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77轮值主席迪-阿平手持所谓的"丹麦提案",指责它破坏哥本哈根的气候谈判。
人民日报:哥本哈根会议“偏心草案”激怒发展中国家 专题
新快报讯 当地时间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进行至第二天时即遭遇危机,英国媒体捅出一份完全由西方工业大国主导的“丹麦文本”,内文显然赋予发达国家在未来减排行动中更大话事权。“丹麦文本”一石激起千层浪,七十七国集团(G77)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代表对此表示愤怒。
在接受本报记者9日电话采访时,大会中方代表团的一名中国外交部官员指出,这一所谓“文本”刻意回避发达国家责任,企图推卸其应尽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可以接受。
外泄“丹麦文本” 摈弃《京都议定书》精神
事件起源于8日,英国《卫报》声称获得气候变化大会一份外泄文件,这份文件以“哥本哈根协议”为副标题,也被称为“丹麦文本”。“文本”是一份秘密的协议草案,由一个“小圈子”成员草拟,当中包括英国、美国及丹麦,各国代表将在12月18日大会闭幕前被要求签署。
根据“文本”内容,发达国家在未来所有气候变暖谈判中将有更大话事权,联合国在当中的角色被削弱。“文本”无疑与《京都议定书》关于发达国家应带头减排、发展中国家毋须强制减排的精神,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悖。
《卫报》引述一名高级外交官的话指出:“协议(“丹麦文本”)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十分危险,这是重新分配由联合国指定的责任,而且是在没有经过讨论的情况下强加上去的。”
“文本”主要内容
●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2050年分别制订了人均碳减排目标。据此,发达国家民众可比发展中国家人民排放多一倍的温室气体(后者人均碳排放量被限定在1.44吨以下,前者则为2.67吨)——等同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将对抗气候变化的融资拨款大权交给西方主导的世界银行——这意味着发达国可“根据发展国的减排行动”,决定是否向发展国提供资金援助。
●指“除最不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应承诺采取适当减排措施”——发展中国家一直认为有关将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区分是不合理的。
●为发达国家设定到2050年减排80%的目标,但未指定短期减排目标。
●将2020年作为全球碳排放顶峰年。
中方观点
中方:欧盟减排目标让人非常失望 不能再开空头支票
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发达国家“丹麦文本”曝光 哥本哈根会议或破裂收场
21世纪经济报道:哥本哈根大会秘密文本触发南北融资大战
上海证券报:气候大会进入“自由辩论” 两阵营交锋两大焦点
延伸阅读
气候大会因丹麦文本起争议 南北双方上演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