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博弈:小游戏 VS 大门户 2005-02-21 07:42
盛大与控股股东联手收购新浪19.5%股权 记者 翁俊山 北京报道 盛大(NASDAQ:SNDA)最新出手,再次震撼中国互联网业界。 2月18日,这家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宣布,截至2月10日,它与控股股东Skyline媒体公司已通过二级市场,买进新浪公司(NASDAQ:SINA)19.5%的股权。这意味着盛大及其关联方一举成为新浪的第一大股东。 近期盛大已完成的另一并购是:耗资1.061亿美元,收购韩国上市公司Actoz38%的股权,曾为Actoz“打工”的盛大摇身变为Actoz的大股东。 此间分析家指出,盛大挟资本优势接连发动大规模并购,充分展示了其建立“迪斯尼式互动娱乐传媒帝国”的信心。悄然之间,盛大已深刻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格局。 盛大或会增持新浪 由于近日新浪股价出现异动,在一片猜测声中,盛大于2月18日在其网站发布题为“盛大披露持有新浪股份”的消息。盛大表示:“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盛大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受益股权声明13D文件,披露了交易信息以及13D文件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盛大目前不会对此事进行任何进一步的公开评论。” 从声明内容及措辞可以看出,现在盛大十分低调。据估算,盛大及其关联方这次购买新浪股票共花了2.3亿美元。但这一估计尚未获盛大方面的证实。 据了解,盛大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透露,盛大将在今后视市场状况及公司发展情况,可能增持或减持新浪的股份。 一向以新闻敏感著称的新浪网,这一次却十分罕见地“漏报”了这一重大消息。直到2月19日晚9时,新浪网才发布一则简短的声明。声明证实:“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以及其某些关联方,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13-D表格备案,并披露其已通过二级公开市场购买从而拥有新浪已发行普通股的19.5%的股权。” 资料显示,目前新浪最大的单一股东四通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10%,其他单一股东没有一个超过1%。 新浪在这则声明中还指出:“此次盛大公司备案中所披露的唯一行为是股票购买,对新浪公司本身的业务及运营均无任何直接影响,新浪公司股东也无需对此采取任何行动。新浪董事会将依据其对股东的责任,研究审查该13-D备案文件。” 2月20日,新浪网总裁兼CEO汪延向新浪全体员工发表公开信指出:“盛大的投资更加证明了新浪的价值。”“事实上,新浪公司没有被收购,盛大没有控制我们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我们的高层管理人员也从未在盛大购买我们的股票前夕抛售过股票或期权。” 上周五新浪股价一度上涨至27.24美元,收盘股价为25.6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10%。1月12日至2月10日,盛大及其控股股东的交易额为2.304亿美元。按照新浪已发行股数为5047.8万股来计算,盛大及其控股股东共买进983.3万股,平均每股价格为23.43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盛大已完全掌控新浪,盛大仅是最大股东而已。正如汪延所指出的,目前盛大在新浪并没有任何法律或实际意义上的控股权或控制权。因此,不排除盛大还会有进一步的举动。 收购躁动缘自环境巨变 2004年,新浪将被收购的传言便在业界不胫而走,传说中的收购方包括网易、雅虎等。对此,新浪高层人士曾多次予以否认,并表示新浪不会被收购。 新浪之所以常常身陷被收购的传闻,这与它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有关。此外,与前几年相比,如今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全面开放日期的临近,“中国军团”内部出现了躁动,国外互联网产业巨头则开始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而热身。近期,雅虎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3721,Google也参股了搜索门户百度;国内一些经营旅游网、人才招聘网、网络游戏等业务的企业则纷纷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些资本新贵对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下,门户网站惟有求变图强。比如,网易已逐渐向网络游戏的大型开发、运营商转变。 从2004年业绩来看,新浪自身也有实现产业突围的强烈愿望。业绩报告显示,2004年新浪净营收比上年增长75%,达到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广告营收为6540万美元,增长了59%;非广告营收为13460万美元,增长了84%。尽管业绩出现较大增长,但新浪的盈利水平与投资者的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 新浪预计,2005年第一季度营收总额为4300万美元-4700万美元,其中,广告营收为1650万美-1700万美元,非广告营收为2650万美元-3000万美元。新浪承认,当前财务预期数字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将远高于先前几个季度。 盛大的报表则要靓丽许多。2004年,盛大营业收入总额为1.65亿美元(13.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5.8%;净利润为7360万美元(6.10亿元人民币),增长123.4%;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净收益为98美分(8.10元人民币),增长95.7%。在其收入构成中,MMORPG、休闲游戏以及其他业务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6.8%、16.6%和6.6%。 盛大首席执行官、董事长陈天桥预计,未来公司业务会继续呈现强劲增长。盛大将通过丰富内容、加强运营平台来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和用户基础。 对于这次盛大入股新浪,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盛大是最大的游戏运营商,新浪是大型门户网站,两者的业务互补性很强,联姻之后将更有实力与雅虎、Google等展开竞争。 盛大面临整合考验 正是借助于并购,盛大这两年的业务规模迅速膨胀。 2003年,盛大先后收购了北美、日本以及国内的近10家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从事游戏产品、游戏周边产品以及游戏类电视媒体业务开发的多家企业。2004年,盛大的扩张步伐迈得更大。 盛大在业绩报告中指出,2004年第四季度,盛大的用户群进一步扩大,这不仅源于盛大自身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得益于对收购及投资业务的成功整合。 据介绍,盛大2004年8月收购棋牌游戏开发和运营商边锋公司时,其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20万,第四季度边锋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已增至27.7万。另外,盛大2004年7月投资参股的PC游戏平台运营商浩方,其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已由32万增至第四季度的42.5万,盛大将在2006年收购浩方的大部分股权。 不久前,陈天桥曾表示:“对于收购来说,2004年只是起点,我们如果不抓住企业最好的时机,迅速把企业做大,三年以后一定会后悔。” 现在后悔的应该是新浪。早在2003年,在盛大羽翼渐丰、尚未赴纳斯达克上市之前,新浪有关人士便提出收购盛大。但由于新浪内部意见不一,这一设想最终束之高阁。 近两年,网络游戏的火爆,让新浪也十分眼馋。2004年,新浪加大了网络游戏方面的投入。当年11月10日,新浪通过与NcSoft的合资企业开始了“天堂II”游戏的商业运营。2004年12月,新浪休闲游戏门户网站iGame的注册用户总人数达650万。截至2004年12月底,iGame共推出27款游戏。 然而,资本市场的诸多案例表明,成也并购,败也并购。能否成功整合并购得来的资源,将对并购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严峻考验。盛大在收购新浪之后,将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值得关注的还有,一旦盛大成功入主新浪,新浪的业务将会作何种调整。 无论如何,盛大入股新浪,正式宣告了门户网站这一模式在中国的衰落。今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天下,将由网络游戏、搜索引擎以及即时通讯等“新贵”来瓜分。(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