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贪婪地持有股市“稀缺筹码”

    2006-03-08 09:14




       天相投资 仇彦英  

      3月份的投资机会仍然大于风险。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我们大可以乐观地看好后市,近期的所谓负面因素都只能对股市带来短期的波动,而不会改变趋势。我们可以判断,我国股市让投资者恐惧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正在进入一个可供投资的筹码变得稀缺的时代。

      寻找“tenbagger”

      股市总在恐惧与贪婪之间徘徊,而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贪婪地享受股市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的收益。在经历了受伤的年代以后,我们的投资者没有理由不贪婪,正如美国股市1929年的崩溃是以投资者后期获取数十倍的收益作为回馈的。

      参考美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历史,我们认为中国股市正在奠定这样的基础。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特点看,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不高,这就是蓝筹企业崛起的基础。在产权结构清晰和资本市场得以完善的背景下,更为我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崛起提供条件。对此,我们无法用更加详细的数据给予证明,但我们建议投资者参考阅读一下《美国的产业结构》及其类似书籍,可能就会对此有所感悟。

      在股市的基本制度完善和监管逐步有效以后,当前我们给出的建议就是,找出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无论当前规模是大或是小,都贪婪地长期持有它,你就可以得到10倍、甚至百倍的回报,也就是彼得·林奇所说的寻找“tenbagger”(意译为:能翻数倍的股票)。

      钱永远比货多

      在投资市场上,有句名言“钱永远比货多”。放在股市上,也可以说钱永远比股票多。投资者在看好股市的时候,往往抱怨没有好买的股票,由此也显示出好股票的珍贵性、稀缺性。正是这种道理的存在,我们看到,无论各国股市在牛市、熊市、崩溃市,都会出现一批涨幅惊人的股票。

      如果看到彼得·林奇在《成功投资》一书中的部分股票在美国市场上的表现,可能给我们深刻的思索。这些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所处行业具有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只要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就可以分享市场带来的收益;这些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以能源、原材料、石化为代表的周期性公司没有进入该名单。

      我们来看2001年以后我国股市中表现突出的股票情况。从2001年1月1日到2006年2月28日,当前1350只股票中,上涨家数为155家,其余悉数下跌。在这些表现突出的股票中,既有周期性明显的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石化、房地产、汽车、电气设备等,也有商业、食品饮料、机场、港口、金融等消费服务性行业。这与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

      我们在这里并不对具体公司进行评价,它告诉我们的是当前我国股市产生高收益股的机会正在到来,而要获取十倍、百倍的收益就需要找到这些公司,并长期持有它,直到我们判断该公司已经在走向没落。

      可以这么讲,每个行业中很难产生超过两家这样具有高成长的公司,因此,这类公司就是股市上的稀缺资源。当前,已经清晰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机场、房地产、金融业中,我们认为你很难在同行业中再找出能够与贵州茅台、张裕、上海机场、万科、招商银行匹敌的公司。如果自上市后你就持有这些股票,你已经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

      战略持有稀缺筹码

      既然是稀缺资源,就贪婪地拥有它,而不必太在意一朝一夕的损失。当然,如果你能够做到在卖出后能够更便宜地买回来,更好。可惜的是,即使彼得·林奇这样的大师也做不到。

      机构投资者持续生存的基础在于战略持有稀缺筹码。在筹码稀缺的时代,增长更快的是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当然这也是催生这些稀缺股上涨速度更快、上涨幅度更大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得到较大发展。根据天相系统统计,到2005年年底,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已达到52家,证券投资基金超过220只,资产总规模维持在5000亿元左右。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基金公司已经加入到这个队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设立的基金公司已投入运作。另外,社保、保险公司可投资股市的资金规模也在4000亿元上下。在过渡时期,QFII的投资额度已经快速增长到56.45亿美元,到2005年底我国已有32家境外机构获得了QFII资格,它们以国际视野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在掠食着我们本就稀缺的股票资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如何生存?沉迷于每日的高抛低吸,或者依赖资金规模操纵不具备投资基础的股票,肯定不是生存的基本法则,当然现在也许行得通。

      我们认为,机构投资者长期生存的基础在于战略持有我们所说的稀缺资源。正因为此,QFII的做法才获得市场的赞同,虽然它们短期的收益率也许不如一些国内基金,但理念上的不同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890,248, 栏目计数: 5,733,31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