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大型投行负责人透露,鉴于目前银行、券商等上市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再融资压力,为了缓解对A股形成的冲击,监管层目前鼓励上市金融机构首选内源性融资,如鼓励金融机构多利用留存收益转增资本。
与此同时,上市金融机构今年以来“高分红高融资”的现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在最近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议上,监管层有关人士提到,“金融企业一方面高比例分红,另一方面大额融资是不合适的。”
双高分红高融资引起监管层关注
以银行、券商为主的上市金融机构今年以来一大突出表现就是,高分红的同时伴随着再融资。
以上市银行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年报中,工行、建行、中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合计现金分红约472亿元,占当年合计净利润的比例高达43.4%。
与此相对应的是,工行、建行、中行等多家上市银行今年以来陆续公布了各自庞大的再融资计划。如中行于8月20日公布了其A+H配股融资不超过600亿元的计划,建行和工行的再融资计划规模也分别达到了750亿元和450亿元。
另一个对于上市银行“高分红高融资”现象颇具说服力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截至今年8月份,除农行和光大银行以外,14家银行上市以来A股累计融资总额达3410.7亿元,其A股累计现金分红总额更是高达4580.43亿元。
此外,“高分红高融资”的现象同样出现在上市券商中。相关公告显示,今年以来长江证券、东北证券等多家券商公布了各自的再融资计划,如长江证券今年3月份公布了拟公开增发募资90亿元的计划,而其2009年年报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现4元,派现总额高达8.68亿元。
对此,深圳一位保荐代表人透露,对于金融机构的这种“高分红高融资”的现象,监管部门是不支持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监管措施,但长期来看,这种现象肯定会被限制。
内源性融资将得到支持
与“外源性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相比,“内源性融资”则有成本低、自主性强的优势。
据业内人士介绍,企业内源性融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留存收益,另一个则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主要的内源性融资渠道就是留存收益。
不过,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国内上市金融机构多数倾向于选择外源性再融资。长江证券研究员刘俊指出,多数国有上市金融机构的利润都要上缴,能进行内源性再融资的留存利润很少。
“金融机构要想扩大内源性融资的比例,必须加大留存收益的比重。如得到国有股东的批准后,不进行分红,或减少分红比例,进而直接用留存收益转增资本。”上述深圳保荐人认为,金融机构进行内源性融资需要协调好与国有大股东的关系,得到国有股东的支持。
某大型保荐机构负责人指出,监管层支持金融机构首选内源性融资目前还只是一个倾向性的态度,未来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关的鼓励政策,如可能与其他部委协调后,在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