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发审委候选人躲记者如避瘟疫 公开原则难体现 2004-12-10 09:24
华西都市报/林兰 质疑发审委候选委员名单 推荐人员为何不公示? 证监会公示新一届39名发审委候选委员(名单) 新发审委候选人名单首次公示 来自证监会的有5名 发审委候选人名单首次公示 近半数委员被换下 证监会在本周二史无前例地公示了第七届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欢迎群众对候选人提意见,并公布了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我省不少投资者近两日不断在本报证券热线电话上反映,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发审委候选人的情况,如发审委委员的任职标准,这39位候选人的工作经历、推荐原因及上任后的打算等等。 昨日,本报就此对中国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要了解39位发审委候选委员的情况,难于上青天。采访结束后,记者发现,对这39位发审委候选委员,除了证监会公布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和推荐单位外,其他情况一无所获。 证监会:把问题转相关部门 记者昨日首先找到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不接受记者采访,新闻处统一答复媒体。” 过了10分钟,记者又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与他沟通,想了解候选人的工作经历、推荐理由等背景资料,该工作人员很客气地说:“你提的问题我不能答复,我把问题记下来,反映给我们领导。” 记者接着拨通了新闻处电话,工作人员说“我们不接受媒体口头采访,如果有问题要问,请写一份书面材料,给我们发传真。我们把你的问题转到相关部门后,再作解答。”记者问:“什么时候能接到解答呢?”新闻处工作人员答:“我们也不清楚,时间不好确定。” 按照要求,记者给新闻处传真了一份书面采访提纲,提了3个问题:1、第七届发审委候选人的工作经历、照片及推荐理由;2、请公开证监会五位候选人名单;3、请公布发审委委员的候选标准。 直到昨天晚上11点,记者没有收到回音。 交易所:不接受媒体采访 上海证券交易所推荐了史多丽、黄宏彬两位上市公司部的副总监作候选人。记者找到史多丽,希望能提供投资者了解她的相关资料,并接受本报采访。史多丽说:“我们交易所有纪律,不接受采访。你可以和办公室协商,看他们愿不愿意提供资料。” 记者找到办公室,接电话的董小姐比较干脆:“报社要求交易所提供候选人的相关材料,我们不能满足。要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才会提供。” 记者找到深圳证券交易所推荐的候选人时,得到了同样的拒绝。 注会协会:下周才接受采访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这两家推荐了23名发审委候选人,相对于交易所的一口回绝,他们对记者采访要求的回绝则显得相当委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由办公室蔡主任统一接待媒体。昨天全天,蔡主任都“不在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蔡主任在北京展览馆开工作成果展出,下星期才有时间回答媒体的问题。 律师协会由信息部接待媒体,协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息部全体工作人员周四、周五都不在办公室,要下周一才有人。 证监会表示,要反映发审委候选人情况的,请于12月12日(本周日)之前提出。看来,即或是下周一有关人员都“在办公室”了,我们要了解有关候选人的情况,已过了时效期,黄花菜都凉了。 候选人:躲记者如避瘟疫 推荐单位不愿意接招,记者直接找到候选人,谁知候选人闪得更快,更不愿和媒体打交道。 候选人付彦是深交所推荐的人选,接到记者的电话后客气地说:“我是单位推荐的,不方便接受采访。” 候选人王立华是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据工作人员说他在出差,移动电话转移在座机上。记者问王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工作人员拒绝提供。 候选人胡英之是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其秘书接待了记者,她说:“胡律师正在开一个国际电话会议,要开一整天,没有时间与记者通话。” 市场人士:三公原则咋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公示候选人,这是证监会在“王小石事件”后的积极反应,也算是发审制度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最大的问题是,公开的信息太少、太简单,透明度远远不够。连起监督作用的新闻媒体都了解不到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作为普通投资者,他们有时间、有能力获取吗? 业内人士呼吁,希望管理层在推进发行市场化过程中,步子迈得更大些,把“阳光工程”做得更完美。如果连发审委候选人最起码的资料投资者都无法获得,发审委候选人连媒体都不愿意面对。投资者如何相信他们能在发审委这个“权力很大”的能够坚持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记者林兰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