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江泽民传》热销广东 可读性强披露珍贵史实 2005-02-21 08:06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成为广州最近书市上的一大热门畅销书。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独家获悉,该书作者、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将于下周四(2月24日)下午来广州购书中心签名售书。 首批投放广东两万本售罄 据悉,春节假期一周内,在广州最大的书城——购书中心,每本定价38元的《江泽民传》平装版就销售了250多本,自1月份上市以来,平均每天销售15本,这样的销量,在购书中心也算是在畅销书之列了。据了解,《江泽民传》在广东地区首批投放两万本目前已销售一空。该书的销售渠道基本都是零售。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全书分为“根基(1926-1989)”、“领导地位(1989-1996)”、“崛起(1997-1999)”、“展望(2000-2004)”等4大部分,共30个章节。 该书的作者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是美国著名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也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上世纪80年代,应中国国家科委的邀请,库恩首次访华。随后这位美国人,对中国发生了浓厚兴趣。他在中国演讲、投资,担任一些企业公司的顾问,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同时,他一直在收集江泽民的有关资料,并且有机会采访了江泽民的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库恩在《后记》中写道:“本书是一本由江泽民的朋友和同事讲述的个人传记。” 可读性强并披露珍贵史实 这样一本外国人写的中国领导人的传记为什么如此受欢迎?该书出版商世纪出版集团广东地区销售代表朱振一认为,《江泽民传》的可读性很强,它让普通中国人更加了解中国领导人江泽民,还有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江泽民传》一书的英文版将与中文版同步在美国出版。中文版由著名英美文学家、复旦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陆谷孙教授校订,谈峥、于海江翻译。 记者了解到,《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近期在中国开展巡回签售活动,下周四下午他将在购书中心举行一个媒体见面会,并向广州的五家单位赠书。届时,广州的读者将有机会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库恩博士面对面地交流。 附:作者简介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是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他还是作家、编辑、学者、科学家、私人投资家和慈善家。库恩博士现任花旗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专职负责并购、公司重组、财务战略和资本运作。另外他还担任库恩基金会董事长,该基金会运作文化、教育、科技和人文项目,他还担任库恩全球资本公司董事长,通过该公司管理自己的私人投资。自1989年以来,库恩博士一直担任中国的经济政策、并购、科技和媒体等方面的顾问,系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他著有《投资银行文库》等多部著作,还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系列节目《走近真实》的制片人和主持人。他曾获加州大学海杉矶分校大脑解剖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内容提要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相当的解,从本书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情有友好感情。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我们有一定差距,想念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的。 听库恩讲述4年潜心写作的经历感想 记者:请您谈谈写作这部传记的初衷。 库恩:想把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地介绍给我的美国同胞乃至西方世界。你瞧,我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反响非常强烈。我还想做得更好。我有一个设想,通过一个能够反映时代变迁的人物,写一部人物传记。江泽民的人生经历,映射了整个20世纪的变迁。写他的传记,就是反映 中国的变迁,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 第一手资料 记者:听说您收集了浩瀚的文献资料,您对这些文献资料是怎么取舍的? 库恩:为了写书,我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收集了3000万字的文献资料。我把文献作为历史背景,作为全书的基本框架。但是我重视的是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核心。我需要扎实的采访。我以采访来验证文献资料。 找到采访方式 记者:您是怎样着手采访的?有一个怎样的整体策划? 库恩:首先,我选了几个重要的地点,比如北京、上海、长春、南京、扬州等,都是江泽民先生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同时,我寻找江先生的亲朋好友同窗同事,这是很好的采访对象,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5位重要人物 记者:在您采访过程中,给您帮助最大的是哪几位? 库恩(沉思,微笑):有5位重要人物对我帮助很大。用我的话来说,这5位采访对象,是我这部传记的核心人物。他们是:江先生的妹妹、同窗、同事和老领导。我很荣幸采访了汪道涵先生。他的描述是那样亲切生动,汪先生清晰地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到江泽民的情景。那时候,江泽民才23岁。他向来到工厂视察的汪道涵描绘了工作设想与远景。 通过这些采访对象,我深深感受到了江先生的人格魅力与风采。当我以后再见到江泽民先生的时候,想起了他的老同学的描述,我感到非常亲切。当我投入写作的时候,一切都活了起来,那么鲜明生动。 记者:请您谈谈采访中您的独特感受。 库恩(十分动情):我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我全身心都投入进去了。我把江先生的亲朋好友看成了自己的亲人。我见到了他们的时候,就好像是久别的亲人重逢。那天,当我见到江先生的妹妹江泽慧,我忍不住紧紧拥住了她,是的,就是亲人间的感觉。 “几次见到了江先生” 记者:您见到过江泽民先生吗? 库恩:应当说,我很幸运,好几次见到了江先生。第一次见到江先生,是我幸运的巧遇。1993年,我住在古巴哈瓦那一家宾馆的行政楼里,在走廊上,看见了江先生,当时他正在古巴进行国事访问。我很惊喜;第二次,是2000年9月,我见到江先生,在纽约的一个招待会上;第三次是2003年11月在北京,我聆听了他关于几个问题的讲话。 “我的优势是……” 记者:您是一位科学家和银行家,您觉得自己着手写这部传记,是否具有优势? 库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与历史学家、与传统的作家不同。我的热情激发起来,会全身心投入,会贡献全部智慧。这是我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以我科学家、金融专家的头脑,我的写作的角度是全新的。还有,我没有任何功利性,我不必像一些作家那样急功近利,为了登上排行榜,故作高深或哗众取宠。我已经计划好了,书出版后,将版权的百分之五十捐献给中国的3个慈善机构。 4年全身心投入 记者:据了解,您的整个采访和写作,花费了4年多。请谈谈您的写作情况。 库恩: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经历了3次重写、5次编辑的过程。你可以想象,第一稿是70万字,现在大约是47万字左右。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我很投入,周一和周五都投入了工作,常常工作到凌晨。我把手提电脑随身带着,随时可以写作。我的妻子多拉很支持我的工作,她开玩笑地说,我一直在帮你,可你一直想着写作传记,把我给忘了。 “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 记者:您在中国这么多年了。中国的经历对您发生了怎样的影响? 库恩:首先,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中国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人充满热情,充满着向上的热情,这是一种很纯的美好情感。在中国这么多年,也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我被当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感到十分荣幸。我要把这本书献给那些善良的人们,特别是我在国的朋友和同事,他们的敬业精神、前瞻眼光、坚韧和勇气正在推进着中国的全面发展,推动着中国去理解世界,也让世界理解中国。来源:新民晚报 一个美国人笔下的“江泽民” ——访《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库恩博士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出版了,这是第一次中英文双语全球同步行的中国领导人传记。英文版由美国兰登出版集团出版,中文版则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版发行。 书的作者是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一个自1989年3月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就对这片土地产生浓厚兴趣的美国人。 库恩博士的身份是从事大脑研究的科学家、著名国际投资银行家、企业战略家,虽然已出版了25部著作,但多是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专著,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要拿起笔来为中国的领导人江泽民写传呢? 当记者在四季酒店见到了专程来的库恩博士时,提出了这个大多数读者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库恩博士平和而略微笑地听完翻译转述的问题后,不假思索地说,我从刚到中国那一刻就被吸引住了16年来,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国和中国领导人介绍给全世界。写这本传记是继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纪录片《探索中国》,举办“首届中美传媒高峰论坛”和组织“中国文化美国行”后的第四个项目,也是重要的目。 原来,真正促使他产生写江泽民传的动因,还是在2000年9月。那时,库恩在家里收看江泽民接受美国哥伦比亚电视网《60分钟》节目主持华莱士的电视采访。库恩博士告诉记者,“很多西方国家的首脑对华士犀利的提问都有几分畏惧,我当时也为江捏了把汗,可是看到江泽民镇定自如地侃侃而谈,我很感动,第一次产生了要了解和描写江泽民的想法。”那天,看完电视节目后,库恩感慨万千,即写了长达7页的感想。这篇感想被作为后记,收入了一本讲述库恩在中国所见所闻的《中国制造———来自中国的声音》一书中。 一个不太懂中文的美国人,要写中国领导人的传记谈何容易?库恩博士坦言,写得确实非常辛苦,从材料收集、采访到创作完成耗时四年半,期间有三次大篇幅的重写,五次大的修改。就说前期的资料收集吧,英文的料有限,大量中文的资料需要翻译、整理,工作量很大,算起来,为写书准备的资料大约有3000万字。库恩博士说,这还不是书的核心。写这部传记是想以江泽民的一生为载体,通过一个个故事把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展出来。故事要生动感人,才能使读者感兴趣,而这些感人的故事只有江泽民最亲近的人知道,才能把活生生的江泽民讲出来。采访大量当事人自然成了全书最关键的部。 既是最关键的部分,自然也是最难的。找哪些人?采访对象是不是愿意敞开心扉?库恩博士庆幸得到了40多位当事人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把自己的记忆和感情和盘托出。其中,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先生坦率而清晰地讲述了对江泽民早期和中期事业的理解,以及两人长达40多年的“师生情”;江泽民的妹妹江泽慧介绍了江家的家庭经历;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培炎,前国务委员、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宋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库恩博士说,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采访当事人得到的,第二手故事也是经过当事人证实的,我着眼于我认为的真实,而尽量减少无法证实的情节。 库恩士很自信地表示,与已经出版的各种江泽民的传记读物相比,这部书的特点是:大量第一手采访资料保证了书的权威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自己的感受比其他作者更有说服力;最重要的是我没有把江泽民作为政治人物来写,而是把江泽民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写,政治不是他生命的全部,还有朋友、家庭,友情、亲情,这都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库恩博士还一再强调,作为一个有科学家背景的作家,他的创作是很认真的。当然,写这本书完全代表个人的观点,他尽力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把自己所了解和理解的江泽民写出来。结果肯定不会尽如人意。不过,他透露了一个“秘密”:一些高层人士看了书后说,书里写的很多怎么我们都不知道?从库恩博士有几分得意的笑容中看出,他对这样的评价很满意。 身为科学家和投资银行家,4年半的时间和精力做其他的事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效益,但库恩博士觉得,写这部传记是一件开心而有意义的事,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为写书,他停了在中国的一切商业活动,而且采访、请翻译,所有的花费都是自掏腰包。在,书出版了,他又决定将在中国获得的一半版税捐赠给中国希望工程、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用于社科研究。“我不是为了赚钱,我希望这本书的问世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使命。”库恩博士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是严肃而神圣的。 库恩博士所做的这一切为他赢得了“新时代的斯诺”的美誉,对此,库恩博士表示,很荣幸,但自己觉得不敢当。他认为,他目前做的只是在架桥,让更多的外人看到真实的中国和中国领导人。他说:“我会一如既往地把向世界介绍中国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无怨无悔!” 选稿:李宏洋 来源:解放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