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宝钢财报公允性瑕疵足以对其再融资构成障碍 2004-09-25 08:56
经济观察报/清议 专题:整体上市脚步声临近 宝钢再融资大猜想 会计上判断财务报告公允性的依据在于是否全面遵循会计标准,并在必要时提供附加披露。从这一意义上讲,有关财务报告的所有瑕疵都可以概括在公允性之下。不过,有一类公允性瑕疵具有特殊性,它们要么是依据尚未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要么是对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全面记录和反映,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故意的结果,而并非源 自粗心大意、计算错误、会计政策应用错误,或者披露不充分。此类公允性瑕疵被赋予另一个概念——财务报告虚假记载。 识别财务报告虚假记载的意义在于,依据《公司法》第157条,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作虚假记载,监管机构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并在限期内未能消除虚假记载的情况下,终止其股票上市。 宝钢股份<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历年来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存在瑕疵,但是,其中涉及虚假记载的瑕疵以往似乎从未曝光。尽管如此,围绕宝钢股份“整体上市”,已曝光的公允性瑕疵足以对再融资构成障碍。 那么,宝钢股份财务报告到底存在虚假记载瑕疵吗?研究人员在对宝钢股份2003年度针对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所作的会计估计变更加以信任度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这家公司变更前和变更后的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涉嫌虚假记载。 宝钢股份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运输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进行调整。变更前折旧年限为6~10年,年折旧率为9.6%~16%,全年折旧费用4.87亿元;变更后折旧年限为5年,年折旧率为9.6%~19.2%,全年折旧费用23.94亿元;其结果是变更后比变更前多计提折旧19.06亿元。 舆论普遍认为,宝钢股份借此项变更隐瞒利润19.06亿元。经济观察研究院不赞同这一说法。恰恰相反,研究人员认为此项会计估计变更暴露出宝钢股份以往年度业绩是建立在错误的会计估计基础上的,董事会利用低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来虚增利润,理由是无证据表明变更后的会计估计不适用于以往会计年度。进一步说,鉴于宝钢股份2001年度净利润仅为25亿元,如果此项会计估计变更连同另一项同样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估计变更发生在两年前,那么,该公司2001年度业绩并不好。 细心的研究人员并未满足于这一发现。接下来,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受到重视。经核实,所谓变更前的折旧年限与年折旧率是对称的——在固定资产残值为4%的条件下,6年的折旧年限所对应的年折旧率为16%,即(100%-4%)/6;10年的折旧年限所对应的年折旧率为9.6 %,即(100%-4%)/10。但是,即使按照其中较低的折旧率9.6%计算,变更前?与2003年运输类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94.43亿元相对应的折旧费用应当是9.06亿元(94.43亿元×9.6%),而不是4.87亿元,差额为4.19亿元。若按照较高的年折旧率16%计算,变更前2003年应计折旧费用为15.11亿元(94.43亿元×16%),与董事会所说的4.87亿元相比差额高达10.24亿元。反过来讲,与4.87亿元对应的年折旧率既不是9.6%也不是16%,而是5.16%,比董事会声称的年折旧率下限还要低4.44个百分点或46.25%。这意味着,宝钢股份董事会所说的变更前折旧费用4.87亿元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虚假陈述,所谓变更后比变更前增加折旧费用19.06亿元同样也是一个虚假陈述。 不能不让研究人员担心的是,这一虚假陈述未必不会存在于以往会计年度。果真如此,宝钢股份以往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就存在基于上述虚假陈述的虚假记载,其结果是漏报折旧费用,虚增营业利润。 不仅如此,变更后,与5年折旧年限以及19.2%相对应的年折旧费用应当是18.13亿元(94.43亿元×19.2%),而不是23.94亿元;反过来,与23.94亿元折旧费用相对应的年折旧率应当是25.35%(23.94亿元÷94.43亿元×100%),而不是19.2%;与23.94亿元折旧费用以及25.35%年折旧率相对应的折旧年限应当是3.79年,而不是5年。 那么,为什么宝钢股份变更后的真实折旧年限是3.79年,真实年折旧率是25.35%?答案只有一个,由于以往会计年度折旧费用计提不足,并因此形成较大的应折旧额亏欠,即使按照5年折旧年限和19.2%年折旧率计提折旧费用,该公司截至2003年末原值为95亿元的运输类固定资产在剩余折旧年限的应折旧额将不足以全额计提。到那时,宝钢股份在财务报告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虚假记载将暴露无遗。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