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胡舒立:统计数据误差的制度反思 2004-08-06 09:11
财经/胡舒立 为增加统计的可信性,则不仅最后产品必须透明,而且统计全过程也应昭之于众 7月中旬正是人们最为关心前一段紧缩措施对经济有何影响的时候,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却使人备感困惑:最初,数据是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7%;不久,统计局发布公告,对去年二季度的数字进行了修订,GDP由原来的6.7%改为7.9%。由是,今年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调整为9.6%。相应的修订,包括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许多领域。 尽管国家统计局有关官员就去年发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据说与SARS影响的快速统计调查相关,公开进行了道歉,而且很有舆论为之辩护,称修订统计数据是常有的事情,“中国在1994年修订过,而国外也曾有过类似行为”,云云,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学界、业界乃至相当一部分政府经济官员中,仍有激烈批评和指责;更有许多识者指出,权威部门对统计数字这种揉面团式的修改并非偶一为之,国家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严肃性受到很大的挑战,应当认真反思数据统计的整体制度安排了! 我们觉得,这些看法很有道理。 细想一下,国家统计局是在今年7月公布去年同期统计错误的。那么,既然去年出现误差的原因在于SARS期间的所谓快速调查法,因而可靠性不高,那为什么不及早公布进行修订并公布结果,偏要拖到今年7月?而且,去年二季度的错误数据对去年的年度数据造成了什么影响?如果说一步错,步步错,那么去年来究竟有多少数据要因之进行调整?这些数据,是否和如何影响了关键时期的宏观经济决策? 国家统计局坚称自己出现失误,完全是技术性原因,绝非考虑外部影响。而有消息称,事实上是由于最初公布的二季度数字甚至引起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质疑,认为去年SARS基数那么低,今年同比仅增长9.7%不可信,统计局才被迫进行了“修订”。两种说法何者更为准确,一时难以求证,但人们普遍怀疑统计数字过多考虑外界因素却是事实。特别是去年底,统计局本来已称全年GDP增长的数据为8.6%;统计局人士更是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坚称“中国经济身体健康”,反对“过热”的说法。但人们对于这个数据可信性,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及至今年1月,一些高层领导公开表示出对过热的担忧。由是统计数字微调,1月中旬正式公布时已改为9.1%。 中国经济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否可靠,是个久已有之的问题。而国人一直倾向于相信其可靠性,信任统计部门的诚意,纵有误差出现也理解统计工作的实际困难。但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各种利益主体开始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理性预期,做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数据出现重大偏差造成的潜在损失也更为巨大。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国内国际对于统计可靠性的要求都大为提升。统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尽快提上议程。国家统计局“7·19 修订”事件促使人们进行反思,目前学者们已就此项改革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 其一,应当在政府发出统计数据的同时,支持和鼓励非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建立非官方统计系统。必须看到,统计并非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非只能独家公布的垄断产品。民间力量在一定财力支持下,科学操作,认真求实,完全有可能推出具有可信度的权威性统计数据,为决策依据提供新的选择。结束垄断,提倡竞争,有助于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其工作质量。 其二,应当做出增强统计透明度的制度安排。当前统计数字能做到定期公布,当然是一种进步,可谓具备透明度。但为增加统计的可信性,则不仅最后产品必须透明,而且统计全过程也应昭之于众,其中包括统计方法采用、数据采样操作,都应使公众及时了解。过程透明,是数据可信的重要保证之一。 其三,应当建立统计工作专业化原则。在这里,专业化系指统计队伍人员素质必须提高,从管理者到基层调查员,都应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还指统计机构应当集中精力进行统计,不再进行经济分析预测,以避免利益冲突——事实上,这也是国际的通行原则。■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