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引导“坏”通缩变为“好孩子” 2009-01-22 09:03
作者:董凤斌 发布时间:2009-01-22 04:23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今日视点 Comment 国际金融危机令人们对通胀的担忧瞬间让位于通缩,美国、日本的通缩趋势已基本确立。环球同此凉热。在需求与供给双重冲击下,我国经济可能难以幸免通缩侵扰。 很多人将通货紧缩与经济紧缩划等号,其实不然。通缩既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据此可以将通缩划分为积极的通缩和消极的通缩,或者说“好”通缩与“坏”通缩。 所谓“好”通缩,是指物价下降带来需求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其通常源自积极的供给冲击,即价格下降的同时伴随着产出扩张。“坏”通缩则是指物价下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企业消化库存、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失业率提升与工资下降,居民收入的减少抑制需求的复苏,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其本质上是源自消极的需求冲击,价格下降与产出减少同时发生。 去年12月的通胀数据即将出炉,PPI增幅降至负值、CPI增速回落至2%之内是市场普遍预期,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或将回落至7%左右,通货紧缩与经济紧缩风险正在增加。 近几个月来,通胀数据的持续下滑应是需求与供给双重冲击的结果。在需求方面,2007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的紧缩政策对内需的抑制作用正在显现,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对出口需求形成冲击。在供给方面,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上一轮通胀周期都造成了供给的扩张,过剩的产能与库存均有待消化。在需求下降与供给扩张的共同作用下,通胀数据大幅回落并出现通缩风险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可以看成“好”通缩与“坏”通缩的混合体。 从历史经验判断,“好”通缩与“坏”通缩的混合作用难以在长期内达到稳定均衡,其必然向一方转化。从目前形势观察,在今后几个月内,我国的通缩向“坏”的方向演变可能性很大。从需求的角度看,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出口,均难以在短期内出现复苏,甚至有可能出现持续回落。虽然去年12月份的M1、M2增速已经触底回升,但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作用于总需求仍存时滞。另外,企业的去库存化以及部分行业的减产行为或令供给在短期内出现萎缩。在需求持续低迷而供给又出现萎缩的情况下,“坏”通缩将是我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利率降至较低水平的状况下,它有可能演变成通缩陷阱,此时经济增长无疑面临严重冲击。 然而,面对“坏”通缩,我们并非无计可施。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终将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两方面刺激内需,去年12月的信贷以及货币供应量数据回暖表明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从供给的角度看,我们还是要把消化库存与消化过剩产能区分开来,尽管去年12月份M1增速大幅回升或已表明企业的库存压力开始减轻,但在近几年我国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在2009年房地产投资与出口需求两个引擎持续疲弱的条件下,消化过剩产能比消化产品库存需要耗费更长时间。一旦价格水平有所恢复,隐藏的过剩产能随时都可能再度释放。因此,从长期来看,在需求恢复及供给扩张的前提下,通缩有望向“好”的方向转化。 对我国而言,能否摆脱“坏”通缩影响,使经济向低通胀、高增长周期转化,关键在于宏观经济政策对内需刺激的持续性与力度。 然而,对于内需的刺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毕竟,近年来我国出口依存度逐年上升,而且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也直接与出口相关,出口需求的疲弱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刺激内需的效果。另外,4万亿的刺激方案大多是一些基建类的政策性项目,一旦在建项目逐步结束之后,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流动性制约,其投资需求会再度受限,银行的惜贷行为也将弱化货币政策效用。因此,在内外环境均较为不利的条件下,引导通缩向“好”的方向转化,引导经济走向复苏,将考验宏观调控部门的智慧。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