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法兴悲剧”告诉我们什么 2008-01-28 11:31
作者:孔雪松 发布时间:2008-01-28 09:3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历史往往有某些惊人的相似。 1995年,巴林银行前交易员里森因违规买卖日经股指期货,导致23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一夜之间输掉14亿美元而倒闭。12年后的2008年,同样拥有200多年骄人业绩的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曝出巨额金融欺诈丑闻——31岁的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损失。舆论更是指责由于该行几天前悄悄平掉头寸而引发全球股市暴跌。 同样拥有200多年历史,同样是一个年轻交易员的个人行为,同样是买卖股指期货,带来的几乎是同样的悲剧。 法兴银行此前扮演的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角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就在这样一个老牌银行,悲剧却不幸地发生了。 案发后,有记者采访巴林银行前交易员里森,他对此毫不惊奇。他认为现在的银行系统并没有接受以往的教训。一位不具名的兴业银行员工也告诉记者,这起欺诈案虽然罕见,但其实在日常交易中,它可能发生在每个交易员身上。 70多亿美元的损失,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法兴会不会像巴林一样垮掉,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法兴悲剧的发生,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特别是股指期货?一般说来,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有助于对冲风险。这也是我国积极筹备股指期货的初衷。但是,从当年的巴林银行丑闻,到今天的法兴银行悲剧,无不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待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虽然不能因为出了事而因噎废食,但确实应该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事实证明,股指期货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上述积极的一面,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在从宏观到微观各项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贸然行事,风险的一面很可能放大,甚至由个人和所在机构的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具有良好声誉和悠久历史的法兴银行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敢轻言推出股指期货条件已经成熟吗?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本着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对金融安全负责、对国家经济稳定负责的态度,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特别是要从方方面面扎好防范风险的“篱笆墙”。 其次,法兴悲剧告诉我们,再强大的安全系统也有漏洞。按照规定,银行的证券或期货交易员实行交易时,都会受到资金额度的严格限制。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兴银行,内部风控不可谓不严,但“魔鬼天才”热罗姆硬是闯过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硬是没有被发现。由此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死角。对银行系统的安全风控,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在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第三,法兴式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回首十几年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个个悲剧,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德国MGRM集团期货投资损失13亿美元案、美国对冲基金去年大赔66亿美元,更有近年来中国的中航油事件、国储铜期货案件等,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个大案。记者认为,金融市场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个案在所难免,时隔十数年出现这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可能正是金融发展史的必然过程。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是遮遮掩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是坦言相陈,并采取措施堵住漏洞。现在就有舆论质问:银行还隐瞒了什么?是否可以相信银行?相信这种质问会触发银行正确对待内部案件。 法兴悲剧的发生,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它也给全球金融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但愿在中国股指期货引弓待发的今天,我们能从法兴悲剧中得到警示。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