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6 16:16来源金融界网站
【编者注】被市场称为"国家队"的社保基金,由于操作上注重资金安全,且每次都能踏准行情、精准进退,其动向一向被认为是市场 "风向标",其观点也自然成为投资者窥探的"宝物"。7月23日,吉林延边,由嘉实基金主办的2010年年中全国社保管理人联席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传达出了什么重要信息?社保界如何判断下半年的市场走向?
社保联席会议召开 半数管理人看好下半年
被市场称为"国家队"的社保基金,由于操作上注重资金安全,且每次都能踏准行情、精准进退,其动向一向被认为是市场 "风向标",其观点也自然成为投资者窥探的"宝物"。
7月23日,吉林延边,由嘉实基金主办的2010年年中全国社保管理人联席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传达出了什么重要信息?社保界如何判断下半年的市场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发现,有半数管理人对下半年的市场运行情况表示乐观。
半数管理人看好下半年
本次联席会议为期一天,出席会议的嘉宾,大多是社保界明星大腕。比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和投资总监刘文动、长盛基金总经理陈礼华、博时基金投资总监董良泓、嘉实基金投资总监戴京焦、鹏华副总裁高阳等。
"欧洲股市下跌,是因为欧债危机;美国股市跌,是因为它是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为什么中国经济向好,企业业绩也不错,而A股市场却跌了20%多?"作为委托方的社保基金在会议上开门见山,鲜明地提出疑问。
对此提问,作为管理人的10家基金公司普遍认为,股市投资看的是预期,2009年股市上涨,是投资者预期今年上半年业绩会很好;今年上半年股市下跌,则是预期到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企业的业绩会下滑。
上半年股市大跌,下半年又将何去何从?是触底反弹,还是继续弱势震荡寻底?
从10家管理人在会议上的发言来看,有半数管理人对市场下半年运行情况表示乐观,其中有3家管理规模上千亿元的基金公司更认为,尽管基本面不是非常明朗,但估值已趋于合理,因此看好超跌的投资品,超跌大盘股有估值修复的机会。
其余5家基金公司的发言人则较为谨慎,认为目前没有整体性机会,只是结构性机会,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重点关注家电、汽车、医药、酒店、食品饮料等消费品。
不过,从整个会议的发言来看,各大基金公司发言人大多认为,目前市场的反弹属于估值修复。市场要想有大的机会,首先要看的指标是政策。从时点上看,则是今年底或明年初。
市场人士观点不谋而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市场人士以及私募人士发现,他们与社保基金的观点相仿。
昊富投资总经理黄永分析认为,2500点以下是长期底部,市场将逐步完成底部构造,最晚在明年一季度开始新一轮上涨。底部区域是极好的结构性行情机会,投资者无需等待新一轮牛市,现在就可以积极入场。
中国虎基金投资总监王亮也认为,下半年高位看到3100点,因为A股市场未来怎么走,一是看基金的态度,二是看产业资本态度,如果A股再涨到3100点以上,那么很多产业资本就会卖股,迅速把市场砸下来。当然,下半年市场可能会有不少机会,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选择品种可能比较难,应该持有比较确定的品种,减少换手。
另一市场人士也表示,经过一轮大跌后,不少个股估值都已偏低,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下半年的大盘走势,与政策面息息相关。上半年正是因为超预期的宏观调控导致市场大跌,因此,政策的取向或将左右行情。
社保基金多次踏准节奏
观察近两年社保基金的投资观点和风向,不难发现,它们每次都走在市场前面。
2007年,A股走出一波大牛市,然而在6124.04点新高诞生后,股指快速回落。从2007年见顶到2008年大熊,虽然社保基金很少表明自己的投资观点,但它们的持仓变化却印证了其高明之处。早在2007年4月市场疯狂上攻时,社保基金就开始减仓,同年四季度,更是减仓三成,表明看空的决心。2008年,社保基金继续减持,同年四季度,其股票占资产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40%左右,下降至16%。
2008年10月底,A股创下年内新低1664点后,政策面刮起暖风,同年11月,4万亿投资让市场重燃信心。社保基金跑步入场,到2009年末,社保基金股票占资产比重重新增至32%。同时,当年社保基金一共新增开户19户,仅在2009年1月就新增开户16户,抄底的动机明显。
2009年单边上涨行情结束后,A股于今年二季度再遭重创,社保基金又一次神奇躲过。在今年一季度的震荡行情里,社保基金就出现减持,投资比重低于30%。
今年7月初,社保基金向10家管理人中的六家管理人增资20余亿元,大举增仓后,A股再次反弹,社保基金又"抄底"成功。(每日经济新闻)
4万亿资金找出路 险资伺机加仓A股
郭斐、刘婧娴
在品尝到保费强劲增长的甜蜜时,让保险公司发愁的是,如何让这些资产通过投资获得收益,尤其是在投资渠道受限、股市低迷之际?
据保监会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保险公司仍未找到好的途径。在上半年,保险公司投资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仅为1.93%,聊胜于无。
沪指已重新站上2500点,但是,险资对不动产投资和未上市股权投资的细则仍未出台。在业界人士看来,即使细则出台,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在短期内也难以发生大的变化,巨额保险资金仍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收益压力。
保费高歌猛进遭遇收益难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4.17万亿元,但仅实现资金运用收益755.2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1.93%。而2009年全年,保险投资收益率平均则达到6.41%,为近十年来的次高点。
其中,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集团为资金运用收益率最高的险企,收益率也仅为2.68%。在其他排名靠前的险企中,中国太保集团资金运用收益率为2.41%。平安集团资金运用收益率仅为1.13%。
记者获悉,今年1~6月,占据资金运用余额半壁江山的债券投资收益率为2.24%;银行存款占资金运用总余额的三成,收益率仅为1.5%;此外,虽然保监会放宽保险资金投资A股、港股、无担保债等多个渠道的范围和比例上限,但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权)的资金余额与今年年初相比,分别下降了17%和5%,投资收益均不超过2%。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新增保费和到期再投资资金增加较快,预计超过2万亿元,而且趸交保费占比较高,保险资产面临较大配置压力。而很多保险公司在保单获取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经营效益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对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很高,保险资产面临较大的收益压力。
对于险企投资渠道的开拓方面,保监会亦有动作。
近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机构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的通知》,所谓利率互换业务,即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的本金和利率计算利息并进行利息交换的金融合约。据保监会的这一通知,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的保险公司从此前的6家试点扩展到全行业,这意味着,保险机构可以全面进入衍生品市场。
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用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资金余额虽然不到2亿元,但其资金运用收益率却高达29.26%,远高于整体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水平。显然,保监会将试点全面推行到险企,拓宽了险企投资渠道。
险资伺机加仓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保监会正在加紧研究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不动产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办法会尽快推出,以增加险企资产配置的弹性和空间,为优化保险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创造条件。
然而,即使有新投资渠道开闸,短期内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仍难以发生大的变化,巨额保险资金承压仍会持续较长时间。
"资金量加大,从今年年初开始,保险资金就面临着很大压力,有大约40%的资产配置要求。"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投资形势来看,去年属于低利率时期,加之当前加息预期减弱,投资债券并无太大机会,保险公司无法覆盖成本。"债券市场吸引力下降,而A股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目前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仓位在12%~13%之间,保险资金正在伺机加仓。"
从7月16日到7月22日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连续上涨,截至7月22日,沪指已重新站上2500点以上。
一位国有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人士显得较为谨慎:"下半年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有来自银行的再融资、房地产价格面临拐点等问题,此外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出台以及国外的债务危机问题等,都会影响A股市场走势。"
国金证券一位人士认为,目前保险公司的仓位在10%左右,下半年资本市场不可能再下跌20%。保险公司的单季度业绩波动较大,二季度业绩比一季度利润下降。在中报释放不确定性后,下半年保费的高速增长预期,会使保险股的表现在下半年向好。在保险资金投资压力加大之际,险资可能会多持有现金,做一些短期配置,比如多投资短期债。
来自光大证券的观点则认为,股市短期仍然没有见底信号,难有系统性机会;债券收益率处于阶段性稳固期,上升或下行空间有限,预计保险资金配置压力短期难有改观。目前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以及分红水平来降低负债成本。(中国经营网)
16家券商看市:乐观情绪占上风 2680点高位惊人趋同
在连涨了6个交易日后,市场做多热情高涨。根据对16家券商关于大盘本周走势的调查显示,看多、看平和看空的券商分别为7家、7家和2家,占比分别约为44%、44%和12%,由此可见,乐观情绪暂时占据上风。就本周大盘的点位预测而言,多数券商认为大盘将在2500点至2650点的平均区间波动,而其预测的下限和上限点位分别为2400点和2680点。而尽管券商对于本周大盘低点的预测存在不小的分歧,但其对于本周高点的预测则较为趋同,这或表明券商对反弹节奏的认识也较为一致。
2600点会否成终极目标
据统计,在参与调查的16家券商中,看多的券商达到7家,占比约44%,显示近半数券商对于本周大盘的走势趋于乐观。
广发证券认为,本轮反弹属于中级反弹,反弹时间应可持续八周以上,目前仅过去3周。这主要源于前期调整过分后,市场存在向合理价值中枢回归的要求。从经济增长率的角度来考量,我国每年GDP都以约9%的速度增长,对应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应在15%-25%之间。按去年均线2359点上升15%-25%测算,大盘的合理点位应在2712点-2948点之间,中值为2830点。
同时,新时代证券也认为,大盘震荡攀升的强势格局正在形成。上周大盘收复30日均线,并成功站上2500点大关,多方强劲上攻的态势基本形成,盘中煤炭、上海本地股和新能源等板块涨势强劲成为反弹的急先锋,并带动市场人气回升。
谨慎情绪潜伏其中
与以上看多的券商相比,另外逾四成券商则保留了一丝谨慎。日信证券认为,虽然国内经济走向悲观的概率减小,但经济向下趋势没有改变,目前市场对上市公司盈利下调幅度仍十分有限。同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胀继续走高的可能,政策松动转向可能性不大,故仍应对行情发展的复杂性保持警惕。
华安证券则进一步指出,农行刚上市管理层又安排光大银行IPO,这对刚刚转强的大盘可能形成一定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这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市场融资的节奏并没有减缓的意思。
信达证券指出,目前市场上涨的基本动力来自于对政策尤其是房地产政策放松的预期,但这种预期依然有落空的风险,因此市场能否持续走强依然存在变数。
另外,经历上周的持续反弹后,大盘也面临着技术面的压力。财通证券指出,股指轻松突破60日线的可能性不大,大盘在进入前期套牢深水区后做多动力开始减少,由于60日均线上方技术压力极重,短期大盘将围绕该均线宽幅震荡,预计市场反弹到一定高度后,将在基本面继续变差的背景下反复震荡。
与以上券商相比,申银万国证券对下周走势的预测更为悲观。申银万国证券认为,上周股指连涨5日,短线获利盘丰厚,而成交量无法继续放大,表明市场追高心态趋于谨慎,量价出现脱节。由于大盘5月份在2500点上方平台整理数周,当时介入的投资者平均成本在2580点-2600点之间,目前大盘已面临上档成交密集区,大盘继续向上挑战的难度较大。在上周连涨5日后,本周大盘冲高回落并退守2500点一线进行整理的可能性较大。(中国证券报)
基金二季报5大真实的谎言 低仓位看空只是一个幌子
基金总是喜欢抱团取暖,基金总是喜欢唱多做空,基金有时言行不一,基金动向看上去很清楚,又很迷茫……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基金的动向却总是受到极为热情的关注以及市场的追捧。本周,基金二季报轮番登场,在一份份季报中,投资者看到的是基金过去的业绩和对未来的展望。但是,这其中还需要投资者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金融地产被永远抛弃了?新兴产业会被一直坚守?2000亿存量资金会在三季度拉抬蓝筹?……等等这样的推断,都被我们称之为"真实的谎言"。
低仓位看空只是一个幌子
一般而言,当基金经理普遍不看好后市时,仓位会倾向于偏低。相反,则会维持较高仓位。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的整体仓位已经逼近历史最低的水平,公募基金经理是否普遍不看好后市?
轻仓操作基金看空?
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显示的基金仓位已经逼近历史低位,截至6月30日,全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为73.25%,比起一季报披露的仓位水平下滑8.7个百分点,已经逼近2008年第四季度平均67.03%的历史低位。
其实二季度公募基金仓位水平爆出后,基本上印证了投资者的猜想,多数基金在A股市场迅速下滑的行情中,保持了轻仓避险的操作。数据显示,二季度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25%,在整个二季度中市场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单边下跌的态势。
市场仓位逼近2008年市场大熊市时的最低点,说明在6月30日之前,公募基金并没有冲动的大举入市抄底。而在此前,市场上已经频频爆出一些言论,声称市场已经处于谷底,大盘蓝筹、周期性行业、消费概念等存在机会。二季报中显示的公募基金仓位恰恰反映出,即使到了二季度末期抄底之声风云突起的时候,公募基金仍然没有很强烈的抄底冲动。
以今年一季度末的数据为例,由于二月份开始市场开始震荡上行,到季末不少基金经理看好二季度市场走势,因此,一季度末基金仓位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当时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5.36%,较2009年底的66.78%上升8.57个百分点,仅比2007年三季末牛市的最高水平82.79%差4.28%。
这就印证了一个逻辑,基金不看好后市的时候才会轻仓操作,而看好后市的时候,基金往往迅速加仓。不少投资者因此推断,目前公募基金轻仓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走势仍然比较保守。
轻仓预示底部出现
发现基金轻仓,便看淡下一阶段的行情,表面上这种思路正确可行,不过如果撇开公募基金目前轻仓操作的意图不谈,单纯的从近年来的市场数据分析,公募基金的仓位多是反向指标,基金公司普遍轻仓操作之时,恰是市场触底反弹来临之际。
以2005年仓位水平变化和市场底部出现时间为例,当时伴随着市场下跌,基金平均仓位水平紧随着下滑,并在2005年三季度末形成底点33.08%。当时市场上对A股走势一片不看好,不过上证指数恰好在2005年6月份形成了一个底部。
同样的规律出现在2007年三季度和2008年末。2007年伴随着牛市不断走高,基金仓位在当年三季度末出现75.87%的历史高位,不久之后的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的历史顶部,此后开始了急转直下的熊市行情。直到2008年底,公募基金整体仓位水平降至47.09%,偏股型基金仓位降至67.03%的低位,而就在此前2008年10月末,上证指数已经触底1664点。
业内人士指出,从历史规律来看,市场往往在基金经理普遍看空的时候出现拐点,“以目前的仓位水平来看,可以反映出基金经理对于三季度市场行情普遍非常谨慎,不过,市场拐点很可能在近期来临或者已经来临,起码也应该是一次中级反弹。”
撤出金融地产那已是过去时
丢弃金融和地产,这正是基金在二季度的疯狂动作。
Wind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偏股型基金持有金融、保险的比例占基金资产净值的12.96%,房地产业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只有2.28%,总计占净值的比例只有15.24%。而在今年一季度末,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还在20%之上。
但是透过二季报的"过时"数据,并不能真正显示出基金内心对金融、地产的真实想法。事实上,基金也正在面对银行、地产股低估值的诱惑和考验。
沪上某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表示,7月份以来,在一些比较合适的时候,买入了估值较低的银行股,同时也开始在地产股上波段操作。"经济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与港股市场倒挂的银行股等,下行空间已经不大,都成为了现阶段比较理想的防御品种。"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国投瑞银成长优选的二季报则强烈地传递出对大盘蓝筹股的兴趣。"如果之前我们还会困惑15倍的传统行业,和30倍的新兴行业哪个更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就当前11倍1、12倍的传统行业,和40倍的新兴行业而言,我们会倾向于认为11倍、12倍的传统行业更有吸引力。"
长盛量化红利二季度报告中,基金经理则这样写道:"大盘股的持续下跌已经反映了一定的经济谨慎预期,但此轮经济调整并不会破坏资产负债表的根基,大盘股、价值股进入了左侧交易区间。"
虽然在过去的二季度末,仍有50只基金对金融股选择了"零配置",不过个别基金则是已经加大了对传统周期性个股的配置力度。博时策略、新华泛资源和银华领先策略等基金依然将手中大部分的子弹押宝在金融、保险的身上。新华泛资源优选、长城品牌优选对金融、保险则是下了"狠手",行业配置占基金资产净值的50%以上。
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金融、保险和地产股显然成为了沪深股市拒绝下行的重要支撑。统计显示,截至本周五,7月份以来,房地产、煤炭等周期性行业成为此轮行情领涨的先锋。
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季报中有些信息不但过时,有时甚至和下一季度基金操作完全相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2008年一季报显示基金仓位增加,但在随后二季度却开始减仓,地产股也连续下跌。
追捧新兴产业到了高位也会减持
基金从传统周期行业向新能源、新技术和消费等行业的靠拢,仅仅只需要一个季度。
以医药股为例,这个被基金公司奉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则是今年以来最大的"热门"。
基金咬住医药股不松口
据Wind统计显示,截止到6月底,偏股型基金对医药股的配置比例超过了9%,达到了9.38%。而在今年一季度末,医药股的配置比例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只有5.28%。
令市场有些惊讶的是,部分基金甚至将金融股的地位炮制在了医药股身上。二季度末,基金通乾持有医药、生物制品的市值为10多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超过了42%。兴业社会责任、长城景气行业龙头、长城久富三只基金对医药股的配置也在25%以上。而对医药股配置比例超过10%的偏股型基金数量也达到了110只。
难以辨别真伪的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代表了经济调整的方向。然而,新兴产业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困扰,至今仍停留在公募基金心中。
"新兴产业中哪些个股货真价实?也只有医药股令人感觉踏实。"深圳某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此表示。
估值也同样困扰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从原有的定价体系来看,新兴产业真是贵的离谱,传统大盘蓝筹则过于便宜。端午节过后,医药股、电子股等前期的优势板块进入补跌期。在高估值的担忧下,基金也开始了撤退。
正向华宝兴业中证100的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所叙述的那样,在市场一致看好新兴行业,没有人讨论和期待风格转换时,6月17日、18日中小盘股在医药股和创业板股票的暴跌下集体下挫,而银行、地产等周期股悄然走强,风格转换开始显现端倪。
当市场的资金都在某一个方向聚集时,这个行业总是会出现过度繁荣,繁荣过后往往总是伴随难以想象的泡沫破灭。市场的风格转换不会一蹴而就,新兴产业国家仍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经济转型总是会经历阵痛,新兴产业估值过高,这些或许又是基金经理给出撤退新兴行业的理由。
"新兴产业总会有人高位站最后一棒。不如,就趁机在高位进行适当的减持,从而寻求成长与估值的动态平衡。"某位有着较为丰厚经验的老基金经理如此告诉记者。
"由于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以及国外经济形势的不乐观,等待政策转变的基金经理们,也同样是边走边看,新兴产业也极有可能成为下半年美丽却难以触碰的神话。"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此同时,7月份,新兴产业依然延续了6月份的颓势。(每日经济新闻)
已披露半年报揭示 社保二季度重仓潜伏5股票
在已披露的50份上半年业绩报告中,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社保的身影,它们分别是:重庆百货、华邦制药、英力特、东睦股份、云南锗业。
延续一季度的持仓,社保基金102组合与108组合出现在重庆百货十大流通股东排名的第4与第7位上,合计持有的1011万股,占流通总股比例达到7.45%。公司股东户数却是单季环比下降两成,筹码集中度上升29%。华邦制药虽然是5只股票中唯一中期利润下滑的,但是社保基金106组合与107组合不退反进,继续加仓2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达到7.20%,相应的股东总户数却下降20%。另外,英力特被社保109组合继续加仓,东睦股份与云南锗业被社保基金首次买入。
就在社保潜入上述5只股票时,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QFII三类机构也形影相随。重庆百货、华邦制药、英力特、东睦股份、云南锗业被基金持有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3.42% 、15.50% 、5.12% 、3.18 %、0.87%。东方红4号与东方红5号两组集合理财共同持有东睦股份5.37%的流通股。而英力特则被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相中,共持有359.98股,占流通股比例达到2%。
"社保基金抄底就是抄得很准,选股技术也是一流。"昨日,山西证券基金投资策略研究员段超向《大众证券报》分析,投资者最好看着社保的脸色买股,保险系数的级别也因此提高。
据Wind数据显示,大盘自7月2日2319点至昨日的反弹幅度恰好为10%,这5只股票区间涨幅为,英力特东17.05%、东睦股份11.49%、云南锗业12.29%、重庆百货4.82%、华邦制药1.05%。应注意的是,华邦制药与重庆百货虽然反弹幅度暂低于大盘,但是4月15日至7月2日整个下跌过程中,两股票仅仅下跌了 2.9%与15%,而大盘同期的区间跌幅是20%。
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肖永明向记者表示,社保的策略参照性比某些公募基金大多了,社保基金持仓数据投资者应尽早收集,这样对于单个股票的胜算把握更大。(大众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