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河北证券谢幕 瑞银有望入驻中融

    2005-01-11 09:32





      瑞银集团和中融基金,这两个本无关联的公司却因为1月5日的一纸公告而悄然连在了一起。

      1月5日,中融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经2004年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并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股东河北证券、国信证券、长城证券、浙江国投、华宝信托将所持的中融基金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电力公司、国投弘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中融基金的股权转让公告还留了一个蹊跷的尾巴:"中国证监会在证监基金字[2004]212号批文中要求:本公司及相关股东在该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外资参股本公司的申请。"

      谁要参股,怎样参股,参股多少,公告没有讲,中融基金公司也不肯说。公司信息披露人周光林表示,基金公司对于股权转让状况一无所知,"这是股东层面上的事情,公司不清楚。"至于公告上关于外资参股的表述,则是"证监会的要求",公司方面还是不知情。

      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篱笆墙。一个庞大的金融巨头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中融基金的背后。

      "瑞银"来了

      这个金融巨头就是瑞银集团。据权威人士透露,瑞银集团正是中融基金公司即将引进的外资股东。中融公司的内部人士也证实有此说法,"我们听说UBS要来了。"

      作为全球十大银行集团之一,瑞士银行集团(UBS)总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旗下包括欧洲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瑞银证券(UBS Investment Bank)、负责企业资产管理与共同基金业务的瑞银环球资产管理公司(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以及瑞银财富管理公司(UBS Wealth Management)。其中,仅瑞银环球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规模就超过4000亿美元。

      瑞银与中国基金业早就"眉来眼去"。2002年8月,它旗下的瑞银环球资产曾与国泰基金管理公司签署投资与业务的全面合作协议。双方曾经表示,将在各种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最终成立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但据国泰基金人士证实,该协议已在早前暂停。因此,如果瑞银入驻中融,那么中融基金可能会成为瑞银未来在内地基金业的支点。

      挑战"49%"

      引人关注的还有,据权威人士透露,在即将公布的合资方案中,瑞银可能"一步到位"获得公司49%的股权。这使得中融基金公司很有希望成为入世三年后,首家达到49%比例外资持股上限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在此之前,所有已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外方持股都限制在33%以下,无论是首批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招商、华宝兴业、海富通,还是其后陆续成立的景顺长城、申万巴黎、上投摩根,乃至最近成立的友邦华泰。外方股东的持股比例都在33%以下。

      而根据入世协议,内地应在入世满三年后,将外资入股基金公司的比例限制由33%放宽到49%,这个限制在去年12月11日刚刚放宽。迄今为止,尚无合资基金公司获批突破33%的比例限制。如果瑞银获得中融49%的股权,那么这将是内地基金业首个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的基金公司。

      重组很快揭晓

      瑞银入驻中融的消息预计很快揭晓。

      根据1月5日的股权转让公告显示,中融及相关股东必须在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外资参股的申请。一旦外资参股申请获批,国投系公司必将再度公告转让中融的股权。

      事实上,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国投系也无法维持现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不得持有其他股东的股份或者拥有其他股东的权益;不得与其他股东同属一个实际控制人或者有其他关联关系。

      而在中融基金的股权转让公告中,中融基金公司的3家新股东恰恰同属一个实际控制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其中,持股45%的国投电力公司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持股51%的国投弘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自身还持有中融基金4%的股权,这显然与上述法规不符。

      此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还持有中信基金管理公司31%、兴业基金管理公司25.51%的股权。这同样违反了"一控一参"(一家机构最多控股一家、参股一家基金公司)的规定。所以,不仅未来国投在中融基金的股权有待调整,其在其他基金公司也面临调整的命运。国投系"全控盘"中融股权的状况注定是个过渡阶段。

      河北证券谢幕

      就在国投和瑞银一步步进入中融的过程中,曾经为控股权有过激烈股权之争的河北证券与浙江国投一起"谢幕",颇令市场感到意外。

      2002年6月,中融基金管理公司刚成立时的股东结构为:河北证券公司30%,国信证券20%,长城证券20%,华宝信托15%,浙江国投15%。当时河北证券作为第一大股东以1.57亿元现金出资为天骥投资基金置换非流动性资产1.46亿元,成为中融基金公司成立的关键一笔。

      但风云很快发生了变化。2002年年中,基金公司股权转让大潮的兴起,使得中融基金公司控股权的争夺愈演愈烈,河北证券与浙江国投甚至为此而"大打出手"。

      一直渴望中融控股权的浙江国投率先出手,同长城证券达成一致,拟受让长城证券持有的20%股权。同时,河北证券也不甘示弱,在经过激烈的竞价后,河北证券同华宝信托达成一致,拟受让华宝信托的15%股权。其后的国信证券持有的股权又成为两机构的竞逐焦点。

      但伴随着河北证券在2003年年中成为融通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以及浙江国投受到监管机关关注。两家机构的控股计划都成为泡影。

      本土机构的鹬蚌相争,成全了外资机构的美事。重组后的中融或许会少些股权转让的话题,但它掀起的外资风暴必然会对内地基金业产生新一轮的冲击。(弘文/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41,962, 栏目计数: 5,742,78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