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上个月断然否认了人民币即将升值的传言,强调汇率改革决不屈从于外来压力。随着这场纷纭议论暂告平歇,人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国内问题",而不是"外来压力",将决定中国汇率改革的进程。
本周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通过卫星连线向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论坛发表讲话,他说,容许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具弹性,对中国非常有利。格老的话素来引人注目,但专家指出,将其与建议人民币升值划等号却是明显的误读。
"在不太久的将来,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以便确立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必要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向记者说,"格林斯潘指的可能是中国央行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货币政策主动权。"
梅新育认为,从长期看,人民币应当趋向升值,但是,如果在"过短的时间"里"过大幅度"地提高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将非常不利。这位专家描绘了人民币很快大幅升值后可能出现的严峻景象: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将受损。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大来源------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而不是一般贸易,中国从中收获的不过是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而且,中国外贸企业仍然高度依赖于价格竞争策略,人民币升值将对部分出口企业产生较大损害,对一部分出口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也有负面影响。
将加剧中国区域发展失衡。人民币升值将推动中国沿海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外转移,如在国际背景上考察,中国中西部地区会与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竞争这部分资本,并且很可能因不具区位优势而落于下风。倘若中国沿海地区的相对过剩资本受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的影响转赴海外投资,就无异于剥夺了国内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机会,潜藏重大社会危机。
人民币汇率上调将刺激中国对部分奢侈品、原料等货物和旅游等项服务的进口,对改善富裕阶层生活有利,对平民并没有太多好处。同时,这虽然有利于促进新的对外投资,但中国已有的海外投资存量将面临按人民币计价价值"缩水"的风险。
国际游资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下涌入国内资产(房地产等)市场,将加剧这些市场的泡沫,潜藏着未来破灭的风险,进而损害中国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性。
梅新育说,尽管无法给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具体时间表,但合适的时机应当具备以下特点:资产市场(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泡沫消除,其中蕴藏的金融风险解除;游资内流的途径得到更有效堵塞;汇率形成机制调整、资本流出管制放松等完成,由于体制因素造成的过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得到消除,从而可以避免汇率超调。
显然,目前并非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好时机。"在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一定不能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指出,在目前美不断向中国施压、市场仍在炒作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结果一定是升值,并且很可能是过度升值,而不是中国希望的"有弹性"。
这位专家认为,和汇率改革相比,中国解决一系列国内问题更为紧迫,如在2006年全面开放前着力提高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以应对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也需要稳定,切不可因仓促推出汇率改革而引进危机。"(顾钱江/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