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桑树 2005-03-19 20:25
桑树 桑树属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inna),是落叶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中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也是桑树的起源中心,相传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蚕桑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曾作为东方文明的使者,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华辉煌灿烂文化的代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迅猛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丰富国内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丝绸产品在国际上依然保持着资源优势地位,茧丝绸行业成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随着国际丝绸贸易和消费格局的变化,世界茧丝绸业科技、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肩负着推动世界茧丝绸行业发展的重任。 桑树是家蚕能够顺利完成其世代的唯一饲料,是蚕丝业的物质基础;桑树种质资源是桑树新品种育种、生物技术和教学研究及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桑树科学研究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21世纪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研究和掌握类型丰富、性状优良的桑树种质资源,才能选育出具有丰产、优质、抗病及适应性强的新品种,适时进行蚕桑生产上的品种更新,这对促使我国蚕桑生产快速达到高产、优质并重,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FAO的数据表明,2002年世界上生产蚕茧的国家有23个,分别是亚洲的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泰国、越南、朝鲜、日本、阿富汗、柬埔寨、吉尔吉斯坦、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韩国;欧洲的罗马尼亚、西班牙、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非洲的埃及、马达加斯加;美洲的巴西。桑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约66.7万hm2;其次是印度,约26.7万hm2。 作为传统产业的我国茧丝绸行业,是我国一个特殊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蚕区分布在26个省(市、区)1000多个县,桑园面积66.7多万hm2,养蚕农户1000多万户,生产桑蚕茧50多万吨,以此为原料且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茧丝绸生产企业有2200多家,丝绸工业年产值近1000亿元,丝绸产品年出口创汇金额超过40亿美元。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以上数据基本上体现了蚕丝业在“三农”中的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外贸出口中的位置。 世界上一些种植桑树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深入研究工作。日本以田间种植的方式保存各类型桑种质840份,其保存总量列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列第一位)。该国对桑种质资源工作非常重视,就桑种质资源收集来说,该国花了很大力量从中东引进了黑桑,从阿拉伯半岛引进了阿拉伯桑,从美洲引进了姬桑,还从非洲西部引进了非洲桑,即使在蚕丝业已成为日本的“夕阳产业”,日本对桑种质的收集工作仍非常重视,从未中断。印度现保存各类型桑种质559份,保存总量列居世界第三位,其中223份保存在中央蚕业研究所。 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是国内蚕桑学科唯一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圃内现保存有来自国内外的12个种3个变种1962份桑种质资源,其保存种质的数量及种类均居世界首位,并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及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评价鉴定,鉴定筛选出一批丰产、优质及抗病等优良种质,编写出版了《中国桑树品种志》。从不同桑种的数量分布来看,生产上应用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多属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有少量栽培,而鸡桑、长穗桑、长果桑等野生种数量则相对少得多。从桑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来看,江苏、四川、浙江、山东等蚕桑主产省的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鲁桑、白桑等栽培种,而贵州、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则野生资源相对丰富些。 规范标准是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的基础,桑树种质资源规范标准的制定是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统一的桑树种质资源规范标准,有利于整合全国桑树种质资源,规范桑树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基础性工作,创造良好的共享环境和条件,搭建高效的共享平台,有效地保护和高效地利用桑树种质资源。 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规定了桑树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以便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桑树种质资源数据标准规定了桑树种质资源各描述符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小数位、代码等,以便建立统一、规范的桑树种质资源数据库。桑树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规定了桑树种质资源数据采集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