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某些公司增发新股的钱干啥去了? 2001-07-30 08:41
有的存入银行,最高达10亿元;有的重回股市;有的圈钱越多,反而亏得越多 今年3月,《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增发新股条件放宽。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4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增发方案。到目前为止,已有115家公司提出了增发新股方案,30余家公司实施了增发,增发新股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重要手段。但从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资和使用募集资金的实践看,股民送上的钱的用项,并不令人满意。 胃口越来越大 和配股、发转债相比,增发新股不仅条件宽松,而且募集资金更多,因此,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纷纷放弃配股而选择增发。统计一下可以发现,目前提出增发新股的有115家公司,按昨日的收盘价打8折计算,这些公司将从股民手中拿走800多个亿。去年,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的总融资额也只有740亿元。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仅增发一项的募资额就远远超过了去年一年。 上市公司从股民荷包里掏钱越来越随意了。振华港机去年12月上市,从股市拿走8.38亿元。今年7月7日,公司又宣布拟增发不超过1.2亿股境内上市外资股,计划募资12亿元。安徽一家公司去年7月实施配股,募资1.8296亿元,今年7月又提出要通过增发募资10个多亿。和过去通过配股募资几个亿相比,现在动辄募资10个亿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而且募资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了。 手里并不缺钱 有人从今年公布增发方案的公司中抽查了88家公司作过一个统计。结果是,去年,这88家公司现金和银行存款几乎均在1亿元以上,平均每家达到了2.95亿元,其中有4家公司超过了10亿元。个别极端的公司账上躺着十几个亿的闲置资金,但还是要通过增发再从股民手里捞一把。 圈了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呢。对2000年实施再融资公司的一项统计显示,大多数公司都把钱用在短期投资上了,它们平均用在短期投资上的钱为7785万元,其中7家公司超过了10个亿。 2000年公告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有100家左右,其中有57家公司委托理财金额总计51亿余元。另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共有26家公司披露了近50份委托理财协议,涉及金额36.31亿元,平均每家近1.4亿元。联通国脉委托理财拿出了3.15亿元,而其最近一次的募资额是2.93亿元,联通国脉圈这么多钱拿去买国债、玩股票,也真够牛气的。 有的圈钱越多,亏得越多 通过统计历年来募集资金在前30名的上市公司可以发现:1996年以后,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虽然不断提高,但这30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出现显著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值,如厦新电子、济南轻骑等。不仅如此,30家中更有11家公司净利润大比例下降。这些数字是残酷的,说明近5年来上市公司从股市上拿走的钱越多,亏得也就越厉害。 分析今年提出拟增发新股公司资金投向的表述还可以发现,有超过1/4的公司打算将资金用作与大股东发生关联交易,并且有相当部分公司是将全部增发资金用作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也有部分拟增发公司则是将资金用于进军其它行业,准备实行“混业经营”。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3月关于增发新股的办法出台,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上百家公司宣布增发,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疑问:难道确定一个投资项目就如此容易吗?至少可以说很多项目缺乏科学论证。这说明很多公司就是为了增发才去找项目的。这样的项目有多少价值令人实在是不敢相信,这也就难怪一些公司把钱圈到手之后拿去瞎花了。 从股市募来,又投入股市,极易诱发“泡沫” 上市公司随意从股市上圈钱,圈完之后又随意乱花,这样的状况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股上市屡被大机构拔高建仓,这些场外增量资金大多来自机构,其中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也是一支重要力量。而委托理财的钱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增发募集的资金。 金融界人士指出,这些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到手之后,本应投资于实体经济,通过企业实体对募集资金的吸收消化,获取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实际上,这些钱大都又通过战略投资、申购新股、参股券商和投资二级市场又回到了证券市场。这将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按比例发展的格局。假如不考虑间接融资承受能力,而让直接融资过度发展,不仅会导致资本市场的泡沫化,而且搞不好会把资本市场的泡沫传导给货币市场。 (深圳商报 刘伟)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