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券商报告公信力下降 专家建议纳入监管范围

    2007-05-23 0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李良


      5月14日,近期股价大幅上涨的广济药业被停牌,这是该公司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停牌,导火索是某券商的一篇研究报告。

      在随后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广济药业不仅否认了报告中公司主营产品核黄素价格从240元/公斤上涨至340元/公斤的说法,并指出报告错误预测了公司2007年乃至未来4个季度的业绩,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广济药业的遭遇并非个案。上半年,西飞国际、深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均针对券商研究报告发布澄清公告。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券商研究报告公信力在下降。构筑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独立研究体系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主观臆断侵蚀公信力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券商研究报告本应秉承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分析判断,但现在却往往多了很多主观性的猜测,这让我们很恼火。”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

      同样恼火的还有投资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券商研究报告作为投资股票的依据之一,但现在这种来自专业人士的分析判断正困扰着他们。

      “你说我是该相信上市公司还是相信研究员?相信公司吧,越澄清股价越涨;相信研究员吧,又怕落入市场陷阱。真的很难抉择。”持有广济药业股票的王先生一脸迷惘。

      券商研究报告曾经为市场各方所倚重,其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深度挖掘和价值判断是公司股价的评价标准之一,但在这轮牛市中,这种作用被明显放大。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去年某券商研究员去一家上市公司调研时,该公司股价“先知先觉”地上涨。到了该研究员出具推荐报告的当天,该公司股价封住了涨停。这种“效应”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研究员们在一些场合碰面时,打招呼的用语竟是“最近又准备到哪里去调研”!

      如果研究员始终能够坚持客观、严谨、公正的态度,研究报告的影响力无疑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遗憾的是,近期一种不良的风气正在一些研究报告中蔓延。过多的主观臆断和大胆猜测出现在报告中,这使得报告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以某券商对西飞国际的研究报告为例,“飞机制造业的龙头”、“呈现爆炸式成长态势”等极具煽动性的文字频频出现在报告中;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大胆猜测“集团所有国际转包业务资产都注入西飞国际,或者将飞机总装资产整合到西飞国际”。这些说法遭到了上市公司的有力反驳,也让一些投资者对研究报告产生戒备心理。

      应纳入监管范围

      为什么研究报告会出现“注水”现象?一位研究员的心声或许可以做一个解释。他向记者表示,类似于基金的考核,行业内对研究员的评判标准基本上以其推荐的股票涨幅为主,因此挖掘出一只牛股往往成为很多研究员追求的目标。在牛市初期,由于通过价值挖掘很容易实现这个目标,很多研究报告便能基本上秉承客观立场。但随着牛市行情的发展,正常的价值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很难解释一些股票的上涨,而研究员的工作仍需继续,于是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猜测逐渐多了起来。

      “这波牛市的上涨幅度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判断也在不断改变。到最后,要想提高估值,对某些公司就只能剩下主观判断了。”这位研究员说。

      对于一些研究报告表述不客观的现象,曾经饱受庄股之苦的王先生则担心这背后是否会有“黑幕”。专家建议,鉴于研究报告的巨大影响力,监管部门应将其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制度设计和严厉监管,防止某些人利用研究报告的力量左右股价,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研究报告作为股市专业性评判的重要依据,在国内外都受到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股价的影响外,它对投资者的信心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构筑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独立研究体系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研究员队伍的自身努力,也需要监管层的有力推动。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929,157, 栏目计数: 5,649,36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