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利率:动贷款不动存款? 2004-05-19 08:16
记者 于力 浩民 北京报道 利率,注定成为今年高悬于资本市场头上的一把利剑。 如果说,“五一”长假后,升息传闻因钢材、棉花价格的回落有所收敛的话,那么,随着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8%这一数据的公布,加息预期再度升温。沪深股指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而在此前,中国和国际的加息预期,亦令香港的中资股洗仓式下跌,最大单日跌幅曾一度高于美国“9·11事件”后的幅度。 利率到底会不会动?如果要动的话又将怎么动?争论,不到最后一刻不会休止。思路,却在辩论中日见明晰。 “一刀切”难以奏效 “相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利率的作用更直接,因为后者可以直接加大企业扩张的融资成本。”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看来,目前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势头,只有加息才能遏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04年春季报告认为,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从货币供给的源头上抑制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抑制某些部门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的蔓延。 然而,对于应否动用利率来调控部分行业的投资过热,以及由此带来的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和通胀压力日益显现,在经济学界颇多争议。这主要缘于他们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不同看法。 反对调高利率者认为,在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中,主要是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不少部门依然偏冷。加息作为一种“一刀切”措施,难免会对偏冷或不太热的部门造成损害,而在利益趋动下,过热部门对资金的追求往往会不计成本,因而利率的轻微上调未必奏效。 有专家指出,在我国目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况且,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期望通过上调利率来抑制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以此影响整体价格水平及通胀预期,是不现实的。 金融专家李扬的看法是,目前物价上涨有着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物价下降的压力依然较强。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应采取过激的紧缩措施。他说,改变利率形成机制,促进利率市场化,是当前利率改革的关键。今年即使上调利率,也不会是全方位的,而是结构性的。 同样基于对经济走势的认识,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徐宏源说,今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在第三季度将进一步显现,届时,过热的行业会逐步降温,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因此,他认为,近期存贷款利率不会动,但不排除对利率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可能性。 由此看来,相对于利率的全面上调,目前,一种与市场化改革相结合的利率结构性调整思路,已成为许多专家的共识。 贷款存款“分而治之” 专家指出,利率的结构性调整应该是,不采取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的“一刀切”方式,而侧重于促进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对存贷款利率实行“分而治之”。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贷款利率可望会先行调整。 此前,央行权威人士已经披露,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下一个目标是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届时,利率水平的上浮将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而非央行硬性规定。有专家分析,由于利率上浮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中,且主要作用于新增贷款,因而对存量贷款冲击较少,对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也可望降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巴曙松认为,允许贷款利率上浮,赋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贷款利率定价权后,金融机构将根据货币政策导向和贷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不同的贷款实行差别利率。比如,对过度投资特别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的贷款,利率要求会比较高;而优质企业仍可获得较低利率水平的贷款。这既有利于抑制少数过热行业投资,又不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全面上升。 那么,要不要上调贷款利率,即由央行管控下限利率?有专家认为,这要看贷款利率和通胀水平的关系。如果CPI高于贷款利率,即贷款出现负利率的话,则必动无疑。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31%,而4月份CPI同比上涨已达3.8%。此时,即使上调,幅度也不宜太大。还有专家预测,不排除小幅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的可能性。 至于存款利率,下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则是放开下限,即只控制上限。专家认为,即使形势发展到不得不上调存款利率,也应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否则,由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较大利差,可能会导致更多套利资本流入,从而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