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息 截至7月27日,沪深两市已有3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警公告,其中16家公司去年以来曾在证券市场上实施过再融资。
自去年以来,上市公司刚融完资业绩就变脸的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一些再融资公司,资金才落袋为安业绩就因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而大幅下滑。而从今年中期业绩预警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一现象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资料显示,这16家公司中9家公司于去年实施配股或增发,另有7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刚刚完成再融资却宣告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令投资者大吃一惊。如烟台发展,今年3月配股,日前却表示“由于有关股权转让问题发生争议,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无法合并其权益,致使本公司中期业绩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
又如光彩建设,今年4月才实施配股,前几日却称“由于公司配股募集资金5月份才到位,公司在北京、深圳开发的项目尚处于在建阶段,未具备收益形成条件”。此外,因该公司的“上半年的利润主要来自青岛项目的商品房销售。而因市场竞争激烈,虽然青岛项目的销售情况良好,利润贡献仍是有限。因此,董事会预计公司中期业绩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综观这些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行业不景气,或者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或者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产品价格下跌等等。新会计准则与制度也成为一个借口。但投资者不能不怀疑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在配股前往往是绩优公司,至少也有过在3年内保持配股资格线的业绩,然而,一旦完成配股就立即“变脸”,以往的业绩靠得住吗?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期预警的紫光生物前不久还曾提出增发方案。虽然目前增发的“门槛”有所降低,但这样的公司是否能从市场再次融资值得探讨。
对此现象,有关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证监会不久前出台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关注和确保新股发行公司的盈利能力。该《管理办法》规定,“对上市公司前次发行完成后,效益显著下降,或利润实现数未达到盈利预测的80%,担任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应重点关注,并在尽职报告中予以说明”。而对于本次新股发行后如出现“盈利脱节”的公司,新规定则进一步强调了法律责任,包括公开解释、公开道歉,乃至对“增发完成后未达到盈利预测50%的、配股当年出现亏损的”,进行公开批评并在2年内丧失再融资资格。相信在该《管理办法》的“监督”下,“变脸”现象将有所改善。
(记者 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