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清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因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图为两年前罗京播报《新闻联播》时的电视截图。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6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的灵堂进入开放悼念第三天,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依然络绎不绝。截至7日下午18时,共有4600名群众前往灵堂表达哀思。罗京同志治丧委员会定于晚间结束在解放军307医院举行的罗京同志的公共吊唁活动。 中新社发 九州 摄
中新网6月11日电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的追悼会将于今天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央视将给予最高规格,届时央视台领导和各中心领导都会去送罗京最后一程。
据悉,追悼会先是家属、央视领导和工作人员悼念,然后在10点钟左右再向社会公众开放。追悼会的主持人会是新闻频道的主持人,但目前还没有确定人选。
被誉为“国嘴”的罗京,于2009年6月5日7时05分因淋巴癌扩散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病逝,终年48岁。
他生于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
罗京的名字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民众熟悉他沉稳浑厚的嗓音及庄重的屏幕形象。由于罗京播音时鲜见笑容,观众称他为“冷面小生”。
2004年至2008年,罗京连续5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
李长春发唁电 称赞其“德艺双馨”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逝世向中央电视台发来唁电。唁电说“惊悉罗京同志不幸英年早逝,在此表示沉痛哀悼!”
李长春对罗京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罗京同志是我国优秀的播音员,政治坚定,德艺双馨,为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罗京同志在26年的播音实践中,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建设付出了辛勤与汗水。”
最后悼念罗京 观众不绝追思会两次延时
原定于7日18时结束的罗京追思会,由于前去悼念的观众众多,两次延时,最后于19时30分结束。自5日下午对外开放以来,共有4600多人前来悼念罗京。
17时许,一位中年女士一路哭着奔向罗京灵堂,引起周围人注目。
到了18时灵堂关闭的时间,灵堂外悼念的观众依旧排起了五六米的长队。追思会不得不延时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过去了,仍有大批的观众前来,追思会再次延时。
19时30分,前来悼念的观众仍络绎不绝。但是考虑到罗京家人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追思会宣布结束。
一位从河南赶来的中年男士只差几分钟没能见上罗京最后一面,有些遗憾。他表示,自己会在11日去八宝山送别罗京。
19时40分,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灵堂,提供群众追思用的菊花剩下很多,工作人员将这些花轻轻地绑成花束,然后拿进灵堂。
五分钟后,所有工作人员每人手持一朵菊花,和罗京的家人一起举行了一场内部的追思会。
19时50分,工作人员开始将各界送来的花篮从灵堂外搬到灵堂内。数十个花篮沿着灵堂大门两侧摆放了近10米,每侧都堆了两三层。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也红着眼眶加入了搬运花篮的队伍。
主治医生细述罗京最后的日子:靠麻醉剂漱口吃药
罗京的主治医生, 307医院移植科主任、全军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陈虎和同事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讲述了罗京在医院里度过的最后的日子。
今年2月7日,罗京转入解放军307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在这里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4个月。
307医院移植科主任陈虎回忆说,去年8月份罗京做完 “骨穿”后,医生就劝他治疗,但是罗京一直等到奥运会以后才到肿瘤医院接受化疗。前两个疗程比较有效,到了后面就没效了,而且出现耐药,肿瘤也迅速扩散,经过有关专家的讨论后,决定给他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春节以后,罗京是2月7日住进了307医院,紧接着就给他做了移植手术,供者是他哥哥,跟他完全配型配上了,做完移植以后,再去检查时肿瘤就全部消退了。当时我们都很高兴,他自己也很高兴,还专门给台里打电话说要回去上班。但没想到的是,那么快就复发了,不到三个月,虽然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能阻止它扩散。”
住院期间,罗京坚强面对病痛,在病中给医护人员写了四个字: “全力配合”。被医护人员称为最坚强的病人。主治医生透露罗京当时口腔溃疡比别人重,吃饭喝水说话都一直疼得很厉害。 307医院移植科护士邢桂芝还清晰地记得罗京强忍疼痛坚持服药的情景: “喝一口水,疼得把眉毛都纠结在一起,我们就给他配了麻药,漱完口之后再吃药、吃饭。每顿药他都没有落下,其他的病人都没办法这样坚持。”
治疗期间,每次有专家来给罗京会诊,他就算在发烧或者是非常难受,也一定是从床上坐起来,跟医护人员说谢谢,别人离开时,他也会起身将对方送出门去。护士劝他: “你不用这样,大家都理解你,你可以躺床上。”罗京却说: “没事”,仍然坚持要这么做。
6月4日,罗京的病情突然加重,医院方面立即组织了一个全国专家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他就发生了心衰,我们两点钟开始讨论,四点钟就心衰,然后抢救过来了,晚上都还挺平稳。但到了5日凌晨6点20左右,心率开始下降,最后经过抢救到7点05分时就……抢救了40分钟吧,后来觉得再抢救,他身体可能会更难受,我们也不忍心,因为本身这种病已经到了晚期。”说到这里,陈虎有些哽咽。 “看着他,我都哭了好几次,真的。就觉得那么一个好人,一个拥有那么强的专业能力,你说如果能够在我们手上把他救活了,他能够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那是多好的事情。那天,医院很多人都自发地去 (看他),也不上班,全部守着那里。”
罗京工作期间屡次涉险 表现镇定化险为夷
20多年的播报工作,罗京和搭档们遇到过无数次“险情”。中国播音界泰斗级人物张颂讲述了李瑞英和罗京遇到过的一次”险情“。那次,一条重大新闻开播后稿件才送到演播室,要求无间断口播15分钟。当时李瑞英藏在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罗京看到稿件的同时必须播报出来。突然有一张稿件李瑞英怎么也找不到了,急得满头大汗。好在罗京播完前一张稿件的最后几句时,李瑞英终于找到。尽管保证了播出新闻的无差错,但下台后,两人都虚脱了。
央视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述,在直播室外面的走廊上,直播时大家要保持安静。只有一次,她看见台里的领导站在走廊上焦急地喊:“稿子呢?稿送来了没有? ”然后就看见一个记者,手拿着刚刚从传真上面撕下来的纸,奔进演播室。记者悄悄蹲下身子,把一张画满了修改符号的纸送到了罗京的播报台前。当时所有领导都在外面,有人手里甚至还拿着一瓶麝香保心丸。但罗京没有皱一下眉头、没有流一滴汗,镇静地把陆续送来的17页半的纸,一字不差读完。
多才罗京
票友
罗京唱京剧很拿手,他的好嗓子早已有口皆碑。2008年1月,罗京演出京剧《甘露寺》选段《劝千岁》便获得如潮好评。
歌者
罗京的好唱功也曾技惊四座。在2008年1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欢乐中国行》中,罗京演唱了一首《千里之外》。演唱时,他还一人分饰两角,唱了周杰伦演唱的主歌部分,还唱了费玉清演唱的副歌部分。
球员
2008年5月11日,在一场足球友谊赛中,罗京代表央视主持人足球队对阵沈阳坤泰地产队。罗京身体力行为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足球赛助威,亲身体验运动的快乐。
众名嘴深情忆罗京:生活里他总在笑 云颠闻天籁
赵忠祥:他的逝世是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赵忠祥在个人博客中带着惋惜的口吻写道,“我曾与罗京在《新闻联播》共事 ,他进央视时才22岁,风华正茂业务功底极佳,口齿清爽声音极具穿透力,而且播音流畅。即使生稿也琅琅上口鲜有磕绊,是十分难求的播音人才。他为人低调,爱岗敬业,来台后进步更快。
我于1985年离开新闻岗位成为他的观众,虽同台却不在同一部门,但我一直为他的能力与努力深感钦佩。天有不测风云,他正值更有作为之时却英年早逝,这是很难弥补的遗憾是一个重大损失。对于他的离去我很悲痛,并谨代表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向罗京同志亲属表达我们全体同仁的诚挚慰问,罗京同志安息! 赵忠祥并谨代表视协主持人同仁鞠躬致哀!”
韩乔生:我们失去了一个好的战友,一个好的榜样,但罗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与罗京同事多年的韩乔生在得知消息后,心情非常沉痛,需静坐半个小时以缓解悲痛情绪,眼泪几次脱眶而出。他深情的回忆了与罗京相处的点点滴滴。他说罗京生病住院以后非常乐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08年初冬,自己前往医院看望罗京时,两人还互相鼓励,坚信可以战胜病魔,当时罗京病情的确趋于好转,面对罗京突然去世的消息,韩乔生泪流满面一时实在无法接受。
张泉灵:中央台的荣誉史上,观众的记忆里却一定有他的名字
“镜头上的罗京老师很庄重,生活里他却总是在笑。他爱唱歌能唱戏。中央台五十年大庆的时候我们说台上还缺一个人,罗老师说等我养养来参加五十一年庆典。如今,他虽然不能来参加下一个庆典,但是中央台的荣誉史上,观众的记忆里却一定有他的名字。
蒋小涵:努力把罗京的敬业精神延续下去
“我是从小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新闻联播》陪伴我成长,对他很有感情。通过其他朋友也得知平时生活中他特别谦和,对家人、朋友特别好。面对这样的消息,希望他的家人能坚强面对。我作为媒体工作者中的一个晚辈,希望能努力把他的敬业精神延续下去,把工作做得更好。”
郎昆:“罗京是一位出色的播音员,他的声音,他的素质,他的语速,他把握新闻的能力都非常杰出,不可多得。”
康辉:“作为同事来讲,对于他的离去,我感到很惋惜。”
张斌:我们都希望能为罗京家人做些什么
马斌: “清醴送君去,云颠闻天籁!罗老师,一路走好!”
赵普:心情沉痛婉拒采访 将通过博客悼念罗京
梁永斌:同为明星足球队的队员,赞罗京对人生的态度很豁达,表示听到噩耗很意外、遗憾也很心痛。
王小节:罗京老师业务能力非常强,想到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就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