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张近东是一个极其耐得住性子的人。也不得不否认,张近东是一个极其具有野心的人
最近,因为承诺再次锁定手中所持有苏宁电器(002024)已到期的流通股,以此来显示其对于苏宁电器未来发展的长期看好,张近东又一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热点。
在大中、永乐等大大小小的追随者先后被国美消灭掉后,作为国美几近惟一的对手,苏宁显然有足够的理由让张近东长期看好。
有人说,张近东是不幸的,因为他碰到了黄光裕。在这个一直被认为是开中国家电连锁行业之先河的黄光裕面前,张近东可能要做永远的追随者。
然而,从目前来看,相比张大中、陈晓等,张近东却看似是幸运的。这,或许与张近东的生存智慧相关。
儒雅的背后
张近东的儒雅在整个家电圈内是出了名的,犹如黄光裕的霸道路人皆知一样。
事实上,黄光裕的霸道,对于很多业内人士而言,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不是因为霸道,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成就如今的国美和黄光裕。
其实,黄光裕及其领导下的国美电器的成长史正是中国家电连锁业的一个缩影。进场费的产生,也标志着家电连锁商与上游的品牌制造商之间的蜜月期正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长久的对抗,主要体现为上游制造商对于家电连锁商“罪行”的声讨。
不过,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在2005年以前,无论声讨多么的激烈,上游制造商们声讨的焦点一直都集中在黄光裕及其领导下的国美电器身上,而对于家电连锁业的另一个主角——张近东及其领导下的苏宁,却很少出现这种场面。
难道在苏宁就没有进场费一说吗?
答案是否定的。此时的进场费无论对于国美还是苏宁而言,都已经成为了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那为什么张近东和苏宁能够远离这个漩涡呢?
当然是张近东的个性使然。
何时挑战国美?
虽然苏宁电器2007年开了175家新店,同时又收购了120家门店,按照张近东所言“没有哪一个企业在一年之内,兼并的数量超过我们一年所开的店。”但是,在国美的大规模的兼并扩张面前,张近东却仍然不愠不火、不急不躁,坚持按“苏宁节奏”跳舞,“以不变应万变”。
张近东的底气也许更多地来自于强敌环伺中苏宁仍旧快速增长的业绩。2007年度,苏宁主营业务营收达401.52亿元,较同期增长55%,利润总额达22.4亿,增长93.42%。“我们的心态很好。”张近东说。
不得不说,张近东是一个极其耐得住性子的人。也不得不否认,张近东是一个极其具有野心的人。
很多人都记得,2006年的员工大会上,张近东用“身穿运动服跑步进场”的方式,打消外界对于苏宁发展将放缓的担忧。而在两年后的今天,张近东将如何打消人们对他的顾虑呢?
“苏宁完全有能力新开200家店甚至更多,最近几年我们每年新开店都保持在150家左右,但要不要把这个能力彻底发挥出来必须仔细考虑。”张近东信心满满。
那么,我们想知道的是,一直在国美对抗中处于被动的苏宁电器何时能够放手一搏呢?
“苏宁认为2010年家电连锁的发展将达到一个节点,国内市场会趋于稳定,新增店面数甚至会出现下降,这对企业来说其实是好事,投入减少后赢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张近东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2010年,苏宁将会实现全面领跑,并将进入香港市场,实现苏宁国际化的第一跳。”
“我们认为中国零售行业将进入20年的高速增长期,到2010年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包括苏宁在内,目前家电连锁企业的规模在上市公司中还是比较小的,但这个市场很有可能诞生中国的沃尔玛。”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吕哲权分析说。
“到时候中国的家电市场规模足以养活5-6个全国性家电连锁企业。”在张近东看来,或许苏宁永远都不会与国美有亮剑的可能,也许,内心并不平静的张近东正在等待苏宁终极爆发的那一天。
与黄光裕的个性不同,张近东一直都是以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相比于初中辍学的黄光裕,作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张近东的儒雅似乎合情合理。
但是,张近东是否真如大家想象中的“儒雅”,在笔者看来是要打问号的。正如前面所言,家电连锁业是一个对于价格极其敏感的行业,如果不强硬,就不可能在与上游的制造商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也就不可能获得更低的折扣,当然也就产生不了更高的销量。因此,在笔者看来,所谓“儒雅”,或许更多的是张近东用以应对国美竞争的一种策略。
张近东显然也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儒雅。因为性格平和,使得苏宁看起来并不像国美那么强硬、蛮横,因此,与供应商的关系也相对更加平和。
更主要的是,由于上游制造商害怕强硬的国美一家独大会更加威胁到其现有的地位,张近东和苏宁电器此时也就成为了其抗衡国美,以期保持家电连锁业格局相对稳定的重要筹码。
这显然是张近东和苏宁电器希望看到的。由此,相对于国美电器逊色不少的苏宁电器则可以轻易得到上游制造商对国美相差无几的折扣和支持——这显然与苏宁的既有实力不相称。
从这个角度而言,苏宁的快速成长,国美其实也是功不可没。
模式之争
纵观苏宁的成长历程,苏宁其实一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躲避着与国美的直接交锋。然而,随着永乐,大中先后被国美所吞并,家电连锁行业在短短几年中已经由过去的“战国时代”一下子发展到了如今的“美苏争霸”时期——国美和苏宁之间的直接对抗已经不可避免。
对国美而言,不断的兼并行为有不断增加门店数量,增强国美对于家电连锁行业的掌控力,对于上游制造商实施更大的话语权的考虑。不过,在笔者看来,黄光裕的更为深层次的考虑在于,彻底击破上游制造商扶持假想敌与国美相抗衡的幻想,并使其完全听命于国美。擅长做局的黄光裕显然对于上游制造商的心思了如指掌,于是就有了对永乐电器、大中电器乃至三联家电的收购,也就有了要收购苏宁电器的豪言。黄光裕甚至曾经笑言:“这个行业需要尽快统一”。
国美的步步紧逼,显然让张近东感觉到了压力,其中尤以大中收购案为重。
通过对大中电器的并购,黄光裕把国美电器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地,此时国美的总门店已经达到了1200多家,而此时苏宁的门店才600余家。更主要的是,此举使得国美电器牢牢占据了北京、上海等中心消费城市的制高点,并成为了这一区域的绝对领导者。
到手的肥肉突然被对手所夺,令苏宁高层恼羞成怒。但是,很快,一阵激烈言辞之后,张近东很快冷静了下来。在“既不张扬也不懦弱”的大前提下,张近东抛出了既可以挽回颜面,又有缓解与国美的紧张气氛的“家电连锁模式”之说。
张近东认为:企业成长的模式是多样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格,国美讲究的是兼并式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而苏宁则走的是一条“内生式增长”道路,并表示说,相对于兼并扩张,苏宁更倾向于自主开店。
张近东的意思很明显,希望通过与国美的有效区隔,使得舆论尽可能不直接将苏宁和国美进行简单类比。
遗憾的是,张近东的说辞并没能得到国美方面的认可。随即,国美副总裁何阳青进行了反击:表示国美是内外兼收,两条腿走路。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