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降能耗 宜长策 2010-09-17 08:25
作者李阳丹 时间2010-09-17 07:14来源中国证券报 到“十一五”末,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面临“终考”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完成一项承诺,更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强制限产限电等掐断供给的方法来突击降低能耗。但是,要长效实现能耗下降,关键是要在需求侧下工夫,在合适的环保、土地、金融与财税等多方面的政策引导下,依靠完善的市场体系来建立长效的节能降耗机制。 “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而今年上半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令下半年的节能降耗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可能无法完成的能耗考核任务,多省区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限电限产,以“砍掉”高能耗尾巴的方式来实现能耗降低,但“临时抱佛脚”,能从根子上扭转“减排”吗? 这样做,即便实现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一旦考核期过去,能耗仍有反弹可能。 “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如果要以这种手段来完成,非常值得反省。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过慢是导致能耗难以降低的主因。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工业,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工业项目既能给地方带来高额投资,拉动GDP增长,又能解决就业,久而久之成为地方经济增长难戒的“瘾”。但随着资源环境恶化,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到2020年,我国还将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届时要想让今天的“临阵磨枪”不再重演,未来十年,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采用市场手段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提高资源价格、征收资源税、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限制污染物排放等,将传统能源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排放交易等制度,使主动节能减排者有收益、有奖励。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倚重技术升级的模式,目前来看,这一模式已经遇到瓶颈。短期内我国部分领域的能效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些工业部门的技术提升空间有限。比如,在火电行业,由于大量小火电机组被关,本来由小火电承担的调峰功能落到超临界的大机组身上,而这些大机组的特点是稳定运行时能耗较低,而充当调峰角色,在频繁调整中煤耗增加,反而起不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在推进节能减排过程中,对市场机制的应用不够,也导致一些节能产品的推广遭遇尴尬。有一则公益广告称,如果将全国的白炽灯都换成节能灯,全国一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所发电量。但离开政府补贴,节能灯乏人问津。虽然政府补贴能起到推广节能产品的作用,却不可能通过补贴来实现节能灯全面替代白炽灯。 因此,只有通过将能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还原能源的真实价格,才能长效地使所有的经济参与者都感受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在需求侧下功夫,采用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当然,由于能源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能源价格可能带来生产、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也是长期掣肘我国节能降耗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度安排上,还需要全面考虑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推出适当的配套措施对能源提价的收益进行二次分配,以补贴因提价受到影响的部分群体。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