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320亿上市公司资产亏损 是谁制造了大股东祸乱 2006-05-18 07:52
市场忧虑的是,大股东祸乱并非只表现在320亿亏损数字上,它对上市公司的长期经营隐藏着重要危害 一家成立于1937年的重庆老牌大型企业,上市后因几任大股东的频繁更迭,大股东插手主业更换并置出优质资产,目前该上市公司数十人挤在面积仅仅100平米不到的狭小办公场所办公。 “看我们现在哪里像一个上市公司,都是大股东祸乱造成的。”该公司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的说。 2005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因农业税的减免共减轻农民负担约220亿元。但这个数字仅仅是大股东祸乱造成上市公司亏损的2/3,据统计,2005年度与大股东祸乱有关的上市公司亏损金额超过320亿元。 大股东祸乱亏损320亿元 德隆系危机爆发后,牵连新疆屯河、合金投资、天山股份三家上市公司,相关的上市公司涉及诉讼资金达到23亿元,上述三家上市公司2004年末累计亏损了12.54亿元。成功系倒下了,拖累*ST恒立和酒鬼酒两家上市公司,2005年两家公司共亏损4.38亿元;鸿仪系倒下了,*ST国瓷、张家界和*ST嘉瑞均受到牵连;飞天系进入资本市场,旗下ST龙昌、福建三农、*ST海纳三家上市公司经营上出现了问题,曝出总计约16亿元的资金黑洞;曾信誓旦旦做国内最大软件企业的托普集团倒闭了,连累ST托普连续三年巨亏,2005年度亏损达到6.8亿元。 这些只是大股东祸乱的冰山一角。诸如此类的祸乱事件层出不穷,一系列大股东祸乱引发的上市公司危机令人触目惊心。 据本报信息部统计的数据,2005年亏损在1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就有143家,累计亏损415亿元。这其中28家上市公司虽然累计亏损95亿元,但目前为止其年报及公告中还暂时不能发现大股东祸乱的踪迹,更多只能归咎于市场影响或经营不善造成。但剩余的115家上市公司亏损均与大股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总亏损金额达到32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亏损2.8亿元。 至2005年年报披露截止日,沪深两市还有G宝石、天津磁卡、ST龙昌、ST本实、*ST昌源、*ST精密、闽灿坤B、朝华集团、福建三农、科龙电器、*ST金荔未公布年报,这其中因大股东祸乱而造成上市公司未能及时披露年报的至少有7家。 谁是制造者 从近年来资本市场风云人物的跌宕起伏来看,出现问题的还是以民营的“系”居多,德隆系、托普系、鸿仪系、涌金系、斯威特系、格林柯尔系、成功系、明伦系、朝华系、飞天系等等发生危机后,殃及30多家上市公司。 一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在115家亏损亿元以上的公司中,大股东属于民企的就有81家,占总数的70.43%,亏损金额209亿元。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为一本书做了个书评,在书评中他表示,“国内很多人(包括我本人)都简单的认为民营经济等等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源动力,到最后,我才发现,我是错的。”著名经济学家坦承认识上的错误实属难能可贵,但另一方面表明部分民企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迹象显示,祸乱上市公司的民企居多,但是也有相当比例国企控制的上市公司也因大股东的原因出现危机。 近来屡为市场关注的ST中农,自上市以来对旗下子公司华垦国际累计提供6.19亿元担保,然而华垦国际长期频临在亏损的边缘。有关资料显示,华垦国际的前身为华垦物资有限公司,于1999年10月成立,是ST中农的大股东中国农垦集团及原华垦物资公司的19名员工与华垦物资公司合资组建而成,ST中农占85%股权。2001年华垦国际贡献利润531.49万元,ST中农为其向农总行营业部借款1.5亿元提供担保。2002年华垦国际净利润-4636.54万元,ST中农为其提供担保1.8亿元。2003年华垦国际再亏3623.32万元,仍然由ST中农提供1.7亿元的担保。2004年ST中农再为之担保1.19亿元,华垦国际勉强实现利润848.28万元。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华垦国际净资产为-1365.34万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尽管如此,ST中农仍打算为华垦国际向农业银行的1.09亿元流动资金借款提供担保,具有大股东背景的ST中农四位董事对该议案全部投赞成票。不过该议案并未获得通过。 “一般认为,实力较弱的民企进入资本市场,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总是容易搞垮上市公司。”一位联合证券的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民企本身并不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实力,许多收购资金来自于拆借或贷款,入主上市公司后为回笼资金,就有可能发生祸乱行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上市公司的国企大股东,在上市时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很多包袱背在身上,导致自身并无业务或经营业绩较差,此种情况下也容易拿上市公司开刀,从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北大方正集团执行总裁李友指出,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重要的一点是要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背景。其独具慧眼的论断应该可以作为识别大股东祸乱上市公司的依据之一。 高层次的祸乱 众所周知,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隐瞒违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祸乱上市公司的三招。 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已如“过街老鼠”,只要曝露在阳光之下,大股东祸乱就无所遁形。同时监管层对关联交易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也为彻底解决大股东祸乱带来良好契机。 但是,大股东祸乱上市公司的行为却在频繁发生,手段和方式愈来愈隐蔽及高级,而这些行为并不能找到其违规的依据。 房地产类的上市公司正流传着一种新型的利润转移模式。在先期土地储备及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时,大股东旗下的上市公司通过担保、注资等承担着成本及风险,在预售款陆续回笼前后,大股东即开始大幅度增资房地产的项目开发公司,不断摊薄上市公司在项目开发公司的权益,以获取最大利润。大股东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变相地侵占着上市公司的利益。 一个侧面可以反应出大股东对待上市公司的心态。某上市公司2005年总收入超过80亿元,但是其净利润仅有不到2亿元,利润率仅约2.5%。为什么不将更有盈利性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来经营呢?该上市公司的一位高管兼集团公司负责人坦承,"虽然上市公司的利润很低,但是我们不会考虑把更赚钱的业务投入进去。"他认为,原因很简单,利用上市公司创造品牌效应,赚钱的业务还是由集团下属的其他全资子公司承担。 联合证券的分析人士认为,大股东在相对控股与绝对控股的子公司之间选择,肯定会将最赚钱的资产投入其持股比例高的子公司中,上市公司只是大股东集团中的一颗棋子,在集团利益的驱使下,大股东无一例外的会利用上市公司资源为其他公司牟利。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12日,某电视台一则节目为“左手倒右手,国有变私有”,讲述的是山东某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他们管理国有企业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私人企业。他们同时经营着国家的企业和自己的企业,做着相同的业务,国家的企业一片破败,私人的企业热火朝天。“一手管两家,左手的钱是国家的,右手的钱是自个儿的,左手跟右手做生意,左手稍微露点缝,钱就全到了右手。” “虽然不能说大股东是祸乱上市公司的罪魁祸首,但不受制约的大股东仍是上市公司经营中的隐患。”联合证券该分析人士表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虽然与中小股东利益一致,但并不能杜绝大股东祸乱的发生。 (周边/证券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