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QDII将松绑信号强劲 中国股民有望今年海外淘金 2006-03-20 09:05
在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萧灼基对于当前的外汇储备过多之后如何提高收益表示出了忧虑。专家表示,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后,要提高外汇储备收益,拓宽资本流出渠道,QDII(合格内地机构投资者)不失为一剂良方—— 中国股民何时能投资境外上市公司? 上周,中国政府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强劲的信号,表示可能放松对组合投资基金流入的限制,即给QDII松绑。 在此影响下,国内沪深股市连续走高,上证综指更收于1288点,大涨1.65%。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日前表示,今年外汇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是,拓宽资本流出渠道,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她同时透露,今年还将开辟对外金融投资新渠道,支持银行推出代客境外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的服务,完善证券类公司试办外汇资产管理业务的评审制度,引导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外汇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境外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高级监管官员邹林上周撰文指出,我国将采取措施放松投资基金的流入和流出,但他没有提供该计划的细节。 高层人士的频繁表态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与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相对应的QDII制度或将在今年破题,国内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将成现实。 股民:“让我们分享垄断利润” 股民胡长清最近一直比较郁闷,“为什么不能投资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最大、也可能是中国最好的红筹或H股公司。”他在证券界的朋友告诉他,在过去几年,投资香港红筹股及H股的回报确实比投资内地A股的回报要好很多。 事实上,在大多数金融开放的国家,居民不仅可以买卖本国公司的股票,也可以通过本国券商或海外投资基金等代理购买国外公司的股票。但国内居民一直受到投资渠道有限的制约,可投资的手段只有国内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基本不能投资国外证券和资产,难以享受国际市场所能提供的各种投资和避险机会。 2005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人民币升值压力日渐增大,给国家宏观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人民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居民投资需求日益强烈。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已经有一些内地投资者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渠道,将资金转到香港炒红筹股及H股。 在胡长清看来,在中国外汇紧缺时代,QDII被一再推迟还说得过去,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已经多到威胁经济安全了,为何不可以开放居民投资境外买卖股票呢? 监管层担心什么? 如今,监管部门对于QDII的思路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中国证监会曾经不遗余力地力推QDII,但由于涉及外汇管制方面的问题,外管局此前并不积极。而时至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外管局对QDII态度积极,并表示对证券市场资金面影响不大。但证监会的态度却相对保守起来。 3月13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办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对于QDII尚在研究中,证监会目前担心QDII对国内证券市场影响过大,毕竟国内股市市盈率比香港股市高出数倍。 对于监管层的担心,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肖耿在给《中国经济周刊》的回复中表示:中国老百姓手上有很多外汇存款,目前只可以用来投资B股,如果允许用这些外汇投资境外股票,就会影响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 另人担心的是,资金从A股及B股市场流向境外的红筹及H股市场。“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酝酿了很久的QDII机制一直没有出台,使内地的股民失去了投资H股及红筹股的权利与获利机会。”肖耿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决策层普遍认为QFII对内地市场发展有利,因为它将导致更多资金投入A股市场。而他们认为QDII对内地市场发展可能不利,因为这个机制可能导致资金从内地市场流到香港市场。 肖认为问题是内地的老百姓不投股市,而更热衷楼市——楼市比股市简单,没有股市中复杂的公司治理、监管等问题,老百姓更容易自己判断投资的房产是好还是不好。 “股票市场的素质取决于其能否筛选出好企业让老百姓投资。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数量其实是一个结果,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政策控制变量。如果将渔网设计成只能进不能出,就会怂恿本地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不去想办法改进制度来吸引好的企业,而是靠资金流入或是通过行政手段抓住好企业不放来拔苗助长,结果就是系统风险增加,竞争力下降,”肖耿说。 安邦咨询首席分析师陈功对《中国经济周刊》预测,QDII的出台还需要时间。 陈功表示,“这是由中国政策体制决定的,政府决策过程只有一定的透明度,并不是完全制度化的东西,可能由一件事情就激发了政策出台,但也可能意见纷纭反而被搁置。”他认为,“或者香港经济形势,或者人民币汇率出现变化,这都有可能导致政策出台发生变数。”因此,他认为,对时间的关注意义不大。 QDII福兮?祸兮? 在香港学者眼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股民追求自己的切身利益。“那是他们的正当权利,市场经济原来就假设人人都是自私的。”那么,QDII在当今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下到底是福是祸? “至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从表面看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资金供应甚至投资者信心,其实不然。”信诚基金公司首席投资官岳爱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他认为,从投资者需求和监管的角度看,初期的QDII投资应该以拥有美元和外币的投资者为主,这部分资金本来对国内人民币证券市场就没有进行投资,所以对国内市场应该没有影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某证券公司负责人称,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其实应该先于QFII推出QDII。“实施QFII后,国外投资者是看好人民币的高利率,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没有兑换风险,现在人民币利率也高。”该人士称。 经济学家刘纪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推出QDII应兼顾A股市场亟待解决的再融资和新老划断。严格来说,推出QDII不是资金问题,目前中国内地居民储蓄14万亿元,而A股市场总市值不过3万多亿。从资金角度来看,内地股市其实并不缺钱,恢复投资者信心才是关键。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孙嘉倩则认为,QDII 制度有利于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增加证券投资品种,推动金融创新的大规模展开。 辅文 QDII将改变现有委托理财模式 QDII出台已是大势所趋。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康静认为,QDII将改变现有委托理财经营模式。 目前,证券业的委托理财业务仍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混乱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买方业务的过度膨胀导致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混乱。 在欧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一直作为卖方(sell side)的身份出现,即出售其创造和经营的产品。而对应的买方(buy side)应该是基金、保险、年金、资产管理等机构投资者。与此不同的是,国内券商赚取佣金的过程,基本上减少了买卖撮合的过程,因此,卖者的身份和功能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反,国内券商只能通过自营、委托理财等资金不断买卖股票获取利润。在委托资金不能到期偿还时,又促使国内券商不断以更高的保底承诺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委托理财的风险不断积聚。 康静认为,QDII政策实施后,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作为委托理财的机构,是独立于其投资银行组织机构之外的,采取的是独立的有限公司经营模式经营,风险在较高的程度上实现了规避。但是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一方面含混在证券公司内部,蕴含了较大的买方业务风险;另一方面黑箱运作,不遵循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共同的信息披露和监管规则,产生了保底、欺诈、坐庄等一系列行为,进一步扩大了资金链问题。 所以,QDII后,我国券商的委托理财经营模式将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券商从根本上明晰作为投资银行去创造和销售证券产品的功能,并进一步明确其存在的价值。(刘永刚/中国经济周刊)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