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水皮杂谈:管理层会不会打压指数?

    2007-10-07 16:05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水皮

      管理层会不会打压指数?这个问题节前有人问,节后还是有人问;节前有人问关系到是持币还是持股,节后有人问则关系到年内行情的高度。

      投资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本来不该产生的问题并非无理取闹。原因之一是因为的确存在着一个“5·30”现象。原因之二则是因为产生“5·30”现象的各种因素都没有发生改变,再一次发生“5·30”事件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可以这么讲,“5·30”事件的后果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资本市场本身,影响是深远的。

      “5·30”发生的时候,上证指数的高度在4300点附近,而在九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已经突破5500点的心理点位,从指数上看,5500点较之4300点已经上涨1200点,涨幅已经达到将近30%,以4个月的时间来衡量的话,这样的涨幅不算大也不算小,而和年初的2670点相比,涨幅则已经超过100%,也就是说,单纯以指数的点位来看,再次发生“5·30”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较之“5·30”时的市场状态,可能性更大。

      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现在的指数状态的话,可能会得出另一种结论。

      5月30日之前的5月29日是当时绝大部分股票跟随指数创出新高的日子。

      5月29日,工商银行的收盘价是5.59元,当日涨幅是1.08%;宝钢股份的收盘价是12.82元,当日跌幅是2.29%;联通股份的收盘价是6.49元,当日涨幅是1.49%;中国国航收盘价是11.16元,当日跌幅0.71%;中石化当日没有交易,30号则逆市大涨3.29%,报收13.50元。

      9月28日这些股价的价位又在哪里呢?工商银行报收6.61元,宝钢股份报收18.19元,中国联通报收9.34元,中石化报收18.94元,中国国航报收23.54元。其中工商银行的涨幅最小,涨幅20%不到,涨幅最大的国航超过100%,中国联通涨幅将近50%,而宝钢和中石化的涨幅均在40%以上,也就是说对于指数影响极大的指标股的涨幅大多超过大盘的涨幅,而即便是涨幅没有超过大盘的工商银行由于权重比较大,涨一分就可以影响大盘指数一个点,对于大盘指数的贡献也超过100多点。如果考虑到其他对指数权重较大的指标股的影响,这1200点的行情完全可以看成是指标股行情,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70%的个股到目前还没有回到“5·30”的高度。

      换句话讲,目前的5500点对于个股而言风险不是大了,而是小了,要比4300点时的风险还要小。指数越涨越高,风险却越来越小,这样的结论可能不太为人所接受,但是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多少人满仓,有多少人空仓,又有多少人丰仓,言谈话语之中又有多少人充满忧虑,又有多少人担心还有调控的利空,看一看,是不是有恐高症在蔓延。

      水皮早在指数跨过3500点的时候就预测,指数会不断创新高。但是70%的股票可能不但不会涨而且还会跌,也就是说个股的风险要大于大盘大于指数,现在看来这样的分析是站得住脚的。齐涨齐跌的格局结束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以水皮的观点看,这既是上市公司结构性调整的必然,亦是管理层多年以来一直想看到的情景。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包括具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甚至是决策权的都这么看,因为他们首先看到的是指数,以及由于指数的走好而营造出的投资氛围,对于指数的控制依然有着强烈的意愿,动不动就会沿用原有的思路,时不时就想打压一把。比如在国有股减持这个问题上。

      本来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国资委已经在七月初下发的三个配套文件中说的很清楚了,无论是规模还是程序都有章可循,在规定之内减持与否完全是一种企业行为,国资委不会也不必,更不应该以此作为打压股市的工具。但是偏偏有人就会联想,就会发挥,就会灵光闪现,就会尝试把增发和减持捆绑,就会尝试所谓的强制减持,就会尝试以中石化等之类的大蓝筹作集中减持,凭空制造出一个人人自危的所谓利空。

      国有股减持在股改完成之后,在全流通之后本来就是一个最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把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渲染成一种行政行为、政府行为就是一种不正常,这不是在帮忙而是在添乱,聪明的管理层是不会上这种当的。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17,294, 栏目计数: 5,567,15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