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李培 |
发布时间:2009-03-18 11:10 |
来源:南方日报 | |
|
|
明信片上写着“如此嗜烟,使我对她爱意全消”。这是鲁迅生前的收藏。
鲁迅的绝笔信字迹非常潦草。
“广平兄:依我想,早该得到你的来信了,然而还没有,大约闽粤间的通邮不大便当,因为并非每日都有船……”即将于明天在广州博物馆开幕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中,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书信手札、鲁迅去世前一天写的“绝笔信”(复制品)以及鲁迅儿时佩戴的银饰等一批珍贵文物,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借”来广州与观众见面。昨天(17日),记者提前“揭秘”了其中的精彩文物和故事。
绝笔信:写完次日与世长辞
“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枭蛇鬼怪”又被称为“小鬼”、“害马”,就是鲁迅眼里的许广平。在此次展览中,有一件书信手札是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其中印记着鲁迅对许广平称呼上的这个习惯。鲁迅写道:“此地四无人烟,图书馆中书籍不多,常在一处的人,又都是‘面笑心不笑’,无话可谈,真是无聊之至。海水浴倒是很近便,但我多年没有浮水了;又想,倘使害马在这里,恐怕一定不赞成我这种举动,所以没有去洗……”上海鲁迅纪念馆陈列部的肖祖财告诉记者,文中的“害马”就是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
最令人关注的是,展览中还展出了鲁迅写于1936年10月18日凌晨的绝笔信(复制品),这封信写给好友内山完造,让内山帮忙请医生前来诊治。信中用日文写道:“老板几下:没想到半夜又喘起来。因此,十点钟的约会去不成了,很抱歉。拜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他速来看一下。草草顿首L拜十月十八日。”记者看到,信上字迹很难分辨,笔力不深、草草书写,可以想见当时鲁迅身体已极度虚弱。写完这封信的次日,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
肖祖财介绍说,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是目前收藏鲁迅遗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次到广州博物馆办展览,我们第一次跨省带出了67件鲁迅生前的遗物。”据介绍,这些鲁迅遗物大多是由许广平捐赠的,其中包括上世纪20年代的《呐喊》、《彷徨》等小说集的首发本,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坟》、《热风》、《华盖集》等杂文集的首发本,都将是第一次在广州展出。
展览还展出了鲁迅幼年时经常佩戴的一个银饰,上面有算盘、八卦等镂刻,据说是专为避邪所用,也是许广平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文物,属国家二级文物。
明信片:
自嘲“嗜烟如命”
鲁迅喜欢用笺,把纸笺作为一项艺术来玩味,他收藏一些精致、颜色淡雅的彩色书笺,有些便出现在此次随展的文物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纸笺上印有淡绿色的松竹、粉红色的金鱼,还有的印着海棠。“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这种彩色纸笺表达情趣,鲁迅也不例外。”肖祖财说。
更有趣的是,展览还展出了鲁迅生前收藏的明信片。鲁迅当时对于苏联的情况十分关注,通过友人,他私下收集了不少这类的明信片。其中有一张画面上出现剪纸似的一对男女,女人吸烟,男人别过头去,下面有一排字:“如此嗜烟,使我对她爱意全消。”鲁迅特别将其珍藏起来。
肖祖财介绍说,这张明信片与鲁迅生前嗜烟如命的习惯与自嘲不无关系,鲁迅能在一夜间吸上2到3包烟,这都成为他后来早逝的重要原因。“当年许广平曾这样描述过鲁迅的烟瘾:‘鲁迅吸烟一刻不停,一支完了又一支,基本不用火柴,那不到半寸的余烟就可以继续引火,所以每天只要看看地下的烟灰、烟头的多少就可以窥测他一天在家的时候多呢,还是外出了。’”
随展文物中,有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工作时使用的烟缸、写作时戴的眼镜,还有他一直使用的“金不换”毛笔、砚台及他最爱用的“亦政堂墨”……作家及斗士的生活点滴依稀透露出来,仿佛让观众看到鲁迅通宵写作一个画面:香烟陪伴鲁迅燃到黎明。
新兴木刻:
一半来自广东画家
在精选来穗展出的文物时,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馆员们发现,馆中所收藏的版画大多来自抗战期间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中,留下的大批版画作品至少有一半来自广东的版画家。如今,这些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性版画作品随展览第一次回到了广东。
黄新波的《怒吼》、《失业》、《进行曲》在展览中非常抢眼。1933年,广东台山人黄新波赴上海,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从事新兴木刻运动,成为当时版画界代表性人物,解放后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务。
黄新波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鲁迅:“当时鲁迅看到李桦的木刻画,知道他是广东人,幽默地说:‘真奇怪,怎么他刻的人物,额门统统都这么低的?难道广东人的额门都是特别低的么?”旁边站着的版画家陈烟桥和黄新波都是广东人,都被鲁迅的话逗乐了。”
除了黄新波的版画作品,广东版画家陈烟桥的《拾煤屑的人》和《保安雕镂》,李桦的《“一·二九”救亡斗争》、《兵变》,以及首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胡一川的版画作品《恐怖》,都将亮相于这次展览,这些来自广东的版画家早年都曾在鲁迅先生的亲自指导下从事木刻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