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里程碑!11只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准上市 比特币价格大幅反弹! (2024-01-11)
  • 此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2023-02-05)
  • 中国过冬“神器”欧洲销量猛增!热水袋、暖手宝被买爆!多家A股公司回应 (2022-10-16)
  • 千亿白马股连续闪崩 每天杀一只白马股!? (2022-09-23)
  •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岁 (2022-09-09)
  • 20年完成三级跳,中国游戏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2-09-08)
  • 教育部:十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跃升至1144.2万人次 (2022-09-07)
  •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刘备有2个缺点 (2022-07-14)
  • 上交所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倡议》 (2022-05-16)
  • 股市顶级猎手的两大特质 (2022-05-05)
  • 巴菲特:永远不会揣测市场的时机 (2022-05-03)
  • 中金公司:今日的“专精特新” 明日的“隐形冠军” (2021-08-25)
  • 锂储量成“牛股密码” 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分水岭 (2021-08-25)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德意志银行:中国经济最具风险的阶段已过

    2005-01-04 09:09




        记者   浩民

        德意志银行日前完成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周期中最具风险的阶段已经过去。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是:“通货膨胀率下降到3%以下,工业生产增长率放慢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经济高风险期已过

        德意志银行认为,过去两个月的宏观指标显示,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最初宏观经济调整计划的目标——通货膨胀率下跌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目标区间3%—4%的低端以下;工业生产增长率放缓到14.8%,2005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趋近于14%,符合更加稳定的GDP增长水平8.5%的需要。

        尽管当前的投资增长率仍略高于期望水平,但德意志银行此前曾提到的,近期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和收入增长的减慢,将在不需要任何更多的行政调控措施的情况下遏制住投资增长。

        基于上述理由,德意志银行表示,“相信这次经济周期中最具风险的阶段,即高通货膨胀连同高投资增长已经过去,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

        GDP增速逐步放慢

        该报告预测,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将从2004年的9.3%减缓至8.4%。在GDP的主要构成元素中,最显著的减速将发生在投资和出口两个领域。

        德意志银行认为,今年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率很可能从2004年的16%左右下降到13%,首先反映了自去年第2季度开始的经济紧缩政策。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收益增长的放慢和出口需求的下滑将抑制投资的增长,因为公司将丧失开发新项目的部分动力。到那时监管调控就将基本不必要了。

        另一方面,报告认为,由于房地产需求的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境等领域仍将大量投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仍不会下降到1位数。

        M2增长率将达15%

        在这份报告中,德意志银行绘制了一份各项宏观政策对GDP增长产生影响的模拟表。通过这份模拟表,他们预测,2005年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确定在:保持M2增长率在15%左右。假设2005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18%左右,在使用上述货币、财政政策的情况下,GDP增长率将达到8.4%左右。

        报告认为,M2从2004年的14%增长到今年的15%,意味着货币政策的适度放宽。这种放宽的理由是流动资本,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流动资本的减少。

        在财政政策方面,德意志银行认为,为了完成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政府必须确保名义财政赤字水平的稳定。因此,财政赤字很可能维持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GDP的2%。据此,财政政策的重点将落在社保、农业、环境保护领域以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5,958, 栏目计数: 5,745,30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