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预感大跌 “9·11”机构调仓抄底“没耽搁”
2007-09-16 10:43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夏欣
9月11日,上证综指最后一小时的雪崩让散户看得惊心动魄,让投资者惊呼“5·30”是否再次到来。截至当天收盘,上证综指跌去241点,创下年内单日第四大跌幅,沪深两市130只个股跌幅接近10%。随后两天,市场大幅反弹,9月12日,沪指上涨58.66点,9月13日再涨100.96点,9月14日,沪指再小幅长扬0.73%,收于5312.18点。
“9月7日,证监会再次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各机构老总们开会,再谈投资者风险教育问题,大家就已经意识到周一要阴跌,只是没有预料到周二最后一小时的跳水。”某参会券商告诉记者。
9月14日傍晚,央行再次加息0.27个基点。管理层再次清晰传达出调控意志。
“没敢耽搁,全抛了”
“我们原定的计划全被打乱了。”某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此前判断,指数涨到5600点左右将会回调,因此,已经做好9月20日前后出货的准备。“周五晚上听到消息后本来打算再观望一下,周二下午两点多一看势头不对,没敢耽搁,全抛了。”
当天,与私募基金一样“没敢耽搁”的还有不少散户,由此造成“9·11”雪崩。业内人士分析,当天两市深幅调整,是市场各方对多重利空的综合反应。如果真是由机构控盘,市场调整不应如此大起大落,最可信的解释,就是综合利空导致的市场信心不稳。
“当天公布的CPI新高,只是一个导火索,其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不稳。”分析人士认为,大盘越过5000点后,政策调控明显密集。加息、港股直通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投资者风险教育、2000亿元特别国债公开发行接踵而至,连续利空累积之下,投资者对后市的态度从乐观转向担心。而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中国石化(600028)等权重股的下跌,带来明显的“多米诺”效应,风声鹤唳之下,市场恐慌心态引发指数大幅回调。
证明市场信心不稳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所谓的“国有股减持”传闻引至的所谓“大利空”。两周前,某券商致电本报记者称,很快就有重大利空出台,其理由是9月7日公告的、被称为国有股东“超限”减持首单——中国石化集团对南京水运(600087)5%以上的减持。
“这只是个特例,减持的都是中国石化集团的下属公司,但都算到中国石化集团一家头上了。”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判断。
而事实上,由国资委、证监会两部委共同颁布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月前就已面世。“而且,一个月一两家的减持频率,根本不足以引起市场恐慌。”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敏认为,这只是市场心理恐慌情绪的一种宣泄,更像是大家为大跌寻找的一个借口。
私募 2-3成仓位 ,“十一”前只做短线
在这一次回调中,基金再次成为受益者。在市场超过5000点之后,部分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着手调仓,规避市场高位下的投资风险。
“从市场自身发展脉络来看,由于此前蓝筹上涨过猛,市场调整压力也逐渐加大。对于这波调整,我们早有预见,并提前有所准备了。” 巨田基金投资副总监冀洪涛告诉记者,“我们的应对办法是降低持股集中度,多做行业配置,优选个股,实行分散化投资。”
“大跌后的第二天一反弹,我们持有的很多股票创了历史新高,股价甚至超过了5400点时的价位。”冀洪涛对此颇为得意,“这证明我们在优化结构方面是有效的。”
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在调整中适时抓住机会,趁机抄底,获益颇丰。“大跌时,我们买入了长期看好但价位一直高企的个股,比如招行、万科、平安保险等等。”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另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则告诉记者,“9·11”之前,其基金仓位就已经下调到七八成,同时也做了必要的组合配置,因此,周二大跌对基金净值影响不大。“当时调仓的初衷是加大了二三线蓝筹的仓位,也为建行、中石油等H股回归预留现金准备。”记者注意到,9月12日开始的反弹中,二三线蓝筹涨幅居前。
此外,一些私募基金的仓位仍然很轻,大约为20%~30%,他们准备在“十一”前基本收手,眼下只有少数基金依然活跃,但其在操作上也只是低位买入强势股票,“十一”前只做短线。
“市场不会跌破5000点”
“管理层高度警惕目前股市行情,而不仅仅是担心。”接近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而分析人士则认为,目前市场基本由机构主导,管理层要监控市场,控制机构便可达到目的。
一位业内人士坚定地认为,市场肯定不会跌破5000点。“理由很简单,这是机构主导的市场,基金重仓股下跌幅度很少,从机构自身利益出发,想跌破5000点有很大难度。管理层只是不希望股市涨得太快而已,太快会出问题,但是过度下跌相信谁也不希望看到。而且,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达沃斯年会上也定调了,不认为市场发展过快,中国股市整体很健康。这种状况下,股市不存在泡沫,各界关于市场高估值的困惑可以解除警报。”
他特别提醒记者,近期成交量放大,表明市场交投活跃。“9·11”下跌当天,两市共成交184亿股,成交金额也放大至2633亿元。
针对央行刚刚公布的宏观数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央行加大对冲使得8月份M2增速稍有回落,但M1与M2剪刀差持续,显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因此,他维持年内央行再加息1~2次的判断。同时,鉴于M2增速依然高于央行全年16%的目标,他认为,央行还将使用特别国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组合措施来对冲流动性,同时使用“窗口指导”以及定向发行票据等来控制信贷。
理柏基金研究机构中国研究主管周良认为:8月份CPI同比上涨6.5%,再创近年新高,通胀再成焦点,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会继续出台。但由于此前股市对加息等紧缩政策毫无反应,这种对利空麻木的现象一般会在一轮强势行情的尾声出现。“但是,如果遏制过热的措施一个一个叠加上去,其效果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市场走势上。”
基于这种判断,周良认为,当大盘在两年里上涨近五倍,市场估值水平达到罕见的高位后,“不仅股市有风险,即使是投资基金,风险也在加大。过去两年投资基金适用买入持有策略,将来未必适用。对买入持有策略过于坚定反而可能忽视在高位获利了结的良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