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会不会卷土重来
正方:在投资增长的带动下,生产资料价格会进一步走高,并逐步传导进入消费品,抬高其成本,促使其价格上扬;农副产品价格将延续目前的走势,继续上涨;居民用水用电价格以及房租、教育等其他服务项目价格也将呈上涨之势。这些因素有可能推动2004年CPI上涨3%以上,形成轻度通货膨胀。
反方:在银根有所收紧的货币供给环境下,投资增速将逐步回落,难以继续推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消费品整体而言仍是供大于求,不会出现持续性上涨;随着供给的增加,明年下半年起,农副产品价格就可能走软;服务项目在CPI中占的比例较低,其价格的温和上涨,不会大幅推高CPI。(上官卫国)
股指能否超越“6·24”
正方:宏观经济走好,自会“水涨船高”。虽然结构调整仍会继续,但核心资产的“权重”地位不容撼动。“一元股”的出现反而会进一步强化核心资产对综指的影响力,“综指成分化”情形可能出现。
反方:核心资产导演了今年的“二八现象”,在这种“贫富分化”严重的情况下,综合指数失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上证50”的推出将进一步促使市场资金向核心资产聚拢,而2004年价值投资的继续盛行只会促成“局部牛市”。(王磊)
全流通试点能否破题
正方:有关试点方案已近成型,正待最后拍板,预计2004年很可能在一些条件适合的上市公司开始试点。监管部门与市场已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全流通是大势所趋,晚解决不如早解决。
反方:全流通问题可能会延后解决。全流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国有资产产权的相关立法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2004年很难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丁韬)
创业板会不会推出
正方: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已写得很清楚: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单是主板,不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任务异常急迫。随着2002年以来全球创业板市场的回暖,人们对创业板的担心已经大为消退。深圳在监管手段、市场营销经验、人才储备、财务支持、技术硬件等方面已具备条件。“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也给创业板的推出提供了难得的天时、地利。
反方:主板市场种种与生俱来的缺陷、发展过程中积聚起来不规范之处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三板市场也有待完善。怎么能保证创业板的制度设计能够使其避免成为“第二主板”,旧创未愈又添新伤?另外,国家经济社会战略、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区域竞争格局都蕴藏着若干不确定因素,可能使创业板的推出好事多磨。(杨哲宇)
QDII有没有戏
正方:推出可能性增大。中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提速,而作为过渡措施的QDII推出可能性越来越大,内地资金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步伐会加快。加快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一可为人民币升值解压,二可使企业的投资不只局限在国内,三是给出了价格调整的信号,四是方便了基金以回报为主要标准进行投资。QFII已顺利推出,实施QDII应是顺理成章之事。反方:推出QDII的风险较大,应慎重抉择。QDII的推出只能支撑香港股市,而对香港市场的影响也只能是短期的。已有很多内地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转战香港市场,再贸然推出QDII只能给前面进入香港的资金逃离的机会。另外,如监管不严,QDII会造成洗钱行为的大量发生。QDII肯定还会冲击A股市场。(丁韬)
人民币汇率是“稳”还是“浮”
正方: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和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国际收支状况综合进行决定,目前的汇率是适宜的。
反方:将升值3%,即汇率应在正负3%的范围内浮动。在长期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币值已被人为低估。如果任其发展,一旦汇率扭曲加重时再调整,则会加大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明年,良好的经济形势和预期为人民币币值重估提供了有利时机。升值还可望缓解来自外部的压力,改善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环境。(于力)
升息的可能有多大
正方:升息可能性较大。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其一,CPI增长可能持续超过3%;其二,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可能逾19%,信贷增速可能高于23%;其三,如果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同时美国上调其基准利率,则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央行货币政策的运作空间将被放大,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将加大。
反方:升息可能性不大。升息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目前CPI上涨主要是由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并非需求膨胀所致,升息对抑制CPI上涨作用不大;升息对启动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于力)
标志性庄股会否消亡
正方:2004年,市场仍将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在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对标志性庄股“敬而远之”的情况下,尽管又制造出最时髦的QFII炒作概念,但走向价值回归已成必然,一旦它们紧绷的资金链条松动,股价一泻千里将是它们最后的归宿。
反方:标志性庄股经三年熊市而不倒,显示出幕后“提线儿”的庄家实力不可低估,尽管目前它们被市场极度边缘化,但庄股们的生存土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将存在,一旦2004年市场转暖,它们可能又有了喘息甚至卷土重来的机会。(熊永红)
券商“并购潮”能否掀起
正方:入世保护期行将结束,国内券商小而弱的“小舢板团队”除并购整合外别无它途。若干家业内领军券商急于稳固已有的地位,有望成为并购的“中坚力量”。而资产质量与经营业绩不错的中小券商,尤其是风头正健的新锐券商,急于做大做强,则可能成为以市场化方式动作并购的“急先锋”。三年熊市使券商的财务状况普遍恶化。由地方政府或证券管理部门出面,对“问题券商”实施兼并重组将是较为现实的做法。
反方:三年熊市,预期中波澜壮阔的并购潮并没有出现,如果明年日子有所好转,更容易出现“喘口气等等再说”的心理。131家券商中,地方政府的“融资窗口”占有相当大比例,只要还有毛可拔,它们的东家多半不愿撒手;但如果已放成“烂柿子”,又有谁愿意去拣?(杨哲宇)
国债期货能否推出
正方:国债期货明年可以推出。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利率风险的日益突出,市场上迫切需要能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国债期货。与1995年相比,债券现券市场有了迅猛发展,操纵市场的难度也大为增加;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已较高,债券收益率波动频繁;三是期货市场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反方:明年推出国债期货条件不成熟。目前我国债券现货市场期限结构不合理,流动性不足;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仍然是局部的,存贷利率还未放开;利率形成机制也不健全。(陈伟) (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