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硬着陆”只能是一种假设

    2004-05-16 19:42


    中国经营报/缥缈  




      近期针对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准备金上调、银行贷款规模开始收缩等现状,有多位海外人士“放话”说:中国宏观经济,很有可能“硬着陆”。

      应该注意的是,海外的分析实际上慢了半拍。 早在去年第4季度,中央就多次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最近,一系列的迹象表明,中央宏观经济部门还将不断有重要的调整措施出台。

      不过,本轮调整,重点在于收缩行业投资。不论是否“软着陆”,其作用以及可能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也不会远离GDP增长7%左右的“宏观预期”。

      首先,从一线的资金供给考虑,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44%的增长,表明了信贷局部失控。大量的商业银行资金,已进入经济领域的资本循环,这一现实是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政府高层所不能接受的。

      其二,如果不下“重手”调控四大基础产业,将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从国际惯例看,有可能导致产业链发生混乱。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刚刚进入多元化与市场化,还比较脆弱,属明显的外向型经济,这使得政策的传导与执行将遭遇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其三,强行“调降”看似简单,其实难度相当大,成本将会较高,损失在于种种“后遗症”。如果产业调控只是为了达到某种“预期”,并且在一轮经济景气循环完成之前就提前“降低”固定资产在“过剩领域”的投资,就会煮成“夹生饭”。

      因此,解读政策手段需要十分慎重,不能动不动就谈“硬着陆”。

      我们自然知道,海外人士有他们的既得利益。特别是近几年,海外投资者屡屡得手,并且不断介入我国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投资领域,在这种背景之下,“反其道而行之”,有时更加见效。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就是“空间物体的最速降线”,它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严格地说,是一条”摆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着陆”。事实上,在客观世界,只要是还有活性的物体,就不会发生“硬着陆”——硬着陆永远只是一种假设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任何“软着陆”的本质,都是“遭遇顽强抵抗”的“硬着陆”——这是根据“调降的时间”、“调整的对象”、“路径的选择”,同时视“阻力”存在的当量,而完全“随机生成”的。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呢?毫无疑问,首先是“经济失衡”;其次是“基础行业盲目扩张”;最后就是“左右摇摆”的“经济对策”。

      与其他所有的国家一样,经济失衡的症状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不稳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但是,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的发展失衡,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国家宏观经济增长的激励机制。如果所有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潜力都是完全一样,宏观经济就会失去上升与发展的动力,如果把它固化起来,不给“发达地区”以“再发展”的机会、不给其“做大”与“做强”的机会,经济发展就会半途而废。

      还有,当前改革所遭遇的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问题、银行坏账问题、资本管制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都是相对技术性的,你不理它,风险也将有限。

      发展更长期、更根本性的风险,它们往往被市场所忽视,这可以归纳为“宏观市场”问题,其次就是“新金融秩序”的问题——这都涉及到我们一定要尽快建立有操作意义的“信用商品”市场,以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来对抗通货膨胀。只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突破、大发展,才能令经济的总体再上层楼。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9,756,594, 栏目计数: 6,009,82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