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央企巨亏谁负责?中储棉追逐暴利被深度套牢

    2005-01-14 08:29





        每年9月到来年8月31日,被称为一个“棉花年度”,是所有与棉花相关企业最忙碌并不乏喜悦的时节。然而,当前这个“棉花年度”却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最痛苦的时光——这家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大型国有企业,最近不仅因进口棉花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更因棉花进口决策失误而出现巨额亏损。  

        人们不禁质疑,对这种造成巨亏的国有企业,其决策失误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追逐暴利推波助澜  

        由于国内主要产棉区遭遇大雨,棉花大幅减产,加上国内棉纺行业发展迅猛,需求强劲,2003年8月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以致国内棉花市场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  

        江苏昆山一台资棉纺企业总经理回忆:2003年9月初到10月底,棉花价格从12000元/吨快速上涨到18000元/吨,甚至一个星期就涨1000元,国内不少棉麻企业都四处买棉花,并大量囤积棉花。甚至一些不懂棉花的企业,只要有资金,都去炒棉花,都去找配额。有些企业甚至预期棉花要涨到20000元/吨以上。  

        中储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闯进市场的。2003年10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而据一些纺织业内人士反映,中储棉在与外商签订进口合约,乃至棉花陆续进口后,作为业务指导部门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曾劝说该公司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尽快以合适的价格组织销售。但是,中储棉一方面将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  

        “当时棉价几乎是一周一个价,连低等级SLM1-1/16(相当于国内427)棉花,有时都卖到17000元/吨。就这样还无棉可买,有价无市,作为直接用户的纺织企业很难从他们手里买到棉花。”一位棉纺企业负责人说。  

        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储棉的突然大量进口,还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棉价。据统计,仅2004年10月份328原棉价格就上涨了3650元/吨,涨幅高达26.17%。这期间,美国纽约棉花期货价格从58美分/磅上涨到80多美分/磅,涨幅高达40%。  

        而据记者了解,中储棉内部还制订了一些奖励办法,动员并鼓励员工高价卖棉,价格越高,奖金就越多。一个本应承担平抑价格、稳定市场,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国有企业,其时已甩开膀子为正在兴头上的“炒棉热”推波助澜。      

      10亿元本金亏折过半  

        棉花价格的非理性暴涨,积累着大量的市场风险。2004年3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被寄予调控市场厚望的中储棉也不幸被套。  

        作为我国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一大成果,成立于2003年3月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的战略任务。然而,业内人士目前的估计是,由于此次进口棉花被深度套牢,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至少亏折了一半。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储棉此次进口的20多万吨棉花,最保守的估计,其成本也应在16000元/吨以上,这还不包括相当可观的财务费用。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储棉尚有20万吨进口棉花在手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不高于13100元/吨的价格收储,其亏损在6亿元左右。  

        而根据中国棉花网公布的动态行情,1月11日,国内标准级棉花价格为11789元/吨。以这个市场化的价格来计算,中储棉亏损已近10亿元。也就是说,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本已亏得所剩无几。      

        巨额亏损何以形成  

        中储棉总经理雷香菊元旦前对记者确认了这一亏损事实。不过,她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她对记者明确表示,中储棉“本身就是一个政策性公司,没有经营指标”,公司亏损主要是“宏观调控造成的”。  

        业内不少专家则分析指出,在当时的行情下,中储棉在很短时间内如此大量进口,既十分仓促,也不合时宜。“其结果,不仅推动了纽约期货市场棉花价格连续拉出几个涨停板,更助长了国内棉花市场的炒作之风。”一位专业人士说。  

        对此,雷香菊解释称,进口配额是发展改革委发的,按照商品棉进的。在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一天晚上就定了。她还表示,因为中储棉管理总公司“是政策性公司,主要是调控市场的”,“我们的业务受发展改革委指导”,因此“我们每进一次棉花都要经过发展改革委同意”。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有关部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财政部一直反对政策性储备公司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对中储棉进口20多万吨棉花,财政部事先并不知情;发展改革委则表示,中储棉此次经营进口棉花主要是企业经营行为,发放进口配额是给企业进口的机会,在配额量内进多少,何时进,按什么价进,均由企业自行决定,盈亏也由企业自行承担。中储棉负责管理国家的棉花储备,其棉花储备业务由发展改革委指导,其经营性业务则不属于发展改革委指导的范围。  

        知情人士则透露:“进口这批棉花,中储棉内部并没有经过计划、论证等科学决策过程,而是由主要负责人个人决策的。按当时的行情,进口20多万吨棉花所需资金不少于50亿元,由于是中储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行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可能全部供应资金,以致中储棉后来出现资金支付困难,部分棉花在到岸后无法提货,无端地又增加了一笔滞留费用。”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提货,有些棉花在到岸后被迫在港口滞留长达3个月时间,滞港费、滞箱费就高得惊人。  

        记者了解到,中储棉进口的这批棉花一开始并非以储备为目的,而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形式申请配额并进口的。据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介绍,2003年底至2004年初的“炒棉热”中,发展改革委曾向各地下发通知,提醒警惕棉花市场风险。显然中储棉并没有将管理部门的这种风险提示当回事。而在亏损发生后,中储棉曾希望有关部门按他们的成本价格收储这批棉花,但中储棉的这一“企业亏损、国家埋单”想法终被否决,最后在多方协调下,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13100元/吨收储这批棉花。  

        “国家棉花储备应该是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器’,是连接棉农和用棉企业的‘平衡木’。这是国家储备的作用和目的所在。像中储棉这样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职能的特殊企业,是否应该从事经营活动,参与市场逐利,值得深思!”一位企业研究人员说。他认为,国家储备类企业同时从事经营活动,很容易导致企业将随时可能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向储备活动转嫁,进而加大了国家储备的风险和成本,降低发挥国家储备职能的效率。  

        从中航油事件到此次中储棉巨亏,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凸现出来:谁对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承担责任?国有企业的决策失误问责制究竟该如何建立并落到实处?(黄庭钧、杨宁、李俊义/新华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687,495, 栏目计数: 5,619,60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