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股改注资承诺缘何难兑现 2008-08-25 09:27
作者:邢佰英 林喆 发布时间:2008-08-25 01:46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曾经在股改中承诺注入资产提升业绩的上市公司共计51家,截至目前,已有29家公司已经完成注资承诺或正在积极推进注资进程;而另有22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超过承诺期限后,注资依然是“镜中望月”。 业内专家指出,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改时作出的承诺逾期未兑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故意”。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减速背景下行业景气回落、资本市场走低以及注资方案和资产评估本身存争议等三大因素,是注资承诺兑现的主要绊脚石。 行业低谷耽搁注资 今年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大,通胀压力增加,部分行业的经营销售因此受影响。ST科龙的注资承诺就因公司今年的销售业绩不尽人意而搁浅。 ST科龙大股东海信空调曾在2007年3月股改时承诺注入ST科龙"白色家电"资产。2007年11月,ST科龙初次公布重组方案,拟通过定向增发发行不超过3.65亿股A股,将其控股股东海信空调旗下全部白色家电资产注入ST科龙,作价25.41亿元,今年3月,此项定向增发关联交易方案被证监会否决。 随后,ST科龙修改重组方案,标的资产预计交易价调低至16亿元,同时下调了定向发行数量及价格。但此次重组因宏观环境和公司业绩再度搁浅。 ST科龙今年中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066.9万元,同比下降39%,由于成本提升、销售下滑、经营环境恶化等原因,公司拟购买资产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经营前景和盈利预期出现不确定性,海信空调决定暂停资产重组进程。 分析人士认为,类似ST科龙这样因行业“寒冬”影响业绩而延后注资进程的公司不在少数,这种做法在无奈之余,也是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负责的一种方式。 “破发”拖累注资进展 在资本市场连创新低的情况下,不少上市公司股价接连“破发”,股改注资承诺因此也陷入尴尬。不少公司大股东修改价格的意向强烈,但修改后的价格能否获批仍充满不确定性,事实上,定价问题导致的注资进程受阻反映了上市公司与市场之间的博弈。 北京一家地产上市公司曾在今年5月公告,公司将向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27亿股,发行价为14.67元/股,用以收购价值180亿元房地产资产,但今年8月,此项注资即宣布陷入停滞。 公司方面解释,今年宏观调控措施对房地产业务冲击巨大,此次注资前景看淡,公司大股东在重新考量注入房地产类资产对上市公司的可行性。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除了行业不景气外,公司股价破发也是其注资受阻的重要原因。该公司定向发行价为14.67元/股,而8月22日,公司股价跌至5.37元/股,资产缩水近三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注资为大股东带来的收益也将大打折扣。 资产“高估”妨碍注资成行 对于拟注入资产的评估,一直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争议的焦点。而定价过高,也成为注资事项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华东制药(000963)大股东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履行股改承诺向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制药企业股权的议案,便因资产定价问题,遭到公司董事会否决。 华东制药控股股东中国远大集团2006年7月曾在华东制药股改时承诺,将在两年内向上市公司注入多家药业公司股权。但最后,资产“价格过高”、投资回报率低成为华东制药“婉拒”集团注资的主要原因。另外,公司若以该价格收购资产将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远大集团去年曾计划将其所拥有的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70.98%的股权、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40%的股权注入华东制药。经评估,截至2007年6月30日,上述三家企业的评估价值合计为136838.36万元,对应转让标的的评估价值合计为76278.25万元。 无独有偶,山东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曾在股改中承诺注入优质资产,日前该注资事项由于资产评估价格存在争议,注资进程一波三折。据了解,该公司此次收购价格为24.6亿元,而总资产只有5.52亿元,原因是采取了收益法对资产进行了评估,评估方式不同引起的价格差距一度引起股东争议。 一位评估师告诉记者,目前很多资产评估,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例如对矿产等资产的评估就容易引起市场质疑,而这些问题也成为注资承诺能否履行的阻碍。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