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习李”考察路渐显经济转型轨迹 高增长渐剥离

    2013-11-07 09:05


    www.eastmoney.com2013年11月07日 06:42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足迹及其表述,处处透露着对转型的渴望与决心。转过这个弯,他们的脚将重新踹向油门。由此看来,转型,只是转弯的一个经济学词汇。

      习近平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


      “坚决纠正唯GDP用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发展决不能等同于增加GDP”……梳理近期中国领导人关于经济发展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高速增长”已经与“中国经济”渐渐剥离。不是不能继续冲锋,而是必须慢下来。慢下来,是因为要转弯——快速转弯,总有翻车的风险。慢慢过好这个弯道,才会有更好的笔直的路。无疑,习近平、李克强正在扮演着踩刹车的角色。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足迹及其表述,处处透露着对转型的渴望与决心。转过这个弯,他们的脚将重新踹向油门。由此看来,转型,只是转弯的一个经济学词汇。

      耐人寻味的“新南巡”

      2012年12月7日,广东深圳。

      没有红毯和鲜花,也没有欢呼雀跃的人群,只有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朱小丹,他们在等新当选的习近平——这位新晋的总书记,上任后的首次地方调研选在了这里。深圳、珠海、顺德、广州……这样的路线,几乎和20年前邓小平南巡时的路线并无二致。

      很快,习近平依循邓小平1992年的路径的南巡,被外界冠以“新南巡”的称号。

      轻车简从的出行方式,加之邓小平南巡时的背景,让外界对习近平的首次考察充满期待。

      “要深化改革!”习近平彼时回应了上述期待,不仅如此,他进一步表达了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他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并用素朴的表达阐释对于转型的时机的理解:“谁的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甩在后边。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有新开拓。”

      值得关注的是,跟随习近平珠三角调研的有中央政研室主任王沪宁、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之鑫、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鹤,都是改革和经济领域的“大佬”。随后不久,刘鹤被任命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此行习近平对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视可见一斑。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霞辉认为,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未来这一地区肯定也要承担更重的转型任务,考察首选珠三角合理且必要。

      而珠三角的转型,或许就是中国经济整体转型的初始点。

      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经受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经济如何“爬坡过坎”,如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月17日,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的首个记者发布会上,李克强给出了答案。

      “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测算一下,这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这不容易。但是,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李克强的回答理性却又不失激情。

      中国经济升级版如何打造,李克强选择以苏沪作为第一个考察地。3月28日中午,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偶遇总理!”微博地址显示为上海高桥保税区四号门。此刻,李克强正在上港集团大楼的10层天台凭栏眺望,目之所及是蓝天下的上海港,大型装卸设备和无数的集装箱尽收眼底。

      这次调研被外界评论为是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前奏。

      第二天,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沪、苏、浙、皖四省市负责人参加。

      在这次会上,他阐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理念。从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和收入、保护资源环境、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等五个方面明确了这个理念的内涵。

      也是在这次会上,李克强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对于李克强这次调研,刘霞辉认为虽然跟习近平的出访选择地点有所区别,但其意义和传递出的信号是相似的。上海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目前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既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又可以转型升级的路线,上海无疑是这次转型过程中的“领头羊”。在其自身积极摸索的基础上,国家也要给予方向性的意见。

      合理区间论的面世

      如何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保证较为充足的就业,在经济转型的战略背景下,找到“黄金平衡点”无疑是关键。

      6月,李克强到河北调研环渤海经济区。7月,他去了广西。在考察后的经济工作会上,他明确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此相适应,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李克强的河北和广西之行,被赋予不同的定义。

      对于河北及环渤海地区,定义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更为贴切。李克强在调研结束后的经济座谈会上对这一地区寄予厚望,他说,希望通过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研究环渤海经济带规划。

      对于广西,李克强似乎更注重其对中国西部的影响。听完北部湾开发开放规划的介绍,他说广西是中西部地区唯一有沿海大港的省份,要顺应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加快的趋势,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

      提高含金量的GDP

      考察路上,“创新”之声以高频率出现。

      8月28日,习近平前往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考察。随后几天,他还去了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东软集团(行情 股吧 买卖点)(大连)有限公司,中国装备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区——沈阳市铁西区等地。

      习近平提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11月4日,习近平在长沙考察企业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最终要落实到一家家企业上。企业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不论是广东、上海,还是河北,乃至广西、东北,在刘霞辉看来,国家领导人选择这些地区有其必然性——这些地区都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他认为,未来,中国中西部的发展一定是要高于东部,东部要转型,会牺牲一些GDP,若要保持中国经济整体稳定,就要靠这些经济活跃地区的发展带动,也有利于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他说,本届政府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中国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再不断“打点滴”、“施肥料”。

      正如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强调的,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要转要调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各级都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盘点习近平李克强考察>>>

      习近平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

        
        习李5下基层:一个看重全面改革 一个侧重宏观调控


      习近平李克强调研足迹:改革、发展、创新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基层调研已经反映在政策制定的方方面面。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先后分赴湖南和黑龙江考察,这些考察内容或将在全会上有所体现。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已经各有5次下基层调研。梳理新华社发布的这些调研文稿,习近平的考察更侧重于调研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李克强更侧重于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以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路径。

      农村改革再推进

      11月4日~6日,李克强在黑龙江考察时表示,农村改革到了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他提出,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保险(行情 专区)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

      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国务院今年批准的国家首个现代农业综合(行情 专区)配套改革试验区。不难看出,李克强选择这里考察的目的,是要寻找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可行路径。

      实际上,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离京考察就调研了农业现代化。

      今年3月底,他考察了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和常熟市古里镇田娘农场。这次调研显示了他的思路,“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

      其实,土地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上形成一股讨论热潮,李克强的此次调研无疑将有助于形成三中全会农村改革方向的实践内容。而目前外界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期盼与5年前颇为相似。

      2008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五年前的这一决定是有所突破的,比如提出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也有限制,比如没有明确承包地、宅基地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融资。农村改革的未来走向或许将从李克强农村调研中找寻端倪。

      今年去世的著名农村问题专家陆学艺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曾撰文《新一轮农村改革为什么难》。他认为户口和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村发展。当年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的体制问题不动,是没有出路的,光出钱是不行的。农业问题是体制问题。”

      释放改革红利

      其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伊始就高举深化改革的大旗,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近,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也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而在历次基层考察中,习近平多对改革有所表述,尤其是7月在武汉的论述。

      7月23日在武汉市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征求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这次会议内容被外界认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改革红利。7月他在广西也阐述了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三者的关系: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最近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表示,应对当前形势的变化首先就是深处着力,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

      其中最显著的是简政放权。3月18日,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半年多来,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

      有质量的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领导人也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过,未来的发展将是有质量的发展。最近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

      3月29日,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也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他强调,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在扩大开放中培育和拓展好国内市场。转型升级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

      面对年中经济下行压力,李克强7月在广西首次具化了中国经济的“上限”和“下限”。稳定外界对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同时,他也在寻找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8月19日,李克强在兰州表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在中西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

      而规划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推动创新战略的落实几乎成为习近平每次调研的重点,创新可以说是他调研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最近在长沙的考察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创新战略,这被外界认为,提升创新能力,实施创造驱动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7月17日,习近平在考察中科院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7月21日,习近平考察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次提出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8月底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又提出,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第一财经日报)


        习李5下基层:一个看重全面改革 一个侧重宏观调控


        习近平李克强调研足迹:改革、发展、创新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基层调研已经反映在政策制定的方方面面。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先后分赴湖南和黑龙江考察,这些考察内容或将在全会上有所体现。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已经各有5次下基层调研。梳理新华社发布的这些调研文稿,习近平的考察更侧重于调研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李克强更侧重于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以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路径。

      农村改革再推进

      11月4日~6日,李克强在黑龙江考察时表示,农村改革到了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他提出,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保险(行情 专区)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

      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国务院今年批准的国家首个现代农业综合(行情 专区)配套改革试验区。不难看出,李克强选择这里考察的目的,是要寻找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可行路径。

      实际上,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离京考察就调研了农业现代化。

      今年3月底,他考察了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和常熟市古里镇田娘农场。这次调研显示了他的思路,“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

      其实,土地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上形成一股讨论热潮,李克强的此次调研无疑将有助于形成三中全会农村改革方向的实践内容。而目前外界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期盼与5年前颇为相似。

      2008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五年前的这一决定是有所突破的,比如提出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也有限制,比如没有明确承包地、宅基地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融资。农村改革的未来走向或许将从李克强农村调研中找寻端倪。

      今年去世的著名农村问题专家陆学艺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曾撰文《新一轮农村改革为什么难》。他认为户口和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村发展。当年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的体制问题不动,是没有出路的,光出钱是不行的。农业问题是体制问题。”

      释放改革红利

      其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伊始就高举深化改革的大旗,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近,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也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而在历次基层考察中,习近平多对改革有所表述,尤其是7月在武汉的论述。

      7月23日在武汉市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征求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这次会议内容被外界认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改革红利。7月他在广西也阐述了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三者的关系: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最近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表示,应对当前形势的变化首先就是深处着力,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

      其中最显著的是简政放权。3月18日,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半年多来,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

      有质量的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领导人也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过,未来的发展将是有质量的发展。最近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

      3月29日,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也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他强调,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在扩大开放中培育和拓展好国内市场。转型升级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

      面对年中经济下行压力,李克强7月在广西首次具化了中国经济的“上限”和“下限”。稳定外界对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同时,他也在寻找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8月19日,李克强在兰州表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在中西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

      而规划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推动创新战略的落实几乎成为习近平每次调研的重点,创新可以说是他调研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最近在长沙的考察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创新战略,这被外界认为,提升创新能力,实施创造驱动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7月17日,习近平在考察中科院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7月21日,习近平考察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次提出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8月底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又提出,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37,221, 栏目计数: 6,191,20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