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卢菁:美国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 2010-08-31 08:48
2010年08月31日02: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近乎零的货币利率政策持续有近两年,在短期内也没有改变的征兆,如此大规模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按常规,如此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来追逐有限的资源,最终导致物价上涨。这也就是前几个月大家一直关注和担心的问题。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还是有不少信奉者,尽管他的自由市场理论被金融危机证实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近来,风向标开始逆转,通货膨胀非但不见起色,大家似乎更担心通货紧缩。美国六月和七月的通货膨胀才1%出头,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低于今年前五个月的2%以上。而且这种局面看来还将持续下去。这是怎么回事?通货膨胀为何如此顽固,在如此大规模长时期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依然不冲锋陷阵,甚至还打退堂鼓? 货币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恒等式:PY=MV,其中P代表价格,Y代表国民生产量,M代表货币基数,V代表货币周转率。言下之意,等式左边国民生产的货币价值等于等式右边市场流通的货币数量。所以,如果Y和V都不变的话,货币基数M的上升会导致价格P的上升,这就是大家一直担心的通货膨胀的局面。通常大家把注意力放在M和P上,而假定V为不变的常量。 但美国现在的问题恰恰出在V上,正处于货币周转率V极度萎靡的状态。银行被注入大量资金,但“一朝被蛇咬”,它们现在对企业,尤其是对私人的贷款,变得非常小心谨慎,一审二批三通过。过去通过资产证券化而煽动起来的信贷高潮,现在也因为证券化市场的近乎冻结而不复存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个月还专门发话,希望银行能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因为中小企业是经济和就业增长的引擎。但很遗憾,美国政府不能强制银行贷款,它能把马带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 美国的消费者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美国经济70%以上依靠消费来驱动,而消费现在却是最为疲软。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官方的失业率为9.5%,而实际失业率达到15%以上。如此高的失业率势必压抑工资、压抑房价、压抑消费,同几年前的高工资、高房价和高消费形成鲜明对比。再则,美国的老百姓有个根本性的心态变化——从过去的寅粮卯吃、负债累累,转变到现在的量入为出、省吃俭用;不再消费至上,而尽量储蓄还债了。 美国商务部8月17日发表数据:美国老百姓六月份的税后储蓄率达到6.4%,而金融危机前才1-2%。上个月美联储公布:消费者的债务五月份下降了4.5%,总价值为90亿美元,消费者债务已连续两年呈下降状态。只要美国的消费者还继续进行去杠杆的偿债活动,需求驱动就不容乐观。 自然,美国的企业在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也慎于贸然投资。尽管美国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直接冲击,它们也没有运用过高的负债股益杠杆率,但如果消费疲软,银行惜贷,它们的供大于市场的求,它们也便不得不处于萎靡的状态。 因此,尽管美联储加大利率筹码、增加货币供应基数,但由于整个经济层面不景气,货币政策的乘数效应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物价也便高不到哪里去。在极端情况下,货币政策对经济起不到作用,同经济运作无关了,这也就是达到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日本九十年代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就被认为是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大面积大规模的货币政策都不见成效。 展望美国近期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看来可能性不大,但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美国GDP下半年的增长已经从预期的超过3%下调到2.6%,明年更下调为2.1%;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将继续压抑消费和投资;财政刺激政策也未见有大规模的新动作。从国际角度来看,亚洲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难以刺激美国的消费、充当美国经济的引擎;欧盟就更是自身难保,在平衡财政、节省开支的政策下,本身就可能陷入经济萎靡、通货紧缩的状态。 通货紧缩,价格和工资循环下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象征,美国会竭力避免这种局面的再现。 【作者:卢菁 来源:中国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