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李青原的“隐退”与中国股市的尴尬

    2006-02-20 09:30


    每日经济新闻/叶檀



      股权分置改革船到江心,鼓吹股改最力的人物之一———原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却离开了证监会。有人以“海归派”在中国证券市场画上休止符为题阐释此事。

      从报道来看,李青原的离开原因是乐观的。她本人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我就可以离开了。”那么,在李青原心目中,究竟何谓股改成功?“只要占总市值60%的两三百家上市公司顺利进行了股改,改革就应该视为成功完成。”如今股改大局已定,李青原的历史使命也宣告完成。

      作为个人而言,李青原当然可以对于股改成功的标志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如果说股改大局已定,显然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争议。事实上,股改至今,尽管股改公司市值将近过半,而股改进程也在各种市场、非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但离股改成功,恐怕还有很远的距离。李青原深谙中国股市,又在国外投行工作过,不会不知道成功的股市标准究竟是什么。显性的制度和隐性的文化可以支撑起一个健康的市场化的股市,这才是股改成功的标志。如今的股权分置改革,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也许,作为推动了中国股改的重要人物,李青原个人的使命到此完成了。强求李青原对股改负责到底,未免强李青原个人所难。

      从李青原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股市发展的希望和矛盾所在,也看到了股改的尴尬之处。当她把中国股市改革的突破口设定在股权分置改革时,也同时把自己置于各派利益交集的火山口备受煎熬。因此,当股改之后,股指表现一度未如人愿在千点上下徘徊时,李青原说出了“不以股价论成败”的名言,引起市场一片哗然,有人甚至因此将她视作“野蛮改革”的代表。在市场极为敏感的新老划断问题上,她又提出“新老划断界限已定”,“两三百家公司股改推出后,只要市值完成60%即可实行新老划断”,引起市场一片惊呼。看来,即便深谙国情的人,也难免对自己一手倡导的理论情有独钟,而发出急火攻心之论。

      李青原本人虽敢言,但并非不善妥协。她自己公开说过,“作为学者,我们是追求终极真理,到底什么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应该有一个最佳的东西,A点到B点的直线只有一条,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不得不妥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妥协的结果。”她希望,“最后妥协的结果真正能够有利于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妥协从一开始就存在。作为市场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既承认推动改革应该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但又说,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高度市场化的环境。如果片面强调只能依靠或者说大部分依靠市场手段,这是不行的。因此,在为股权分置改革创造宽松环境的过程中,不应该作茧自缚,只要是有效的手段就应该采用,使个股和大盘都相对稳定。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会通过一些有效的行政手段阻止股市恶性下跌。

      虽然李青原在股改之前就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必须特别注重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但在股改之后,又呼吁流通股股东不能对对价要求过高。在某些时候,对股改数量的关注超越了对质量的追求。

      以致市场人士水皮坦言,李青原自我矛盾无非是不承认改革失败。此言当然不错,但李青原的自我矛盾何尝不折射出中国股市的尴尬处境。在那些完美市场派纷纷后撤之时,当监管层不得不屡屡从制度监管重回技术手段的创新以救券商之急时,中国股市露出了多年行政点拨之下市场化捉襟见肘的尴尬。

      但不管怎样,笔者仍然愿意向这位推动股改的勇敢的女士致敬。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27,736, 栏目计数: 5,739,38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