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证监会扶优汰劣政策环环相扣 监管思路变清晰 2004-05-14 09:17
新京报 证监会扶优汰劣政策环环相扣 监管思路变无为而治为强硬清晰 保荐人制带来投行业务大洗牌 5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名单。名单显示,拥有保荐代表人数量最多的前5家券商为广发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华夏证券、海通证券。同时,26家券商痛失保荐资格。 从此,券商投行业务的大洗牌在所难免。而证监会显然也支持上演券商“生死大战”。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首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名单公布后,保荐代表人可以正常有序流动。 “证监会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这就带来了兼并的机会。对于那些失去资格的券商来说,要么花大力气去挖别的公司的墙脚,要么未来投靠大的、投行业务做的好的券商。”业内人士表示,“投行业务毕竟还是很重要的利润来源,去年中信证券的主要盈利来源于长江电力一个项目。” 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人士分析,虽然保荐人制度从推出之初就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说参加保荐人考试的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书面标准的差别问题等等,市场甚至传言考试成绩不佳的中金公司是明摆着叫板证监会。但无论如何,从客观效果上来说,这个匆忙推出的政策基本还是符合了证监会针对券商整顿改革大计的。可以通过保荐人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那些有实力的券商可以渐渐做大投行业务。 证监会力避“休克”疗法 2004年还会有多少家证券公司落马? 自2002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富友证券、佳木斯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关闭或撤销。年初,老牌券商南方证券被政府接管的余波未了,广州证券、闽发证券等公司的问题又纷纷被曝光。 而挪用客户国债事件也对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券商们以沉重打击。2004年4月,上交所关于交易所国债市场风险管理内部会议上透出一则消息,截至2003年末,1800亿国债回购余额中的30%,即540亿有严重问题———挪用客户国债。另据透露,目前交易所国债回购总额达到5356.97亿元,其中违规国债回购资金高达1000亿元,涉及券商高达100家。 4月16日,央行、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出“开展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通知,银行间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将自5月20日开始实施。 交易所国债买断式回购推出后,长期靠挪用客户国债做回购放大的问题券商及股市庄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因为,股市赚来的盈利可能根本抵不上国债做空的下跌。 “证监会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对所有的问题券商都大开杀戒的。”业内人士认为。 “只能采取软着陆的办法,否则监管层没有办法向投资者交待。每一个动作下去实际承担损失的是谁?不就是中小投资者吗?对于他们我们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补偿的措施,那些人拿着退休金、拿着一辈子的积蓄,结果十万八万地进去了,最后只剩一万、两万地出来,监管层不可能不考虑这一点。” “经过这么多年,现在的很多券商都已经积重难返,如果要揭开盖子的话,很多券商会被破产清算,但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这个代价无人能承担得了。证监会为难之处就在于要通过制定各种市场能承受得住的政策来达到券商治理的软着陆。主要的思路就是‘抓两头’,积极支持优质的有实力的券商,对那些资质差,违规严重的公司坚决逐步淘汰。”联合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指出。 “高压锅之所以不爆炸,并不是因为它的锅壁有多厚,而是在于有减压阀,对于金融风险也是这样。在南方证券被接管之前,包括监管层还是抱有一种能捂就捂的态度,现在市场各方应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以前那种可以依靠、庇护的东西正在逐步地失去。”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李永森教授认为,“只有逐步地释放风险,才能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优化股权结构是重中之重 今年年初的一轮行情使去年同样陷入困境的基金重新焕发了活力,但证券公司却依然难见起色。 “现在证券公司能做的也就是内部优化管理、减员增效,外部依靠行情来逐渐淡化历史遗留问题。没有什么药方能够一下子解决券商的生存问题。”一位曾经在著名的网上交易系统西南证券飞虎网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表示,“现在兼并重组没有也不会大规模地开展,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竞争程度还没有比到这个份上,另外,各个公司都是一个利益群体,要想完成利益的重新分配显然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这种利益还比较复杂,包括经济上的、政绩上的等等。” “低迷的行情其实给了券商兼并重组的好机会。以前券商来源于地方的信托公司,有着浓厚的政府背景。看到证券行业挣钱所以纷纷改为证券公司,包含短期的盈利目标在里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慢慢意识到从这种竞争性的行业退出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出让股权首先会出让盈利状况不好的企业,目前的证券公司肯定不是政府舍不得出手的企业。”李永森教授认为,“至少市场化的因素会越来越多。” 李永森教授告诉记者,券商缺乏创新的动力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股权结构的问题,虽然上一次的增资扩股稀释了一部分的国有股权,但是毕竟国资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 “我们的证券公司成立之初就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学西方没学到位,自己搞一套又没搞成。最初证券市场是为国企服务的,当然是‘国字头’最让人放心了,各种势力纠缠在一起。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是公开招聘的,而证券公司的管理层就是由股东任命的,很多甚至直接来自证监会,这种权利阶层的近亲繁殖怎么可能不带来问题呢?”黄湘源认为,“解决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搭建好基础是弱市证券公司改革的重中之重。”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