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深圳券商综合治理生死时速 2006-04-05 07:40
描述中国券商综合治理风暴时,对深圳券商该施以重墨。不单因为他们群体庞大,其中又有数家“著名券商”黯然退场,更因为他们的生死沉浮少见行政干预,让中国证券业呈现出更多的市场化色彩。 由于金融环境比较完善,深圳成为中国券商最密集的地区,曾有近二十家公司在此注册。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他们有的倒下,有的跨越,有的赶追,整体上让人感觉生机勃勃。 综合治理“深圳速度” 中国证监会明确在今年10月之前完成券商整改。鉴于辖区券商众多、个体情况复杂,深圳证监局更重加鞭策,将辖区公司综合治理时限划定在2006年6月,至今看来成果不俗。 所谓的“六月目标”,是指深圳券商须全部达到常规监管状态,主要内容为保证金挪用全部归还,不规范业务清理完毕,净资本全面达标等要求。领跑在市场化生死路上 》》 落后者急筹“买路钱” 深圳券商队伍的落后者正加快自救的脚步。 据记者了解,多数公司正视现实,端正规范经营意识,寻求多种途径,积极整改。通过与大股东、债权人有效沟通,采取以资抵债、债转股、发行次级债、增资扩股、清收股东占款、填实不到位出资等措施,补充公司净资本,夯实资本金。 深圳证监局负责人此前曾表示,给深圳券商确定的综合治理时限是2006年6月底,时间非常紧迫,各家券商必须认清,“时不我待”! 联合证券:生产“自救”的典范 据了解,联合证券在现任经营班子的积极努力下,提出了先缩股再增资的方案,在平衡老股东、新股东利益的同时,既彻底解决公司挪用保证金问题,又解决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问题。 联合证券“缩股增资”目的是先把公司变成一只资产干净的壳,再吸引新增资本加入。即老股东先同意将原来的股本缩水70%,净资本从账面的10亿缩为3亿后,再吸引新增资本11亿加入,最终达到实际资本14亿的规模,从而达到创新类券商资本要求。公司控股股东华闻集团主导了此次缩股增资计划。据介绍,在该次股东会上,与会股东以88.22%的赞成率通过了上述“缩股增资”的决议。》》 风险券商死得其所 竖起身后处置路标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目前,深圳已有南方证券、大鹏证券和汉唐证券被风险处置。从南方证券的行政接管,到汉唐证券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再到大鹏证券被行政清算直至破产清算,以及这三家券商的相关高管被追究责任。这三家券商虽然都已成为历史,但他们均在死前竖起了处置风险券商的路标。 》》 优等券商队伍扩编 倾力擦亮创新之剑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记者获悉,平安证券已初步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创新试点券商资格评审,如最终获得通过,深圳辖区将有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国都证券和平安证券5家创新试点券商。此外,接手南方证券类资产而新设立的中投证券亦正在申请创新试点资格。 在分类监管的游戏规则下,拿到创新试点资格并非万事大吉,诸项政策开闸已表现为“试点中还有试点”。如果经营不思进取、创新能力不够,试点券商亦有被淘汰出第一集团的危险。对于深圳的优等券商来说,要务是擦亮创新之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