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违规转移武汉证券资产 证监局责令立即整改
第一财经日报/陆媛
武汉证券的命运可能本不该随着方正集团“金融集团”梦想的幻灭而叵测,武汉证券曾被方正集团寄予厚望,视为打造“跨长江流域的金融控股体系”的核心支柱,然而,无比辉煌的金融帝国幻梦一如长江东逝水,武汉证券与方正集团的恩怨情仇备受关注。
证监局鞭其违规责令立即整改
一份由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下称“湖北证监局”)在2004年11月12日向武汉证券发出的《整改通知书》(鄂证监机构字【2004】32号)表明,方正集团转移武汉证券资产的每一步都落在湖北证监局的视野之内。
方正集团通过控股武汉正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称“武汉正信”)而控股武汉正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正阳”)、武汉证券,而资产乾坤大挪移正是在这三家子公司之间展开。
武汉证券总裁办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注册资本为10.14亿元的武汉证券一共有18个股东,方正通过旗下的武汉正信以4亿元出资占股39.42%,通过旗下的武汉国际
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7.17%;另外,上海唯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2.13%,除此之外的股东占股比例均不超过5%。
虽然股东数量多达18家,但11人组成的董事会中,来自大股东方正系的董事占了7位。来自方正的前任董事长陈勇(接任者雷杰)、执行董事魏亚峰、执行董事赵寿文、原武汉正信总裁邓世敏、田野、夏杨军、来自方正证券的王红舟,占据了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其余董事有三位为原武汉证券领导——原总裁、现为常务副总裁的范洪、党委书记程弘、副董事长杨世武;其他中小股东在董事会中的体现,只有一位董事黄俊是来自武汉商场集团。以陈勇为代表的方正系掌控了武汉证券董事会。
湖北省证监局认定,方正系牢牢掌握武汉证券董事会之后,便开始变卖转移武汉证券资产。
上述《整改通知书》明确指出,自从武汉证券2004年6月18日董事会会议形成如下决议:1,授权公司原董事长兼总裁陈勇行使处置公司资产和批准重大资金支出的权限;2,同意公司尽快变现有关资产归还对武汉正信的欠款。之后,武汉证券被立即变卖的资产包括上海唯亚抵押的中房股份(600890.SH)以及其他证券资产所得的2.19亿元现金,包括公司自营账户上海南大宏和国兴公司(正信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上的股票变卖所得2683万元现金,还有17辆汽车(折价286万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25亩地(折价836万元)均被转移至武汉正信或武汉正阳。
湖北证监局《整改通知书》指出,2004年6月19日陈勇主持的武汉证券董事会决定,将武汉证券所有的位于海南省三亚市金鸡岭路东方花园旅游公寓75套房产过户至武汉正阳;接下来的8月20日会议决定,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114号(面积为2706.77平方米)房产,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冷水铺1号华乐山庄房产(面积为1805.97平方米)过户至武汉正阳;8月24日会议决定,将位于沈阳市南四经街的房产(沈房权证铁西字第51835号、51836号,面积分别为85.78平方米和106.34平方米)过户至武汉正阳名下。
对于武汉正信转移武汉证券资产“以偿债”的所谓目的,湖北证监局指出:“过户事由为抵偿武汉证券对武汉正信的所谓债务,抵偿价格以‘过户评估价格结合快速变现价确定’。”
武汉证券总裁办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所谓的过户评估价格结合快速变现价,其实就是为了快速变现而贱卖,而且武汉证券对武汉正信的债务有一些都是虚构的。”他说,很多抵债房产被评估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市值,武汉证券另外的20多辆公司用轿车以均价4万元的价格被快速变卖。他举了一个关联交易的例子,叶栩彪一人兼任武汉证券助理总裁、武汉正阳总裁、武汉正信办公室主任,但他一人主持签订了武汉证券为甲方、武汉正阳为乙方、武汉正信为丙方的车辆租赁协议书,这份协议书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被违规过户转移到武汉正阳名下的原本属于武汉证券的17辆汽车(每辆均价约16.8万元),其中12辆又被以159万元的年租金协议转租给武汉证券使用,每辆车年租金高达约13万元,而协议未执行完的时候有7辆车被强行收走,而该协议迄今仍在生效。
但是,出现了一个荒谬的地方,第一批汽车以年租金平均每辆13万元返租给武汉证券,而第二批过户给武汉正阳的原属于武汉证券的20多辆公司用轿车却以均价4万元的价格被快速变卖处理。
根据以上对转移变卖资产的事实调查,湖北证监局认为:“你公司(指武汉证券)6月18日、6月19日,8月20日和8月24日董事会决议以及上述资产转移行为多处违背了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治理准则(试行)》。”
湖北证监局严辞要求立即整改:一,武汉证券被转移至武汉正信及其关联方武汉正阳的2.5亿元资产和其他5处房产,必须划回武汉证券;二,方正集团派来武汉证券的原董事长、总裁陈勇必须具体负责该次纠正工作,并在被转移资产划回公司之前,不得离开公司。
武汉证券有关人士称:迄今该整改要求被置若罔闻,不仅被转移变现的资产未划回武汉证券,而且陈勇也已经离开武汉证券,由雷杰接任。湖北证监局和武汉市政府为此联合主导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余兴国为组长、湖北证监局副局长王广佑为副组长的风险化解专项工作小组进驻武汉证券,但由于受到大股东方正和武汉正信的变相阻拦,无法掌握实权,迄今收效甚微。
就以上事实,武汉证券现任董事长雷杰于5月20日在手机里面向本报记者连连表示:“我不清楚这些问题。”随后拒绝接受进一步采访并直接挂机。
2.6亿元:债务抑或占用
对于武汉证券与武汉正信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武汉证券一位中层干部表示:“大部分债务没有证据,其中有一些是有争议的。”他举例说,武汉证券上海管理总部及普安路营业部于2001年七八月间曾经替一家公司向上海某银行融资3.015亿元做委托理财,去炒作金鹰股份(600232.SH),由于炒作失败无法还款,以至于后来还欠2.6亿元,事情暴露在2001年10月份。后来武汉正信和上海那家银行在2002年四五月份为归还这笔债务而达成“借新债还旧债”的协议中,双方商定:该银行放在武汉证券上海普安路营业部5亿国债,默认三年不动。武汉正信动用这5亿国债进行回购,然后替武汉证券还款2.6亿元,余额2.4亿元仍被武汉正信占用。就上述内容,记者向武汉证券上海普安路营业部总经理田泽明求证并获得证实,他说:“上面这些事情都是前几任营业部总经理任期内发生,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银行还坚持每天上门讨债。”
“从债务债权关系上来看,武汉正信虽然替武汉证券还了2.6亿元给银行,但那是拿银行放在我们营业部的国债还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我们欠武汉正信2.6亿元,而是武汉正信还欠我们客户5亿元。”他说,“但是方正集团入主以后,对此关系视而不见,而是抓住武汉证券对武汉正信的这2.6亿元‘债务’不放,以至于违规转移资产来进行所谓的‘偿债’。”那位中层干部表示。方正金融梦进退失据之地
方正集团怀着勃勃雄心而来,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压垮武汉证券的最后一根稻草却也是方正集团。
据武汉证券前财务负责人介绍,1999年底,武汉证券总资产20亿元,沉淀下来的负债在18亿元,主要是国债回购、实业投资、代武汉市垫付企业债券而产生的负债。2000年增资扩股为10.14亿元,上海唯亚入主后大量开展代客理财业务、违法跨账户操作,前后拿走14亿元。上述两个不同时期的原因形成了武汉证券的资产负债状况。
2003年10月方正集团与武汉方面签约,控股武汉正信,从而以39.42%的股权比例控股武汉证券。武汉正信成立于2000年,是武汉市对证券、信托类机构进行资产和机构重组的基础上成立的地方金融机构的国资控股集团。其原来的三大股东分别是武汉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49%),武汉市财政局(26%)和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5%)。
作为武汉最大的国有资产投资和管理公司,武汉正信旗下有武汉塑料(000665.SZ)、武汉中商(000785.SZ)等数家上市公司和武汉证券、武汉国投、武汉正阳(现更名为武汉天泽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
武汉证券总裁办负责人转述湖北省荆州市中院执行庭调查人员所言,经荆州中院查证,武汉正信一共有48家子公司。
那时,方正集团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雄心方兴未艾。
武汉证券一位中层干部说:“当时,由于方正集团与闻名国内资本市场的复星系、泛海系在争夺武汉正信,所以并未来得及对其作尽职调查,就先与武汉方面签订了收购武汉正信的框架性协议。等到真的进入武汉正信,才发现资产情况极其复杂棘手,再想后悔就已经晚了。”
武汉证券现在的纠葛与方正集团战略决策的突然改变有很大关系。
2005年1月,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执行总裁李友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说:“方正要在2005年全面退出金融业,仅仅保留方正证券。”
其实方正集团作出全面退出金融业的决定更早。2004年9月,方正集团在北京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此次会议上,魏新和他的团队为方正确定了两大产业方向IT和医疗医药,退出金融业。而此时,距离以收购武汉正信为标志的全线进入金融业行动还不到一年。
20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湖北证监局一位处长对记者表示,目前如何处置武汉证券有两套方案,最大的目标是使武汉证券能够继续经营,最低目标就是武汉证券25家营业部全部交由位于浙江的方正证券托管,同时取消武汉证券的金融机构许可证,也即武汉证券“消亡”。本报记者多次联系方正集团方面与此事有关的人士,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曾等到来自方正集团的任何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