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近200亿元涌出A股 资金大规模搬家至银行?
2013-09-27 09:42
|
2013年09月27日08:01 来源:和讯股票
近200亿元涌出A股 资金大规模搬家至银行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跳空低开低走,沪指跌破年线。上海自贸区概念全线暴跌,成为重灾区,并引发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155.81点,下跌42.71点,跌幅为1.94%;深证成指下跌174.24点至8439.47点,跌幅为2.02%。沪深两市合计大单资金净流出193.6亿元。
据新华社报道,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上升趋势,银行对资金的需求似乎再次加大。这一迹象也从股市中得到体现, 根据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数据,中秋节假期前一周,沪深两市证券账户净流出232亿元,其中仅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就净转出资金215.08亿元。
根据以往每个季度末的变化规律,不少银行都会在季度末大量发行跨越两个季度的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在9月下旬开始发售的1~3个月期限银行理财产品中,有一半左右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5%。流动性发生变化不仅体现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中秋节之前资金大规模从股市“搬家”至银行,也显示出资金面有所紧张。
历年十一前后股市表现:涨多跌少 拐点频现
十一黄金周即将临近,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再次让投资者纠结。为股民朋友总结2001年以来,A股市场十一前后走势,供股民参考。
根据以往经验,长假之前股市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些资金为规避节日期间风险,可能会选择清仓过节造成市场回落,而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行情有时也会对节后的走势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大熊市期间十一节前全部卧倒 节后涨跌各半
数据显示,2001年-2004年的“大熊市”期间外,“十一”前一周A股市场均呈现下跌走势,但波动幅度不大,而节后走势涨跌各半。
2001年:国庆节前的A股市场走势是下降通道,虽然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1764.87点,几乎平盘报收,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高开后就直线走低,最终收于1726.53点,急跌2.17%。
2002年:国庆节前的A股市场走势也运行在下降通道中,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581.62点报收,小跌0.38%。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则低开低走,收于1562.99点,急跌1.18%,随后A股市场继续调整。
2003年:国庆节前的A股市场走势同样运行在下降通道中,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已止跌企稳,收于1367.16点,小涨0.87%。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承接节前的止跌企稳走势,低开高走,收于1371.69点,随后就借助于“五朵金花”的弹升而走出一波跨年度的弹升行情。
2004年:国庆节前的A股市场出现过井喷的“9·14”行情,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1396.56点,急跌1.65%。但长假过后,可能受到“9·14”行情余威的影响,上证综指出现大涨走势,收于1422.93点,大涨1.89%。但随后多头寡不敌众,最终再度调整。
近8年A股十一前后涨多跌少
统计过去十余年“十一”前一周的走势发现,除了2001年-2004年的大熊市期间外,从2005年-2012年这大幅震荡的8年时间里,“十一”长假的前一周市场以上涨为主。只有2009年和2011年出现下跌,2009年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之下,加上创业板上市,从2009年8月初到9月底这段时间里大盘以回落为主,当周市场维持了前期的下跌走势,并创下了阶段性低点,“十一”假期之后就出现一波近三个月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在20%左右。“十一”前一周涨幅最大的是2008年,2008年“十一”假期之前,政府出台了多项救市政策,其中重磅利好是下调印花税,“十一”前一周大盘累计涨幅高达10.54%。
十一黄金周可能成为“拐点”
在过去十余年,“十一”前后有三次成了市场的转折点,如2010年,经过约2个月的盘整之后,当周上证指数开始上涨,并开启了国庆节后逾一个月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超过20%。2009年,上证指数在经过了约2个月的连续下行之后,在国庆节前一周达到阶段性底部,随后出现一波近三个月的上涨行情。2011年,国庆节前一周大盘跌幅达3.04%,但节后一周市场强势收复失地,大涨3.06%。
节前过半年份“先抑后扬”
在“十一”的前一周,市场走出“先抑后扬”走势的概率较大。如2010年“十一”前的一周,在前三个交易日市场基本上是不温不火,涨跌互现,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然拉升,单日涨幅高达1.72%。
之所以会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可能与一些投资者担心长假期间消息面或者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利空消息有关,在最后一周的前几个交易日会有一些投资者暂时离场,造成市场抛压较重,而到最后一两个交易日的时候,市场成交清淡,少量资金就能推动市场上涨。
只有2004年和2008年的“十一”前一周市场是“先扬后抑”,但这两年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此之前市场出现了大幅上涨。
央行明确推进利率市场化 银行股迎来重大利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近期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的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二是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三是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胡晓炼指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在符合国家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自律管理,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股的业绩或将出现较大分化。 多家券商指出,此次政策总体上对银行股影响偏空,银行持续的高利润增长面临高息差拐点、资产质量拐点冲击,短期看由于银行占总体市值权重较大可能会拖累大盘表现。不过虽然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削弱了银行盈利、抑制银行股估值,但不构成银行股股价趋势改变的因素。其中招商证券认为,伴随中国利率市场化预期进一步明确,未来银行股的表现会分化,资产端定价能力强的银行有望脱颖而出,同时负债管理能力优秀的银行将可以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华东师大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也对银行股的前景表示乐观。因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受到较大冲击的是小银行,在国内的话,以城商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代表。目前十多家上市银行中,长期看,仅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几家地方性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而其他银行无论是国有四大行还是其他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的股价都已处于历史低位,从其表现出的业绩、分红、增强预期上看,目前银行股显然是被低估了。尽管大盘的系统性风险很难预料,低估值的股票也可能再创新低,但对于稳健投资者来说,眼下长期配置一些银行股面临的风险极小。
至于未来哪些银行能抓住利率市场化的机会,还要看各家银行的表现。尤其是在整体利差逐渐缩小的大趋势下,如何依靠财富创新管理等中间业务获得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将成为未来决定银行间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不管怎么说,利率市场化都是一件必须要做的好事。可以有效打破国内商业银行过去依靠利率垄断吃“大锅饭”的局面,从而进入优胜劣汰的新时代,真正考验商业银行的效率、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的时候到了。因此可以预料到,今后在同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将逐渐拉开差距。对银行股估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上将更加复杂,“银行股走势都差不多,要涨一起涨,要跌一起跌”的时代恐怕将一去不复返了。
利空因素增多 或进入震荡期
在过去的二十年,国庆节后A股市场涨、跌次数几乎相当,并无明显的涨跌规律。而每逢长假之前,一些资金为规避节日期间风险,或会选择减仓过节而造成市场回落,今年国庆长假前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上海自贸、文化传媒、信息消费等板块累计涨幅巨大,短期获利盘积累较多也需要清洗,而低估值蓝筹股在“二八”对资金争夺中无功而返,A股市场此时出现调整也在意料之中。
中秋节后,各大指数拉出中阳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1、9月汇丰中国PMI初值为51.2,达到六个月来最高。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1.1,高于8月的50.9,为五个月来最高。新订单指数创下六个月高点,产出指数为五个月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六个月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需求面改善推动企业库存回补,中国经济继续回暖,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2、美联储暂缓退出QE,不仅维持低利率不变,而且维持每月850亿美元购债规模不变。
前期消息面一直偏乐观,但最近利淡消息多了起来,市场回调压力在加大。
首先、本周,创业板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而中小股票走势分化严重,能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数量在减少,而金融股走势比预期的要弱。虽然在“二八”风格的转换争夺中,这一轮偏好中小股票的机构暂时占据上风,但也暴露出两方面问题:1、资金对后市产生分歧;2、后续资金匮乏,A股市场遭遇资金瓶颈。
其次、资金月末和季末效应叠加,令短期市场资金趋紧。在时间节点上,9月末又是三季度末,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面临考核。9月前三周,四大行存款流失2020亿,国庆节前最后一周,有机构估计需要超过万亿的存款回流,才能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或导致本月资金面的月末效应更加明显。
第三、三季度以来,多家公司发布定向增发公告,融资规模占据今年前9月的六成左右。截至9月24日,两市已有300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募资额近6000亿元。“IPO征求意见稿”或将在近期推出,管理层正在讨论2015年是否过渡到注册制,已过会的八十多家公司将进行批量发行。
第四、8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5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这是今年连续第4个月回升,印证了经济回暖的态势。进入9月后,9月上旬的发电量同比增速已经回落到个位数,与8月上旬的16%相去甚远。一方面,这与汇丰中国PMI初值并不匹配;另一方面,市场担心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会再次回落。
第五、上海自贸区拟定于9月29日挂牌,概念的炒作往往在题材兑现时落下帷幕。挂牌当日将有首批约32项细则出炉,但首批细则或不涉及金融创新,这对金融、准金融板块拖累很大。上海自贸区是1849点反弹后期的龙头板块,上海自贸区板块熄火也意味着反弹将进入休整阶段。
第六、三季度以来,国内地王频出,投资者担心是否引发新的房地产调控。同时,推出房产税试点扩大范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市场期待的土地流转政策或比预期出台的时间要晚。
第七、随着房价上涨、8月份社会融资额的放松、猪价周期的震荡向上,加上去年9-10月份的低基数效应,四季度应密切关注CPI,是否明显回升至敏感水平,并留意货币政策是否出现变化。
就技术面而言,上证综指自年内高点的2444点下跌以来,在3、4、5月份的2180-2300点区域积累大量套牢盘。9月11日前后,正是在这一筹码密集堆积区,即便沪深两市成交量放大超过3000亿元,在后续成交量不能持续跟上,而使1849点以来的反弹再次夭折。从历史看,上证综指连续8根以上周阳线,其后的走势规律是,连续的周阳线一旦终结,A股市场随后往往就进入调整。此外,上证综指7、8、9月K线,主要运行在6月长阴线的中位以下,月K线属下跌换挡形态。
本周,创业板指数继续创出历史新高,但创业板当前的估值泡沫成分已然明显,投资者更应从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性上去理性梳理,冷静面对。虽然“二八”对资金的争夺还将继续,但受资金面的影响,低估值蓝筹股欲振乏力、反弹也缺乏持续性,国庆节前后大盘或进入震荡调整期。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国内医保覆盖面的进一步提高,医药、医疗器械、保健行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不妨中线关注。(中国证券报)
流动性压制短期市场 经济反弹决定节后走势
周四是三季度倒数第三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延续回调走势,跌幅不断扩大。沪综指不仅大幅下挫,还跌破了20日均线,逼近30日均线。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也有明显的下挫,在季度末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市场整体呈现弱势回调的态势。对于整体市场的走势,我们却并不悲观,虽然短期因为流行性紧张而回调,但是中期依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好转的基本面将促使反弹趋势继续保持。
季度末流动性紧张
压制市场走势
从中国经济的历史来看,每到季度末都是出现流动性高度紧张的局面,资金紧张从而造成回购或同业拆借利率大幅度上升。
流动性紧张既体现在银行往往推出高回报的理财以吸引资金,也体现在资本市场由于流动性缺乏、资金流出而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跌。尤其是今年2季度末,在市场出现流动性高度紧张的时刻,A股在权重股尤其是银行股大幅度回落的影响下一度下探到1849点的低位,成为数年以来的最低点。
目前已经进入了3季度末最后的交易阶段,市场正在承受季度末流动性紧张、资金趋紧的压力。从本周利率市场情况来看,SHIBOR利率虽然有小幅度的上升,但是在央行连续逆回购的强力干预下,并未出现大幅度的跳升。但是,另一方面,1天、3天、7天国债回购利率却大幅度攀升,7天利率一度最高达到14%,远超6月底水平,3天利率也达到17.8%,也超过6月底;周四1天利率也快速攀升。可见,流动性紧张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尽管央行连续多次通过逆回购注入流动性,但是在国债回购市场反应却并不积极。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的上扬,说明银行对于资金的渴求。这种高利率的出现,会对场内和场外资金有较大的吸引力,造成市场内资金流出和不足。
A股市场从走势上看也感受到流动性紧张的压力,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从进入本周开始,虽然不断有利好数据公布,但是依然未能阻止市场的不断走低,周四大跌更是明显的表现。我们预计长假之前的市场不会出现明显的好转。但是,我们必须指出三季度流动性整体情况要远优于二季度末,央行态度上也是力图维持市场的稳定,这和二季度末显然有较大程度的区别,因此,我们认为A股市场由于流动性紧张所做的调整不会过大,投资者不必过分紧张。
整体经济仍反弹
市场大趋势向上
从整体经济角度而言,我们对于宏观经济短期反弹的判断并未发生改变。本周公布的9月份汇丰PMI预览值为51.2,创6个月以来的新高。新订单增长速度再度超过产出,显示出经济短期内旺盛的需求。这种需求正在向生产推动,也推动了PPI同比增速的快速上升。也就是说,需求推动的反弹正在向上游延伸。这种情况和之前公布的8月份一系列数据相配合,尤其是“三驾马车”的同比增长情况,显示出经济短期内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态势。这种经济反弹才是促使6月份之后股市企稳并不断走高的基础和核心原因。
经济短期的反弹,给市场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以目前市场外环境判断,市场中线大趋势依然向上,反弹有进一步延伸的机会。通过历史分析,制造业PMI和上证综指有较高的相关性,当PMI高位运行的阶段,市场整体表现都会较为强势。因此,投资者可关注PMI的走势变化情况。同时,市场也在憧憬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提出的新改革内容,这都给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从市场内环境来看,IPO重启尚未启动,相对的政策依然处于讨论之中,短期内推出的概率并不高,这都给投资者较大的信心,对于长假后市场的稳定有较大的帮助。
另一个需要投资者关注的是美国对于QE的最新态度。虽然美联储在例会中继续维持现有QE政策不变,但是在随后美联储官员讲话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甚至提出可能会在下月小幅度削减购买资产的规模,这让市场重新担忧美联储对于QE是否退出的态度。我们认为短期内将有可能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动荡,主要体现在大宗商品的价格、美元指数、黄金价格、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以及美股和港股等方面,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中国证券报)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