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遏制通胀预期首先应遏制股价上涨 2007-08-26 10: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尹中立 股市上涨不仅无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反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要遏制房价上涨及通货膨胀预期,首先应该遏制股价的上涨 2007年8月23日,沪指终于冲上了5000点大关。在近期指数迭创新高的背景下,5000点或许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而已,相对于许多人的弹冠相庆或忧心忡忡,笔者更愿意在这个特殊时刻关注股市大涨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意义。 资产价格与一般消费品价格一样,最终是由货币决定的。所有的价格上涨最终可以归结为货币发行过多。 但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货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它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而且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及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 假设在其他因素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因素出现迅速变化并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大幅度提升的话,那么,货币政策当局就应该果断采取措施遏制这一因素的变化。 当前,在我国诸多的影响金融体系信用创造能力的因素中,资产价格成为变化最为剧烈的因素。资产价格(主要指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我国老百姓的账面财富迅速增长。 2005年5月,当沪综指在1000点时,深圳与上海两个市场的流通股总市值为12000亿元左右,股票总市值为35000亿元左右。至2007年8月中旬,沪综指达到了5000点,两市总市值超过22万亿元,相当于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DP额外地增加了一倍。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果这增加的相当于一年的GDP的财富是实物资产的话,它可以吸收过多的货币,可以改善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但事实上,这些增加的财富全部是金融资产,是流动性很高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实际是充当着准货币的功能,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 一直以来,有一种甚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股票市场的繁荣可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其潜台词是如果不让股价上涨的话,房价必然上涨,如果要抑制房价的话,必须让股价上涨。但我的分析结论却是与之相反的。 国际经验早已表明,股票市场存在财富效应,即股票市值的上涨会刺激消费的增长。原因十分简单,股票价格上涨了,老百姓的财富增加了,购买力就增加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股票价格上涨会占用更多的货币,还应该看到股票本身可以充当准货币的角色。 从日本和台湾的经验看,股价的上涨必然带动房价的上涨,股价是房价的先行指标。而我们的经验中,只有看到了2001年至2005年的房价上涨和股价下跌的现象,没有看到股价和房价的更深层次的关系。 由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2005年以来,我们控制房价的所有努力都难以奏效?因为2005年以后是股市上涨的开始;我们对上海和深圳的房价的上涨的理解多少又多了一个视角,因为这两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最多,股票市场的上涨给这两个城市所带来的财富增加值最多。尤其是深圳,弹丸之地容纳了100多家上市公司和数十万股市投资者,房价暴涨当属必然。 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个大的经济体的股票流通市值以每年数倍的速度在增长,而我国的股票市场的可流通股票市值(预期可流通的也包括在内)在2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增加了十几倍(价格上涨和制度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给经济及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当然是巨大的,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笔者预计,如果对此不加控制的话,股价的上涨对经济的冲击远远不止房价的上涨这么简单,它可能使经济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鉴于上述分析,股市上涨不仅无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反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要遏制房价上涨及通货膨胀预期,首先应该遏制股价的上涨。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