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把脉中国股市 对问题券商动手术能否改变熊市? 2004-10-22 08:38
中国青年报/王磊 该死掉的让它死掉,该壮大的让它壮大。 在严重违规经营的闽发证券10月18日遭证监会托管处理之后,问题券商们正面临被清洗的厄运。同时,近两日,沪指在1300点政策关口附近低迷震荡,成交量也在低点徘徊,投资者表现出对后市强烈的观望心态。 注册资本8亿元的闽发证券,拥有几十个证券营业部,网点遍布各大城市。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这个国内中型综合类券商目前负债竟达220亿元。这是继年初南方证券因违规经营被行政接管后,国内券商再度因违规经营而被处理的典型案例。 闽发证券最终的结果是破产或被重组,还有待观察。而问题券商暴露出的恶疾,已促使监管部门痛下清理整顿的决心。 金龙投资总经理于步越对记者表示,这次管理层的态度明确,对那些资质差、规模小、违规操作的券商,就应该让它在市场中自生自灭。而对于那些有发展前景的“好券商”,就应该让它做强做大。 但是,清理整顿券商的“强力监管”这个长线“利好”,对市场的影响却不那么明显。今天开盘后,股指走出持续下跌曲线,只是在收盘时略有反弹,收于1330点,整日下跌7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券商们的“自救”行动,在短期内对市场会有负面影响。那些问题券商为了“过这道坎儿”,当然会在市场中抛售部分股票,以回收部分流动资金“填窟窿”。 “收拾干净一点,至少让人看上去有副新面孔。”于步越判断,股指表现出的低迷,应该与那些问题券商得过且过的短期投机行为有关。但是,管理层的手术刀已然举起,国内券商们面临一场大手术已不可避免。 活下去的“资格” 事实上,在9月中旬大盘跌破1300点之前,有关管理层将对券商清理整顿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此后,股指反弹回暖似乎暂时掩盖了券商的自身问题。“十一”过后,证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对各家券商进行全面清查,并要求证券公司停止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以及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此外,证券公司违规占用客户资产的情况也在清查之列。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问题券商的“命脉”,主要集中在投资和委托理财方面,一旦三大业务被叫停,他们自然面临“生死抉择”。 “以前,这些业务虽没被允许做,但做了也没人过问。而这次是明令禁止了。”西南证券的刘晨认为,委托理财等业务本来在证券业是通行的经营方式,但正是股市低迷,使得违规操作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分析人士认为,券商暴露的问题主要包括挪用客户资金、违规回购国债、违规炒作股票等。如果在牛市,只要券商能盈利,“违规”就不被人注意;而在熊市,违规操作的资金损失越来越大,终有一天“血窟窿堵不住了”,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 在闽发证券被宣布托管的前一天,即10月17日,有关部门公布了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公告。在收购细则中,最让人关注的条款是有关全额收购和打折收购的区分。其中,关于信托、委托理财等投资中,10万元以下的个人债务由央行再贷款全额认购,10万元以上(不含10万元)的个人债权将以九折认购。 金融专家表示,与以前金融机构破产或重组时其债务由央行“全部兜底”相比,该公告表达了新的风险含义:今后在部分债权中,如金融机构清算能力不足以偿还债务,风险则将由投资者自担。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游戏规则要改变了。”民族证券资深分析师徐一钉对记者说,对于向市场化推进的金融机构来说,风险意识应当是比盈利预期更重要的评定标准。投资者必须警觉,“你把钱拿去让他们经营,挣了钱大家都高兴,可赔了钱也没人给你兜着了。” 而这种风险经营意识对券商来说,起到的恰恰是“优胜劣汰”的推动作用。因为,投资者一旦意识到风险,就会认真对待和选择投资对象,不会单单被提前许诺的高盈利预期蒙骗。这样,逐渐通过投资者的市场选择,问题券商能拿到的资金就越来越少,“你不能担保风险,谁还会让你委托理财呢?” 显然,对券商们实施的“切割手术”,管理层已经不指望使用粗鲁的“一刀切”方案。10月19日,央行发布《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人发行短期融资券。据称,已有30多家券商有可能获得融资资格。同时,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大幅度降低证券公司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门槛。《办法》取消了发债最高期限的规定,取消了拟公开发债公司最近一年盈利的要求,将债券上市的最低面值由2亿元改为5000万元,并规定可以不提供担保。券商们深深苦恼的融资难题得以突破。 然而于步越认为,关键是谁能获得融资发债的“输血”资格?问题券商肯定没戏。 几天之内多项重要政策相继出台,对券商们来说,“一些人原地踏步,一些人要阔步前进,一些人只能被淘汰”。于步越分析道。 券商危机折射了什么? 然而对130家券商的整顿行动,短期并不能根本改变目前股市的疲弱。 此前有业内分析称,合理的券商数量是保留70家到80家,也就是说,管理层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拿掉40%的券商牌照。 面临2006年中国开放金融市场日期的迫近,管理层对券商整顿调整的方向是明确的。徐一钉说,来自国外投资机构的竞争压力迫在眉睫,而我们的券商还在因自身的漏洞百出与彼此间的整合之难而裹足不前。 更糟糕的是,券商们的生存环境也令人担忧。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曾表示,券商与资本市场是“毛”与“皮”的关系,券商的亏损反映的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深刻危机: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胡汝银认为,证券市场产品结构过于简单,没有衍生工具市场业务,公司并购业务又由于往往由内部人黑箱操作而排斥券商的进入,券商的业务空间和盈利能力十分有限。 据分析人士粗略估算,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约1.3万亿元,其中市场中的投资资金结构大致分为,各类私募基金约5000亿元~6000亿元,公募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2000亿元~3000亿元,券商经营的资金500亿元~1000亿元,QFII(境外合格投资基金)约有200亿元,其余大约50%为散户资金。由此看来,券商资金的动向对大盘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 管理层对券商的规范与整饬,只能是证券市场整体趋向健康发展的一个环节。分析人士认为,从证券市场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券商充当过“害群之马”的角色,也同样是证券制度整体缺陷的受害者,券商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在近期,上市公司的扩容压力、股权分置是否有望解决,更是压在股市身上的沉重疑问。 “股指的波动令人捉摸不透。”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徐一钉也感到迷惑,“利好市场没人理会,利空市场反应麻木。”于步越认为,这就是证券市场的铁律:熊市就是熊市,利好也被当成利空。 在中国股指再度贴近1300点时,一切又变得玄妙起来。人们再次开始揣测“政策意图”,期待能有明确的“说法”出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