎么创造出来的?是因为牺牲了50%的现金流,而且这种事情通常都是通过公司收购来做出来的。平常要做这种帐是很难的,但是在购买一家公司的时候,收购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帐,做帐非常漂亮,盈利稳定上升,现金流持续下降,而且不是下降17%,而是下降50%。用下降50%的现金流只能创造17%的盈利,做得太差,股价下跌6%。走到这一步通用的泡沫玩不下去,下一任CEO Immelt碰到这种现象立刻加强公司治理,不但说在中国没用,在美国也没用。
郎咸平:第一,加入两名独立董事,第二,非雇佣董事每年将会面至少三次,第三首席执行官将与各董事局成员讨论关于公司的发展策略,第四扩大现时核数委员会的责任,但是股票依然下跌。商学院有财务、市场、行销、公司组织等六大科目,培养出很多学生,给CEO很好的帮助。只要一个CEO做错一个决定,我们商学教育培养出这么多学生都是没用的。与其培养这么多学生,步入希望首席执行官少犯点错误。
郎咸平:2000年8月,股票价格由60块跌到2003年2月的24块,而且在2002年威尔奇下台的那一年利润增长只有7.1%,是十年以来的第一次,以前都是两位数字的增长,到这一年开始只有单位数字的增长。大家开始怀疑到底通用电气出了什么问题。威尔奇是很伟大的一个人,我自己做调研的结果,利润稳定成长,但是背后威尔奇做了多少事?通用电气短期业务下跌,通用电气长期性的业务下跌,威尔奇做了这么多收购,确定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之间有互补的作用,因此当长期项目盈利下跌的时候,短期项目补上来了。
郎咸平:当短期项目下跌以后,长期项目的盈利抵消了。这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是一般企业家做得到的。我做过上百个案例,教过无数案例,目前只有两三个企业家可以做到这一步,一个是威尔奇,一个是李嘉诚,业务之间有非常良好的互补性。通用电气的盈利是稳定上升,稳定上升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威尔奇的伟大经营才干。
郎咸平:通用电气50%的业务都是搞金融,通用电气有八大行业,八大行业的利润划出来,从94年划到2001年,成长最快的是金融。金融从94年到2001年几乎占了一半,花了20年时间的转型,所创造出来的利润是非常之少的,创造出来25%的利润,金融创造出50%的营业额,但是只创造出25%的利润。看起来金融业创造出很多利润,可是以比例来看,50%的金融业只创造出25%的利润。
郎咸平:制造业只占了50%,创造出75%的利润,这个才是威尔奇上台以前的通用电气核心竞争力。市场开始反思,而且市场开始问一个问题,如果当初不进入金融行业的话,还做不快还做不大,金融行业搞很多银行各种租赁公司,什么都有。协助通用电气进一步进行收购,这叫做火烧加油。如果当初不跨入金融行业,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收购,这叫相辅相成,加速度恶化,这个就是威尔奇带给通用电气的。
郎咸平:三大行业包括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其它制造服务行业,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都创造出更多比例的利润,只有金融行业创造出更小比例的利润。八大行业里面只有金融业是最差的,其它非金融业各个都好。这个直观图形告诉我们,威尔奇20年间把金融业做得这么大,其它行业极力压缩,最后大部分利润来自压缩的行业,所极力鼓吹的行业利润大幅减少到一半。
郎咸平:这个就是威尔奇传奇吗?做企业的有一个原则,千万不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复制到未来,商场是最困难的一个行业,竞争极为激烈,需要第一流的智慧,你用过去的经验复制到未来你一定会失败。把威尔奇这一套复制到中国来,你一样会失败,因为威尔奇的经验是不能被复制的。
郎咸平:八大行业里面利润除以收入,单位收入里面利润值多少。只有金融是在10%以下,收入里面所创造的利润是10%以下,其它的都在两位数字,而其它七大行业都是威尔奇不要的行业。《华尔街日报》等等媒体痛批通用电气,第一,市场预期能源系统会下降20%;第二,航空业务会衰退;第三,物料塑料业务增长有限及生产力过多;第四,通用电气财务业务增长过快,需要再重组。
郎咸平:你的航空引擎,你的能源系统,你的电厂这些东西都是你在威尔奇时代以前就有的最强项,到现在20年以后都出问题了。威尔奇传奇到底在哪里?Immelt上台之后非常艰难,他心里非常清楚通用电气的问题,完全改变他的策略把这些不好的行业全部卖掉,分拆上市。你敢不敢卖?金融不行卖掉,能源不行卖掉,引擎不行卖掉,你敢卖吗?你一卖市场就知道,原来威尔奇20年搞错了才卖,所以当时股价过于高估。
郎咸平:我们批评金融行业不好,跟制造业比是不好,可是通用电气的金融行业是全世界最好的金融行业,跟中国银行比起来好得很,跟建行比起来好得很,你敢卖哪个行业?到最后你发现,所谓的强强联合你不晓得该卖哪一个,如果金融行业一卖的话,原来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战略是错的,不然干吗卖吗?卖掉任何一个行业都证明你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策略20年来都是错的,对市场的冲击不得了。
郎咸平:这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教训,我们一个简单的思维认为,把所有最好的东西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这个也是韦尔奇当初的思维。讲到这里,你们还敢再做同样的事吗?还敢把最好的全部绑在一起吗?到时候出了问题不晓得该卖哪一个。因此最好的加最好的不是最好的,1+1不会等于1,最好的加在一起不会是最好的,不如变成八大公司不要变成一个通用电气反而对股民好。我们不要加在一起的第一,而要分散的八个第一,这是股市的评价。
郎咸平:前面的CEO韦尔奇这么伟大,Immelt一样业务也不敢卖,很痛苦,通用股票又下跌,他该怎么办?最后他不得不完全模仿韦尔奇,没有另外一个选择。当通用电气的一把手什么都不干,天天打高尔夫球是不行的,干事不对,不干事也不对,很像我们的国营企业。最后他选择了一个最可靠稳健的方法,全部复制韦尔奇的做法,至少不能说我错,至少当时是成功的。
郎咸平:Immelt收购的比例都和韦尔奇一模一样,30%金融,70%其它。完全仿照韦尔奇,股市怎么看你?韦尔奇在下台的前几年收购了十个项目,其中有六个项目的股价是上升的。Immelt从2001年到2003年底收购了17个项目,只有两个项目的股价是上升的。他们收购的公司是一样类型的,到了Immelt时代,做什么都是错的,如果卖股价跌,不做事股价跌,做事和韦尔奇一样股价照样跌,这是通用电气面临的困境。通用应该怎么办?应该全部分拆成一块一块,但是做不到。
郎咸平:Immelt时代股价徐徐下跌,韦尔奇时代股价徐徐上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韦尔奇的传奇是不可被复制的,一个不可被复制的经营策略是不值得学习的。通用下一步应该怎么做?通用电气的股价会跌到什么地步呢?在韦尔奇时代一半金融一半其它,其它行业包括制造业,它的市盈率是多少?20—25之间。美国金融业是多少?10—15之间。
郎咸平:今天不管高盛也好,摩根士丹利也好,只要上市的话不会超过15,一般在12—13之间,但是制造业上市市盈率达到20—25。美国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是25。制造业市场上给与很高的评价,金融业给很低的评价。通用电气一半是制造业,一半是金融业,平均加起来市盈率应该在15—20之间,市盈率最高峰的时候是48,韦尔奇把通用电气的一半变成金融公司,所有股民都得为此错误决策付出惨痛代价,市盈率会从48跌到15—20之间,这就是市场重新反省之后的铁律。
郎咸平:2003年是16,今年是17、18左右,市场开始反省了解之后,这个铁律是不会变化的。投资人经过议论反思之后,给了韦尔奇这20年的革命一个最清楚的结论,你的成就不过是15—20的市盈率而已。
现场提问:如果您是Immelt,您接任韦尔奇会怎么办?
郎咸平:我和Immelt做一样的事,我还能干什么事,一个教书匠。
现场提问:韦尔奇把市盈率从15—20炒到48,股民有可能中途卖掉,钱赚到手就不是泡沫了。后面的股民从泡沫上跌下来,对于这些股民是损失的。但是韦尔奇其实给很多人创造了财富,很多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郎咸平:从48跌到16的机会多得多,我们都是等低买高卖,最后都是高买低卖。赔了钱的不会原谅他,骂他的都是买他的股票,赚了钱的都回家了。
现场提问:通用电气70%的利润是制造业,韦尔奇20年收购当中制造业这块占了多大的比例?这些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多大?
郎咸平:收购比例从未上台以前制造业是85%的比例,最后大量收购银行,比例大幅下降到25%。这是一个比例的差别,至于金额在我们讨论里面不具备太大的意义。大部分营业额都来自于银行,金融机构是50%。
现场提问:假如通用股票不跌,你敢批评韦尔奇吗?我们是不是还要向他学习,抓大放小?
郎咸平:不敢。在我批评他以前,短期业务和长期业务有互补性,作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才能让长短期业务互补,使得公司业务稳步上升,这一点我们承认,他很伟大我们无可否认。但是整个战略是错的,转型是错的,平常技术性的能力是非常到位的,每项都做到最好,金融业8%的收益率看起来不如制造业,但是远远好于全世界其它金融业。
郎咸平:问题是八大行业不该加在一起,根本不应该把七大行业压缩掉全部投资到金融行业去,这是市场对他的惩罚,但是市场对每个行业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包括我个人在内。
郎咸平:每个行业分开来讲都是很好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是不能否认的。问题就是不该把它加一起,这是市场的问题,尤其不能把大部分业务放在金融业务。对于个人的成就,每一个行业做到如此之尖端大家都是非常肯定的,但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总有错误,他的错误就是把这些加在一起而重心放在金融行业,因此股票市场是给你这个惩罚,而不是说你的金融行业是最好的,而是你根本就不该有金融行业,根本不该去投资的。
现场提问:原来制造业利润率很高,但是原来生意额比较小,金融业总的利润还是上升,韦尔奇还是有成绩,这个成绩还是很伟大。
郎咸平:这是做大做强的思维,这个思维是错误的,通用股民要什么?小而有效率的通用,而不是大通用。通用股民希望回到1983年以前的通用,一个真正以制造业为主的通用,能够创造30倍市盈率的通用,而不是16倍市盈率的通用。到底是不是要做大做强?我们要做强,而不要做大。
现场提问:如果不做强做大通用电气就不存在了,通用电气这个公司达到这么大的规模,有什么错?
郎咸平:被别人收购掉是一个错误吗?无所谓。如果说今天我有能力把你买下来做得更好,有什么关系?这个不是做大的理由。美国市场上这十五年来出了一个心的规定,金色降落伞。这家上市公司如果被别人收购以后,CEO失业的话给你一大笔钱,通常是五千万美金,拜托你千万不要不被收购。如果你收购千万别出鬼主意,你被收购之后我给你五千万美金,被收购不是坏事,我们不需要永远做下去,我们需要活络的市场取代无能的经理。
现场提问:2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头来看韦尔奇,当时他为什么会走上这么一条路?
郎咸平:这个人的想法都是由环境塑造而成的,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很多因素是不可测的,机遇是非常重要的。我常说千万不能复制过去的经验,因为一个人的机遇太重要了。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烧香五读书。
现场提问:IBM高层曾经讲过,如果大象能够跳舞,蚂蚁还能干什么?一个企业不做大,别人不收购你,你自己死掉了怎么办?
郎咸平:我不想蚂蚁该干什么,我不觉得有什么相关性。做大的思维在我们国家是非常普遍的,我们今天所要的不是大的企业,我们很多企业想做大。青岛啤酒93年上市之后一直到2001年八年期间收购13家啤酒厂,资产规模从35万吨到215万吨,做得非常之好。股东回报率从12%跌到3%,股价从八块钱跌到一块钱,这有什么好?金志国接收之后到04年为止,股价从一块钱到十一块一毛三,市盈率48。一年的仓库成本省了4877万元,经过金志国的重组之后又好起来,很多学员听过这个案例,他们说我们也可以先做大,做大之后再做强不也一样吗?
郎咸平:那是今天以前的时代,你千万不要把青岛啤酒成功重组的经验放到未来,你不会成功的。因为时代变了,2001年和2004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时代,而且上帝只会给你一次机会,如果彭作义那年没有下台的话,今天青岛啤酒是什么德行你完全不知道。
郎咸平: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刚刚创业的时候需要冒险需要赌博,做大之后做出规模之后,能够把现在的规模保守稳健做得不倒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要再去冒险。只要想做大,几年之后一定会失败,而且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各位,青岛啤酒成功重组在未来很难,因为竞争太激烈了,有那么多啤酒厂进来,哪会给你第二次机会,不可能的。最好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要失败。
现场提问:通用电气高峰期往下跌,如果回到以前那个时代坚持十年不变,你想批评谁?
郎咸平:不可能的。股票市场是极为有效率的市场,同样的错误在美国市场不能再犯一次。通用电气的股票曾经因为市场疯狂,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讲的兽性冲动而过于高估,以后股票市场对这一家公司会格外谨慎,类似事件我可以斩钉截铁告诉你不会发生。至少在我们做过30年的美国历史研究上没有出现第二次。
现场提问:韦尔奇的经营模式我觉得能复制,在中国股票一年就一上一下,保持20年可能在座的人没有20年以后的眼光,如果有10年到15年的眼光肯定是发大财了。
郎咸平:通用20年之间股价从12到48的市盈率,股民赚了很多钱,但是这个策略是不可被复制的,因为Immelt复制过,但是失败了。
现场提问:四五十年代美国很多企业有一体化的行为,我是一个卖肉的会办冷藏甚至做铁路交通,韦尔奇是不是通过对金融的投资消除一种不确定性,比如资金的调拨方面。另外一个时代这种不确定性被市场分工确定下来,确定之后就可以分拆了。
郎咸平:目前接触的企业家里面通过资产组合来警惕不确定性而成功的案例是和记黄埔。七大行业,香港房地产是其中的行业,中国零售业也是其中的行业,很差为什么不卖?和记黄埔净利润是2%,和国内差不多,盈利波动幅度之大不可想象。第一年是负50,第二年是正50,第三年负20。香港房地产大起大落,李嘉诚97年赚大钱,98年下跌,跌到现在为止。
郎咸平:这种行业在韦尔奇心目当中不是第一不是第二,所以通用电气不干这个。和记黄埔干房地产,干移动电话,移动电话非常难经营。为什么李嘉诚不把房地产卖了呢?为什么不把零售业卖了呢?我的答案很清楚,因为他对未来不确定他不敢卖。谁讲零售业未来利润差,谁想到政府会开放自由行呢?谁会想到香港楼市会再次火爆起来?因此把所有最好的企业加在一起,到最后不一定是好的,反而有好有坏才能够应付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全部都好的很难。
提问:超过了市盈率是不是就是一种投机行为?作为投资,股价市盈率在20或者16左右之前这部分人作为投资来说是不是投资这样一个企业是非常好的,而且威尔奇作为一个企业的CEO来说应该还是很优秀的。
郎咸平:对CEO而言,什么是你经营的目标,我天天讲保护中小股民,是不是中小股民利益是第一位的。我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中国最好的公司,他们曾经为股民做过打算吗?纽约证交所上市,三家公司平均市盈率在2003年年底是8.7,除了三家以外所有石油公司是25。这三大石油公司的市盈率只是人家的三分之一而已,东方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数目是国泰航空公司的两倍,这两家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值只有国泰航空公司的五分之一,因为中国的企业到国外上市的时候立刻给别人一种印象,这个企业从来不为股民做打算。股票市场给你一个什么惩罚?低市盈率的惩罚。下次中石油进入国际市场融资只能融到别人三分之一的钱,因为股民的利益从来是不被国内企业放在第一的。我认为保护中小股民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你不这么想问题的时候,一个有效率的股票市场会给你立即的盈利惩罚,当然不是A股市场。
郎咸平:最近三个礼拜,两个李氏集团(李嘉诚、李东生)股价发生很大的波动,TCL股票为什么跌?把手机这一块股票拿出来到香港分拆上市,股价大跌。和记黄埔搞通信,有第二代移动电话和第三代移动电话。第二代电话是2G,第三代移动电话是3G,根据统计3G2005年一年要赔250亿。2G赚钱但是不多,但是净利润一年有七八亿,他们决定把2G利润最好的一块分拆出去准备上市。同样的事情李东生把盈利最好的手机分拆出去,李嘉诚把盈利最好的2G分拆出去,但是股价截然相反。李东生的股价大跌,李嘉诚的股价上升。为什么?如果简单认为把有盈利的行业拿出去,股价肯定会跌,如果这么想的话就错了,因为李嘉诚的故事解释不通。我希望在最后短短的时间里面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为什么李嘉诚的所谓分拆得到股民的肯定而李东生得到股民的反对。
郎咸平:我们今天看李嘉诚的2G和3G我们要有一个整体战略观,李嘉诚的第三代移动电话之艰难不可想象,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李嘉诚先生的行为。李嘉诚做2G的时候,Orange卖了1400亿净利润,他拿这一千四百亿做3G,没有这一千四百亿他绝对不会做3G。这个代表什么意义?这个人是极度保守,他会把所有的风险都放在第二代、第三代里面,而不会影响到他的零售业,不会影响到他的地产行业,这是他的做事风格,值得我们学习,跟李东生是不一样的战略。他在通信行业方面什么样的计划?第三代移动电话是风险非常大的行业,虽然说手机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看足球比赛,看花花公子,下载图片都很好,看起来很有水平的样子,但是电池寿命不行,因此是风险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另外一个问题在哪里?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中石油,不是中石化,不是国营企业,是全欧洲最大的运营商沃达丰,在北非和欧洲有1.2亿用户,两大巨头在一起竞争,一个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用户50万人而已,另外一个是沃达丰1.2亿用户,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较力。我发现真是高手过招,沃达丰极度聪明,和记黄埔进入欧洲怎么对付沃达丰?沃达丰用2G,李嘉诚用3G进入欧洲。沃达丰的战略非常清楚,用户都在我手上,今天告诉我们的用户,我们准备从2G到2.5G,3G太复杂,跟着我成长,两年之后进入3G,全部把2G设备充分折旧完,而且可以通过培训培养公共关系,维持住所有的客户。涉及到2.5G之后,你有很好的资料传讯功能,有部分3G功能,虽然没有3G那么有效率,但是一般用户都是迷迷胡胡的,搞不清楚2.5G和3G有什么区别。沃达丰通过一步步的培养,把客户从2G培养到2.5G,培养到3G,把和记黄埔拖死。
郎咸平:和记黄埔今年明年还要一年赔250亿,投入一千四百亿,这么大笔的资金能拖得起吗?李嘉诚也是高手,不能让沃达丰拖下去。3G手机价格压到和2G一样,而且把欧洲几大网络联系在一起提供一些很有趣的图片,跟各地运营商签订和约取得规模经济,用杀价的办法迅速抢占市场。3G就是比2G方便,3G手机功能齐全,声音非常清楚,用过3G之后再回头看2G真是差。面对沃达丰的拖,和记黄埔要快就要杀价,就要损失250亿。为什么今年损失250亿,明年还要损失250亿,因为两大巨头较力的结果,一个要拖,一个要快。资本支出和记黄埔早有所打算,他有1400亿现金,其它银行贷款早就到位了,所有预估损失全部预估完成,准备陪沃达丰玩。这是和记黄埔的水平,鹿死谁手?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踏入欧洲的领地,而且不是卖打火机,而是做第三代移动电话,而且这么大规模去做。如果做成功的话,对于中国人在欧洲的地位马上提升。从Orange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策略给欧洲太大的震撼,中国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个人很希望和记黄埔成功。我花了30年时间研究李嘉诚的战略,两千亿资金都到位了,但是这个资金是资本支出,按照他的经营思维,你怎么投资?国内企业家投资一个项目好极了,起码赚三千万。和记黄埔不是这么看的,今天我投资我如果失败的话我拿哪一块来补,这个才是一流企业家。营运损失哪一块来补?香港做2G一升到3G,2G全部淘汰,机器设备没有折旧完就损失掉了,可是和记黄埔做2G不一样的思维,把2G技术用到印度用到斯里兰卡,把这些过时的技术用到未开发国家,在香港以色列用2.5G,瑞典、意大利用3G,全球互补,这个互补的思维跟威尔奇是一样的。他的2G技术不存在过期问题,在香港快过期,但是在印度是最新的科技。所谓区域性的互补让2G技术、设备能够充分利用,这个跟沃达丰的思维是一样的,它把客户从2G慢慢带到3G,也让设备充分使用完毕。沃达丰通过2G慢慢过渡到3G,充分利用2G的设备,李嘉诚利用区域之间的互补充分利用2G的设备。我今天在印度投资,在斯里兰卡投资,在阿根廷投资,这些都是赚钱的,因为2G设备几乎折旧完了,都是赚钱的,现在是赚七亿没有错,等到把未开发市场打开之后就不是7亿了。这个钱可以补3G未来的营运损失,在整个大思维里面,通信行业本身就是互相互补的,没有卖掉Orange不会做3G,卖掉之后资本准备好了。就算3G不行了,倒闭的话,所损失只是所有的通信领域,他的房地产一样生存,他的零售业一样生存,这个就是一个伟大的战略。
郎咸平:为什么李嘉诚把2G分拆出去之后,和记黄埔股价会上升?市场很清楚看到,2G的功用就是为了弥补互补3G的损失,因此分拆出去独立经营反而更好。看到威尔奇的例子,行业分开专业化的经营会比加在一起要好,因此这个分拆市场上给与充分的肯定。 TCL凭什么成功?TCL的成功是李东生个人的能力,以家电行业来看,目前净利润率是3%,TCL做到5%,这个2%的差距是能力的表现,这一切跟产权是无关的。至少在惠州市整个改组过程当中只有TCL是成功的,其它都没成功的案例。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整个战略观确实让人看了之后叹为观止,无论谈威尔奇的成功也好,威尔奇的失败也好,沃达丰的战略,和记黄埔的战略,都是全球高规格的战略,把行业分拆出去之后股价上升,只是简单看怎么分拆了,股价怎么上升?那太肤浅了。看伟大的公司必须有全球的战略观才能看得清楚,但是国内行业有没有非常值得我们兴奋的行业?国内上市公司拥有整体宏观战略,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宏观战略,我个人还没找到。
现场提问:我感觉李嘉诚更厉害。
郎咸平:你觉得沃达丰厉害还是李嘉诚厉害?我们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各位做结论,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李嘉诚的战略更复杂,而且更稳健,但是沃达丰也是很稳健的。一个企业家做到一个阶段之后很难做比较,因为一个企业家要成功跟他的机遇有关系。李嘉诚做全世界斯里兰卡的电信,但是最后和沃达丰的竞争鹿死谁手不清楚。我内心而言肯定希望中国人成功,以目前实际状况来看,李嘉诚成功的机会会大得多,是否这样子不晓得。
现场提问:做3G为什么不采取跟进策略,等市场开拓差不多的时候然后再进去?
郎咸平:李嘉诚到底怎么判断这个事情,怎么做企业战略,他做什么战略不为最先。我们总讲抢占先机,但是抢占先机风险太大了,对于一个个体户而言,抢占先机很有必要,不然很难成功。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不能抢占先机,必须别人做完了再做。以通讯行业来说,和记黄浦有一个兔子项目,刚做一年就失败,因为想不为最先,但是不一小心最先了。3G从90年开始,英国推出第一个GSM网络开始,一直九年以后他才开始做。不为最先,虽然失去了抢占先机,但是不为最先也给他创造了一个稳定保守的经营环境,所以这个是李嘉诚经营成功的一方面。以通信行业来讲,为什么不能够先实验成功做做?包括他从不放弃2G,利用2G资金补3G,实际他不是第一个。日本的NHK都比他先,他们做成功了李嘉诚去做。
现场提问:沃达丰也可以采取在欧洲推3G,用2G做别的市场?
郎咸平:李嘉诚能够在印度、斯里兰卡做,沃达丰就不行。又做2G又做3G相互竞争是不行的,必须是跨区域的。沃达丰的2G就在欧洲怎么办?对于沃达丰本身而言,不能开发3G,开发3G就是自我竞争。如果你的2G像李嘉诚在斯里兰卡就可以开发3G,必须有全世界范围的大战略格局。沃达丰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2G拖两年,充分折旧完毕之后再进入3G,沃达丰的做法是最适当的做法,想不出更好的做法。
现场提问:刚才讲到美国、欧洲、香港、中国企业家和大的经济时代、经济环境有关系,李嘉诚在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怎么面对?
郎咸平:我记得他提出一个想法,李嘉诚先生很少对香港的问题提出意见,这是很特殊的。他说我们应该在深圳附近搞一个所谓的自由贸易加工区,用香港政府的钱把土地买下来,给生产厂商最多的优惠让你来建厂,但有一个条件,你聘用的员工里面10%、20%是香港人,香港人薪水比较高,本地人薪水比较低,但是通过税务补贴和其它补贴能够减缓香港失业的问题。这是我所看到比较少数的思维,这个思维坦白讲在目前香港而言是最可行的,但是是不会被采纳的。不会被采纳的原因有很多背景因素,目前香港最大危机是政府不晓得香港的竞争力在哪里。香港的商人怎么成功的?香港商人成功是因为中国大陆的落后,因此香港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有一点钱有不错的外力,到东莞来投资一下子成功了。香港在70年以前没有什么可谈的,70年之后经济腾飞,我们创造出一批急功近利、不懂管理不懂科技不尊重研究的企业家,这是香港企业家的特性。这批企业家就是政府的高官,也就是第二代。当他们处理经济的时候,用非常急功近利的方法来处理经济问题。前任财政司长梁锦松先生在电视上面说,香港失业严重,为什么不创业呢?我给各位一个我自身创业的经验,昨天中午我的同事叫我下楼去买汤和盒饭,我看到一碗汤八块钱,买了五六盒汤回来,用十块钱的价格卖给我同事,一碗汤赚两块钱,五碗汤是十块钱,这就是创业。他拨出35亿的创业基金给老百姓创业,最后结果很悲惨,没有什么业务创起来的。
郎咸平:港府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一向是急功近利的,非典一来搞非典基金帮助餐馆渡过危机。我问港府一句话,你认为今天的深圳、东莞有没有可能跟东三岛搞战略联盟。他们说不可能。今天香港有什么东西是广东省没有的?经济方面香港有的大陆都有,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你有什么资格当珠三角的老大?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跟大陆做比较的?没有。我提出两个方案,英国人投资了几百亿在各项研究方面,因此香港有全世界最充分的科技人才没有被利用。同时香港的学生英文讲得很好,而且非常敬业,金融知识绝对在国内之上,这个也没被用到。香港政府怎么发展高科技?在香港中文大学附近搞了一个高科技园区,在数码港也搞了一个高科技园区,如果盖几栋房子就算高科技,今天乌干达也有高科技。香港金融中心,没有善用香港的金融人才在做什么?天天要求中央政府引进QDII来炒股,炒股是错的,盖房子搞高科技是错的,什么是对的?香港最大的竞争力,最一流的科研人才、一流的金融人才都被浪费掉。我培养出来的学生94年薪水两万一千块钱,现在是七千到八千还找不到事。
现场提问:外国的企业家、中国企业家、香港企业家对于企业上市的考虑有什么区别?
郎咸平:分拆上市成为热门话题,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分拆上市解决问题。我在搜狐网站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不是我一个人,美国全世界那么多学者做了研究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件事情,上市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没有听过上市之后公司治理结构就会好的,没有听说过这个事情。我们从来没有人做这个研究,因为上市不能解决问题,今天你上市以后你想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你想融通资金,让企业更进一步发展可以,这是上市的目的,可是你要有代价的。中国人寿到美国上市什么下场?被股民集体诉讼控告,因为你不了解上市的艰难,上市的代价就在这里。国内公司上市圈了钱爱怎么花怎么花,没有人监管。上市圈了三亿的钱,明天到美国投资三年以后ST钱全部没了,你想怎么样?你能怎么样?你想告他吗?告不了。今天中国人寿到美国上市就被集体诉讼,因为这是上市的代价,因此我们对上市的问题要有正确的观念。上市是可以圈钱,但是你对股民要有信托责任。
谢谢各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