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郭树清:中国外债风险指标“安全” 2004-03-09 08:36
调整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顺差问题 据新华社电 正在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昨日指出,中国目前衡量外债风险的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和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率“都在安全线以内”,外债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他还表示,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关系不大,因此调整汇率无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 不过,郭树清委员也表示,资金的大进大出背后隐藏着一定风险,一旦国际市场汇率和利率走势发生变化,资金流向就有可能发生逆转。他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加强对外债流动的监测分析,尤其要密切监测短期外债的流入流出,研究在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策措施,同时要积极改进外债调控,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伏变化。 2003年以来,中国外债余额有所增加,改变了1999年以来外债规模持续下降的局面,尤其是短期外债增长较快。郭树清委员分析说,利率和汇率因素是中国外债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外债规模增长,主要是因为目前国际市场美元贷款利率比人民币贷款利率低2-3个百分点,加之市场对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境内机构和个人倾向于增加外币负债而减少外币资产。 贸易信贷增长也导致短期外债余额增加。去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当前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且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多采用了预收货款、延迟付款等方式,这些贸易信贷都纳入了短期外债统计。 另外,境内外金融机构对外负债规模增长较快。按现行管理规定,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向外商投资企业发放的外汇贷款视同国际商业贷款,可以结汇,客观上导致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进出频繁,对外负债规模增长较快。 郭树清委员还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符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对国际收支平衡也会发生明显影响,但是由于预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种影响的方向、力度也是很难确定的。 他提醒人们注意,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而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调整不会改变这种趋势。(中证网)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将“一行一策” 在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后,中国是否还会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推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将“一行一策”,各家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可能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 正在出席政协大会的郭树清委员向新华社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方案正在积极研究制定过程中,但具体方案尚未确定。 他说,国家支持国有银行完善经营机制,加大内部改革和重组的力度,提高盈利水平,为进一步股份制改革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至于是否会继续采取外汇储备注资的形式,将视具体情况而定。 郭树清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股份制改造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方向。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是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规模不同,历史包袱不同,四行的差异较大。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原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组、改造、改制、上市,将按照“一行一策”的方针进行。 他指出,注资的决策是根据中行和建行的具体情况作出的。这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相对较好,不良资产比率相对较低,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条件相对成熟。而且,它们在较早时间就已经制定了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案。特别是最近一年里,这两家银行的内部改革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为股份制改造奠定了较好基础。 “当然,注资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获得注资后,还面临着很多艰巨的后续工作。”郭树清说。 郭树清强调,国有银行改革,核心是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关键是彻底转换经营机制。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银行自身,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国家对其补充资本金只是必要的外部条件之一。通过注资,有利于全面处置不良资产,引进外部审计,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这对于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银行内部改革不能落实,注资也没有意义。(顾钱江 李柯勇 /新华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