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利率变局挑战中资银行
2003-05-20 08:45
|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滞后反应,如果缺少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味放开利率可能会导致恶性金融竞争的无序局面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业务中隐含期权的利率风险已经有所显现,因此,如何借鉴保险业“精算”的理念,把利率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值得深入研究
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挂牌,人民银行与银监会机构分设,各司其职。人民银行在日前发表的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上了今年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指明了利率改革“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总体思路,此举表明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走上加速推动的轨道。当前,在中国已经加入WTO、融入国际金融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研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影响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同中国市场经济力量的发育和金融体系规范化发展存在一种互动互促的关系。利率作为货币资金这种特殊产品价格的的全面市场化,有利于更好地优化市场资金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市场力量的深化发育。
从中央银行宏观金融管理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管理和金融调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目前放开利率不会对央行在货币政策管理和调控方面产生太大的冲击。当然,利率全面市场化的过程也是对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能力的一个考验。
从商业银行经营的微观基础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经营主体,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与农村信用社等,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具有较强竞争力、成本收益控制较好的金融业经营主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索可能提供一个跨越式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银行将通过规模经济的实现来消化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并且使银行面临更加自由的经营环境,有利于金融工具创新,开辟新的收益渠道;反之,对那些资金实力相对较小、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银行则可能因为风险的过度集中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
其一,利率市场化将提高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更复杂,长、短期收益率曲线将可能出现上升、下降、水平等更复杂的形态,利率水平的波动以及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净现金流和市场价值,使商业银行承担更多的利率风险。
其二,使银行的流动性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资本金不足或补充渠道不完备,加之市场秩序不健全,规避风险的手段落后等,利率市场化后出现的剧烈的竞争和频繁的资金流动将使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压力。
其三,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滞后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如果缺少相应的有效风险控制措施,一味放开利率可能会导致恶性金融竞争的无序局面。
其四,加大商业银行定价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客户行为的变化使价格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杠杆作用趋于明显,并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在定价方式、定价程序、定价策略上作出调整。放开利率后,商业银行被赋予按照市场资金运作定价的主动权,这种定价权将覆盖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类金融产品。
其五,对商业银行识别和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提出挑战。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盈利日益与利率、汇率、费率等密切相关。董事会和高管层必须对利率风险识别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测评系统和控制机制。
其六,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人才短缺的挑战。在利率管理人才与技术工具方面,我们与西方成熟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差距。
措施
1996年以来,中国连续8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并征收20%的利息税,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下降为目前的1.98%,贷款利率从12.06%下降为目前的5.31%,利率水平处于改革开放以来较低的水平。笔者认为,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形势,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对利率改革的领导,建立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利率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战略规划体系。要搞好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战略规划工作,形成对商业银行资金价格问题由银行高管层科学决策的共识,要紧密结合人民银行宏观管理要求,紧密结合各家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方案的实施,紧密结合财务成本管理和内部资金转移计价系统开发,来搞好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上,应该建立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总行要着手成立专门的利率管理与研究处室,按照本外币、利率市场一体化的设置,适度整合并归口管理原先分散的利率管理与定价职能,逐步实施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努力同国际主流银行架构管理的惯例接轨。
二是要从提高全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认识定价问题的重要性,合理配置全行金融资产。要充分发挥利率等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从单纯对资产投向的规模管理逐步深化到对高中低赢利资产结构配置的管理,以利率水平划分高中低赢利资产,并根据利率水平的变化和资产风险度,从盈利角度衡量利率风险,主要是识别利率变化对银行核心业务收入的影响,并且对其加以量化分析,提出调整赢利资产配置的对策。
三是要加强资金成本核算与成本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负债成本。合理的负债结构和不断扩大的资金增量是进行资产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在金融业进入微利时代的今天,各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强化集约化经营理念,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负债资金成本核算的观念,对不合理的负债结构必须作出调整。
四是要把握新兴市场机遇,迎接中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挑战。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而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中资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明显。如何做大做强新兴市场业务,这对任何一家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五是要引进和培育人才,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强与利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力量。要下大力气适当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等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如远期利率协定、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以及利率期权等。要针对利率波动对隐含期权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业务中隐含期权的利率风险已经有所显现,比如前些年利率大幅下调,已有算计精明的企业提前偿还了长期贷款,但是银行却不能继续保持原来预期收益,结果承担了利率风险。如何借鉴保险业“精算”的理念,把利率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值得深入研究。
六是努力提高对长、短期利率的预测能力。从中长期来看,目前人民币名义利率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不排除未来有走高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适当考虑借长贷短的经营策略,保持适当的利率缺口,以实现中长期较高的收益。(交通银行蔡普华/国际金融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