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将成立

    2015-03-27 23:10


    2015年03月27日 13:56来源: 采编:东方财富网

      中新网3月27日电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今日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最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苏波介绍,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前天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近期将正式印发。

      苏波表示,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契、强国之基。制定《中国制造2015》战略规划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最近这几年,对新一轮产业革命议论很多,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中国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方面,也需要一个应对的蓝图。

      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制造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发展国家的产业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作为第一制造大国,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来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经过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许多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具有了全球的竞争力。鉴于这三个立足点,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规划。

      苏波表示,2014年,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来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这“三个十年”最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我们要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到2035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

      苏波指出,《中国制造2025》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当然也描绘了未来两个十年一直到建国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我们要建成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第一次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战略所需《中国制造2025》和当前所需。

      苏波还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苏波指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推进。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务实地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这里面包括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帮助我们持续宣传《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实施措施和进展情况,扩大《中国制造2025》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进一步形成广泛的共识,形成合力,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叠加起来,共同推进制造强国的建设。

      【券商解读】国务院部署中国版工业4.0规划 国金力推8大金刚

      【相关背景】“中国制造2025”呼之欲出 智能机器即将腾飞

      【个股解析】工业4.0概念股11只个股价值解析

    “中国制造2025”框架初显:互联网+十领域

      “中国制造2025”起锚了!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与之前出台或定义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要力争通过这十年的努力,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好的基础。

      “互联网+”好处多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苗圩表示,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根据官方媒体报道,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

      海尔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正在打造“互联网工厂”。目前,海尔开始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用户下订单,订单上生产线,生产线通过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海尔还在探索将消费者与生产线机器人互联,比如,有消费者想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饮料瓶上,信息便可通过网络传给生产线机器人,机器人获取头像后就可以将其印在瓶子上。

      本报记者采访2015德国汉诺威电子展时感到,德国的“工业4.0”可以借鉴的是物联网结合大数据。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德国最大的电梯公司,蒂森克虏伯选择与微软的云服务平台合作,“我们帮助它整理和分析120万台电梯的大数据,提前做出预测和商业决策。比如,哪一台电梯在什么时候要更换哪一个零部件。”

      “搭建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框架,就会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苗圩表示。

      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优势产业。但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面临制造工艺粗糙、假货横行的困境。面对“中国制造”逐渐呈现后劲不足的疲弱态势。

      以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为例,虽然2014年全年,中国造船厂的完工量达到681艘、3630万载重吨,为全球第一,但造船总值却不如韩国造船厂。

      一位海工企业内部管理层对本报记者说,由于我国的造船产品与韩国有一定差距,如以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为主流产品,若能增加海工和高技术的船舶(如LNG)等产品,那么中国的造船产值及附加值将会得到提高。

      而对于高技术船舶方面,工信部也曾发布过相应科研指南,其中包括:重点开展高速天然气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攻关等,对于船型设计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关键配套设备研制、LNG燃料加注船、极地多用途运输船和超大汽车滚装船等都可做更多探索。如果在以上领域有重大突破,对于我国的整体船舶技术性能和掌握国际船舶话语权,将起到推动作用。

      电力装备方面,李克强总理年初在广东考察时,曾与广东电力设计院工作人员就燃煤电厂能耗、核电系统生产流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希望中国电力装备更多地实现“走出去”。

      “我们国家是后来者。”一家国有大型核电设备公司的高层此前向本报记者表示,“从农村包围城市是我们最擅长的。”在他看来,按照目前世界核电的格局,现在是中国发展和出口核电最好的机会。

      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比如通过智能系统汽车把人从驾驶的位置上解放出来等,都是未来发展方向。”苗圩说。

      国家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并计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争取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今年以来,多家自主车企已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布局。比亚迪继推出双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后,今年还将先后推出唐、宋、元等三款SUV新能源车;吉利则和新大洋牵手开始抢占微型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不仅车企在抢占新能源车市场,乐视、百度、腾讯等IT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

      “但与美、德、法、日、韩相比,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即使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也只是处于中间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说。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则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新能源车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今后产品更加成熟丰富,以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未来几年新能源车的发展将加速。

      不仅是汽车产业,服装、鞋子、玩具等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中。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中国鞋业的工艺水平以及产品质量也一直不断提升,“部分鞋机设备的水平甚至已经超过欧美日本等西方国家或地区,国内一些鞋机鞋材制造商一直与鞋产品制造商共同研究开发一些产品,并不断导入一些电子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

      政策倾斜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

      这一消息将给武汉一家只有22名员工的小公司带来曙光。

      武汉云鹤定宇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小,却掌握着世界上热能化学制冷的最核心技术,但却面临贷不到款的困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在这家公司采访时,该公司董事长程秋海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制冷机不使用压缩机或氟利昂、不消耗电能和燃气,而是从柴油机尾气、工业低压废蒸汽或太阳光热中直接吸收热能,再将其转换为冷能。

      在一间破旧的仓库里,程秋海开动了一台发电机,烟气顺着管道排入一旁的制冷机里,不一会儿,从制冷机里便吐出大大小小的冰块。不到10分钟,就装满了一个大澡盆。程秋海对记者说,如果汽车安装上这样的发动机尾气制冷系统,可以大大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过去我们主要着眼于一些大企业、规格化产品。鼓励研发的政策最终大部分落到大企业、大院所。”苗圩说,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有天然、内生的动力和活力,创新力极强。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创意和创新,保护好、发挥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制造”还缺求极致的精神

      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了部署。“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容易让人想起德国的“工业4.0”,也容易联想到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确实如此,“中国制造2025”所追求的,正是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

      更具体点说,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期许的是由大变强,以及能够包含更多的创造因素。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山寨”形象挥之不去,问题不少。即便是模仿,也往往缺少有创造、有智慧的模仿。正因此,中国制造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都很强烈。

      “中国制造2025”,主要落点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是在制造业的“高大上”部分发力,是具有前瞻意义的布局。今天的世界舞台上,各个具有自身优势或特色的制造业国家,都在为未来的激烈竞争努力做着准备。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是否能与群雄共舞,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这无疑是一个严肃的考题。

      整体来看,中国制造的升级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人才缺乏、创新投入短缺、贸易壁垒高筑等,都是人们常见的问题。有业界人士就戏言,中国制造其实还是在2.0阶段,想要迅速4.0,谈何容易?这种说法当然未必准确,但也指出了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深刻困境。

      显然,中国制造的突围,需要系统性的努力。比如,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可以减轻税负,为中国制造略微松绑;比如,大力投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以此摆脱长期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情形;再比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造护航。“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则是在另一个重要维度上为中国制造的未来卡位。

      制度、政策等层面的努力,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大有助益,但这些还都是外在的力量。在竞争的舞台上,真正的将军与战士,是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与从业者。中国制造能不能彻底摆脱“山寨”形象,能不能改变“别人吃肉我喝汤”的状况,重任还在这个群体的身上。坦率地说,中国制造业整体上还缺了精神,一种求极致的精神。中国制造要想真的升级,改变粗放、低端的形象,非要有这种精神不可。

      在德国制造那里,这种求极致的精神表现为德国制造业界对于技术、创新、质量的高度追求。国人信任德国制造,难以用“佩服”二字简单概括;在日本制造那里,尽管中日关系一直有些摩擦,但日货却让国人心绪颇为复杂——撇开其他的情感因素,国人对于日货也是推崇认可的,而日货的质量,与日本工业技术背后的“职人精神”密不可分;在美国制造那里,以苹果为代表的企业所引领的创新高度,亦会让国人(不只是“果粉”)从心底里赞赏。

      这种求极致的精神,建立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最终目的的完美体认上。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存在的价值,不只是通过生产产品换回财富,而是通过自身产品服务社会。这种求极致的精神,也体现为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真正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中国制造之所以“假冒伪劣”较多,本质上是没有充分重视质量。一些企业主会找各种理由推延转型、减少创新投入,这固然与环境因素有关,内在里亦与自身的追求不足有关。

      所幸,对于中国制造目前遇到的困境,方方面面都有共识。从中央政府到微观企业,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愿望也都很强烈。这是中国制造拥有未来的关键所在。在这些之外,制造业界也得补上“短板”,尤其是要对求极致的精神多一点追求。(第一财经日报)

    制造业升级不止互联网+ 大象要走大象自己的路

      什么事情都过犹不及,但资本市场偏偏就是一个专门喜欢跌过头或者涨过头的地方,上证指数还好,过了3700点也不吓人,但创业板就不同,2300多点的高度还是蛮吓人的。为什么涨了又涨,都是因为一个互联网+,只要沾上互联网的股票,就能涨不停,还能不停涨停。

      但是,做实业不是炒股票,不能依靠一个概念就成功。

      很少露面的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前段时间接受了凤凰财经的一次专访,从一个制造业掌门人同时也是营销界高手的角度谈了下互联网,对于现在很多的传统制造业都有的互联网集体焦虑症,他说:“互联网不代表生产力,它让中国经济迷失方向。”

      在钟睒睒看来,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全部,不能太把它当回事儿了。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产业升级更加重要,“哪个行业不存在一个升级的问题?我们现在用的燃气存不存在升级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能源存不存在升级的问题?我们想享受有机食品,我们就要用有机的肥料,我们用高浓度的农药存不存在升级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升级,而不是转型,我们不是小国家,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钟睒睒探讨问题的最核心之处,在于大国和小国的区别。就像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奇迹,是中国经济奇迹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但中国的奇迹和新加坡的奇迹是不一样的,今后的道路也是这样,差别只会更大而不是更小,因为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体量。

      一家大的金融企业,或者一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再或者一个成功的互联网+的制造业,也许就能撑起一个小国的繁荣,但同时它也是脆弱的,就像芬兰的诺基亚被美国的苹果打败之后,整个国家感觉都“不好了”。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可以有千千万万的互联网企业,也可以有成百上千的互联网+的传统行业,但是必须得有可被称为大国重器的高端制造业。

      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端制造,互联网思维,可以有,但说只要有互联网就一切OK了,那对不起,根本不可能。想想现在中国最拿得出手的高端制造业代表吧,从绿皮火车到高速铁路,互联网有没有起到过什么根本性作用,或者以后互联网+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我们需要升级的制造业还有很多。从高铁开始,我们还需要造出世界上最高端的轮船,最好的钻井平台,我们还要造成可媲美波音和空客的大飞机,我们更需要造出自己的奔驰和宝马 ,或者更亲民的中国丰田 .

      为了这些目标,我们还要具备世界上最好的新材料技术、最好的发动机技术,最传统的钢铁业也要以生产世界第一流的特钢为目标。这些可都不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也不是互联网+了,而是真正地把自己的老本行做到极致,做到产业升级。

      风口论其实也可以有,但不是所有人都得有,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等风来,或者去抢占那个风口。真正伟大的人是制造风的人,就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乔布斯就是造风的那个人,而小米的雷军就成了那个抢占风口的人。

      对于中国制造的升级而言,等风来不如造风去。因为跟风的都是小家伙,你说大象也能被吹起来,我不信。大象就要走大象自己的路。

      对于这种想法,百度的李彦宏最近也有所谈及:“我觉得风口论包括猪论充满了投机思维,所以我很不认可去探讨这个东西。”

      制造业可以互联网+,但制造业升级不止是互联网+,甚至根本就不是互联网+,这就是我今天要强调的东西。现在已经在开始讨论一个“中国制造2025”规划,据称这项10年规划旨在整合中国庞杂的制造业,建立数量较少的、能够在更高附加值和战略性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这才是大国之道。当眼里只盯住国内市场的时候,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竞争还情有可原,但是当我们放眼的是“一带一路”,是国际市场的时候,中国南车和北车的合并就水到渠成了。大象是这样生长的。(华夏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37,429, 栏目计数: 6,191,40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