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IPO传闻致市场大跌 国庆前后或发IPO征求意见稿

    2013-09-18 08:41



    www.eastmoney.com2013年09月18日 00:38高升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并未就IPO重启的具体时点问题予以明确,且上述内部会议也并未就此进行讨论。但是,并不能排除IPO在今年之内重新启动的可能性。另外,修改后的“IPO征求意见稿”可能会在“十一”前后公布。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未来IPO将逐步向注册制过渡,但这需要逐步进行,有一个过程,不排除还要再过两年。

      消息人士透露,上周五,证监会召开会议对新股发行改革进行集中研讨。据悉,十一前后可能是IPO改革意见发布的敏感期。受此预期影响,A股市场周二已经出现幅度较大的下跌,可见目前的股市对IPO还是心存恐惧。

      改革后的“IPO征求意见稿”可能于国庆前后发布


      消息人士透露,上周五,证监会有关部门召集国内部分大型券商人士以及学术界人士举行闭门座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是新股发行改革当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并未就IPO重启的具体时点问题予以明确,且上述内部会议也并未就此进行讨论。但是,并不能排除IPO在今年之内重新启动的可能性。另外,修改后的“IPO征求意见稿”可能会在“十一”前后公布。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未来IPO将逐步向注册制过渡,但这需要逐步进行,有一个过程,不排除还要再过两年。

      消息称地产股再融资审核获受理

      消息人士透露,上周至少有一家房企的再融资方案获得证监会受理,这可能意味着对于地产股再融资的审核正在放松。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新湖中宝、宋都股份、招商地产等地产股此前纷纷抛出再融资计划。在地产股再融资事实上已经长期停滞的大背景下,一众地产股提交的再融资申请,被认为是相关上市公司及代理投行向市场间接传递出的再融资开闸信号。

      但截至目前,证监会在每周五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都表示目前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没有发生改变。

      IPO开闸或利好创投股

      分析人士认为,IPO暂停的时间已经很久,市场对IPO重启的预期一直存在,只不过,随着一次次的政策发布及消息传播,这种预期最近一个多月被逐渐淡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融资消息在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传播才在本周二对股市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IPO开闸也可能成为一些创投公司或者投行部门比较强势的部分券商的利好。


     改革闭门会监管层听意见 新股市值配售成最大亮点

      IPO至今暂停已十月有余,重启传闻曾多次撩拨市场神经,但时间表和最终的改革定案仍然是个谜团。

      近日,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证实,上周五,监管部门再次召集投行和相关学者,就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举行座谈,主要内容包括强化中介机构责任,讨论发行方式等,旨在进一步优化细节,博取市场更大范围的认可。

      而更早前的9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新股发行制度还在研究完善。

      最早下月发布

      在上周五的座谈会上,虽然与会的都是知名学者及权威的投行高层,大家亦一致表示希望尽快重启新股发行,但会上探讨的问题还是回避了“时间”这个敏感点。

      一位与会投行人士透露,唯一的相关信息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已是最后一次征求意见,最早将在十一前后发布。

      不过,多位受访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改革方案的定稿实际出炉时间可能要比预期晚,11月前后出炉可能性更大。

      “结合当下的市场状况,预计IPO重启距改革方案出台应该不会太远,但也不好说”,广发证券的一位投行经理表示,目前,监管层还有很多顾虑,如新股发行配套规则、承销配售方式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市场各方均衡博弈的新股定价机制也未建立等。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在IPO重启之前,应该尽快健全A股市场退市机制,这是在审核制尚无法终结之前,监管层最应该作出的制度改良。

      强化中介机构责任

      在券商人士看来,上周五这次闭门会议是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细节,探讨的话题中最有冲击力的莫过于“会计师、律师若出现问题,券商负有连带责任,将被一起处罚”。

      “此举强化了中介机构,尤其是券商的责任,监管部门希望以此来减少和杜绝欺诈虚假发行,出发点是好的,券商也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中介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各中介机构还是应该各司其职,如果都推给券商,不利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财富里昂证券总裁罗浩表示。

      国信证券一位投行经理也向记者抱怨说,表面上看,不会给投行工作带来太大变化,但这一规则实行后,券商投行涉及到履行的程序会增加很多,工作量无形增大,基本上要把会计师和律师的工作再干一遍,特别是繁琐的审计环节,要费很多功夫。

      “以后做投行还得兼具采购、审计等多项本事”,她打趣说,以前会计师出现问题,只会追究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但未来将累及券商。券商保住一块干净的牌子不容易,为了不被连带受罚,只有加强自己的内部审核,而作为保代个人,也被监管层加大了责任,总之,这一行越来越难做。

      另据记者了解,也是出于对上市公司造假能够有效监管的角度出发,在此次闭门会议上,监管部门相关人士透露,市场呼声很高的新股发审注册制还是不会很快推行,将有一定过渡期,初定2015年再报上市材料时,三个月内将给予答复。

      重提启动市值配售

      在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中,曾引入了重启新股市值配售的说法,提出由主承销商自主配售,规定网下发行的新股,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等。同时,为强化网下报价约束机制,还调高了网下配售比例。

      随后,这项内容曾引发市场高度热议。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在上周五的座谈会上,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围绕网下配售的具体安排展开,探讨了市值配售、限制网下配售对象家数等问题。这也是当次会议的最大亮点。

      监管部门的意见是,出于公平起见,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希望业界讨论能否对参与网下报价的机构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这样,不仅增加单个机构获配额度,还有助于杜绝承销商拉票、部分买方机构帮忙拉抬发行价等行为。

      而对于市值配售,事实上,这也是之前市场各界人士对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争议颇大的一项内容。支持者的意见是,原来的新股发行制度都是向机构等大资金倾斜,而市值配售,可以使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亦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存量资金、增量资金支持一级市场。

      私募人士袁鸿涛17日向记者表示,大家都知道即将发行的这批新股造假成分少,质地好,上市后必将引起市场的狂热追捧,不论是基金等机构,还是普通的投资者,谁都想要,但若交由券商自主配售,仍然会偏向大资金,只有市值配售才公平,对整个A股市场都是利好。

      据了解,市值配售在A股市场早年实践中曾经发挥作用,后来因种种原因被暂停。此前市场中的主要反对意见是,认为恢复市值配售与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方向不符。

      “不过,从此次监管层召开会议重点探讨这个问题上看,推出也不无可能。监管部门也想调整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博弈天平,让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得到市场的更大认可。”罗浩说。(21世纪经济报道)

        叶檀:IPO改革不能拖延

      9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新股发行制度 “还在研究完善”。4天之后,上证所发布声明称,近期该所未接受过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对IPO重启方案所作的采访,有关“从上证所知情人士处获悉,证监会提交国务院的IPO重启方案遭到否决”的相关表述系失实表述。在声明的背后,是不同的改革方案激烈撞击,是博弈各方处于胶着状态。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只有两个维度:市场化与增强系统重要性。

      新股发行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处于新一轮市场改革的决策阶段,无论各方如何争议,交易所备案发行必将成为今后主流新股发行模式,人们对目前的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最大的意见,就是证监会主导的发行审核制。

      近日,《中国证券报》披露,在6月下旬证监会组织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向各大券商透露,社会对《建议稿》征求意见反响积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核权还在证监会、发行条件修改没有涉及、发审委制度没有改动。

      证监会有必要向市场展示改革决心,发审环节如同鸡肋,食之无味,不如去之。上市原本是交易所的事,如今揽在证监会的怀里,既丧失了交易所的市场功能,也让证监会平白无故担了信用黑锅。鉴于上市公司在发审委“过堂”,最后审核通过,相当于发审委为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隐性担保,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除了留下寻租话柄外,对树立证监会的权威没有任何好处。从目前的情况看,上市公司质量没有因为审核有根本好转,而审核者不必担责,徒然被千夫所指。

      支持审核制度者认为,如果取消审核制,很有可能市场上的垃圾公司遍地,退市公司将给普通投资者造成巨大冲击。投资者还没有愿赌服输的自觉意识,从退市制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凡是购买有退市可能公司的投资者,为所购买公司摇旗呐喊,一旦大量质量无法保证的公司上市,市场一片混乱,硝烟四起。

      这样的担心未必无理,A股市场的疯狂、利益纠葛之厉害、抢食主义之严重,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保持审核制并不是改变现状的好办法。

      证监会取消审核制,并不等于新股的询价机制不能改变,在信用不彰的市场捍卫信用,最好的办法是,让报价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用严惩警示后来者。

      如果一级市场存在特权、报价者不必为价格负责,大家人情报价,由二级市场买单,没有机构会认真对待新股价格。对于新股发行的探讨有美国式与荷兰式等争论,不管哪种模式,只要以询价机构的实际报价进行配售,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全额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再加上监管者的严厉监管,此时就是借给机构八个胆,公然虚报送人情的概率也会大大下降。更何况,一旦大量公司上市,打新股就会成为高风险投资。

      改革发审制度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发行权回归交易所,监管逻辑才能理顺,交易所与行业自律协会等互相监督,证监会摘去寻租的大帽子,才能名正言顺、一心一意推进改革,大力监管。

      与发审制度改革同样重要的是,给予证监会更大的监管权。对市场泛滥的造假行为必须重拳出击,但证监会的准司法权是绵软无力的,被维护大股东利益的圈钱痼疾,地方政府的上市政绩,大企业高管的行政级别撕得支离破碎。没有真正的准司法权,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严厉市场监管。

      取消审核制,就得给监管老虎配备利爪;没有监管权,就只能维持审核制,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对万福生科、光大证券的处理,显示了证监会的监管决心,但相关配套措施如番禺法院以没有管辖权为由不受理股民民事赔偿案,以往法律救济之难,一再显示A股市场的监管与司法救济难以协调。证监会必须更加强有力才能应对改革深入期的巨大挑战。

      A股市场动辄暂停新股发行,是其不具备像银行一样的系统重要性的形象说明,这对于证监会、对于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市场都不利。深入而持久的改革,不能拖延。(每日经济新闻)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39,610, 栏目计数: 6,193,34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