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从“端午风波”说到《道德经》 2004-06-22 08:49
日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两件事沸沸扬扬,一是韩国欲就“端午祭”申遗,引发中华大地“保卫端午节”呼声;另一是华中科技大学将《道德经》引入课堂——— 从“端午风波”到大学生青睐《道德经》,给人的启示就是,只要坚持不懈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见解独到、与时俱进的东西,小到可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大到可以古为今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如此必定能够赋予传统文化以应有的价值和久远的生命力。 这两件事虽不搭界,却引发出一个问题: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和价值的东西,这有时甚至关乎传统文化本身的命运。 “端午风波”起因很多,国人因韩国人抢先申报因此紧迫感油然而生也好,本无此事纯属杯弓蛇影也罢,但对端午节中的传统文化提炼不够、偏于模糊、缺少时代感,不能不说是导致端午节式微的一个隐患。长期以来,对端午节的文化提炼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吃粽子(当然还有赛龙舟等)。现在看来,这样的提炼,是有文化上的偏颇和缺陷的。屈原当然爱国,但如果把端午节的意义仅仅局限于屈原的爱国主义方面,多少有些大而无当,很难说就恰到好处。在笔者看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意义,是“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的洁身自好,如果用这样的文化意义教育后人,恐怕远比单纯的爱国主义更有说服力和贴近性,效果也会更好些。 再来看《道德经》受到大学生青睐,当然与这部传统道德经典本身富含的哲学精华有关,但恐怕也与讲授者的精心提炼有关。讲授者将《道德经》的81章逐一解析,注重贴近实际,结合大量的历史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道德经》的思想智慧就在身边。学生如果感到失落、茫然,就可从《道德经》第22章中学习到如何正确面对宠辱得失;如果想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那第33章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何止对大学生有益,该是每一个人的金玉良言。难怪不少大学生以《道德经》的思想指导生活、解决难题,甚至将《道德经》视为“一帖慰藉心灵的良药”。 选稿:钱程灿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钱跃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